首页>
根据【关键词:人的命运】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
命运与国运——五十年人生历程的感悟
-
作者:
张启成
来源:
贵州文史天地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历程
阶级斗争
中文系
作品分析
五十年
蒋孔阳
总支书
叛国投敌
国运
人的命运
-
描述:
人生如白驹过隙,悠悠忽忽之际,已逾花甲之年。回顾一生的道路,特别是49年至今的人生历程,可谓“五彩麻辣汤”,甜、酸、苦、辣、香一应俱全。但细细想来,五十年间逆境与顺境的交替轮回,又并非无缘无故,从而深切地感悟到一点:个人的主观努力固然重要,但个人的命运总是依附于国家的命运,只有国家的兴盛,才有个人的前程。五十年前的今天,我还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虽然生活在繁华的上海,但正感受着家庭由小康逐渐走向衰落的变化。我父亲本是一家热水瓶厂的经理,治理有方,相当能干,但正当事业走向兴旺之际,突然于41年被国民党蓝衣社特务用冷枪暗杀。遭此惨祸,而又欲诉无门,母亲万念俱灰,开始吃素食、敬菩萨,皈依佛门。母亲很关心我们的健康,但更重视我们的品德修养,她多次告诫说:勤俭、好善。以诚心待人,是做人的根本。53年,慈母积忧成疾,溢然去逝。父亲死后,显赫富贵的亲戚往来就日渐稀疏;母亲死后,就更冷落了。父母的早亡,家道的衰落,人情的冷暖,使我逐渐意识到:男儿当自强。于是依靠一些微薄的遗产与哥、姐的资助和关心,终于在56年夏考取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我满怀欣喜之情跨入了复旦的校门,但始料不及的是,在复旦毕业之后,却怀着沉重的心情,踏上了去贵...
-
归来兮,我们!──燕之《求索集》序
-
作者:
朱光烈
来源: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技术改造
现代社会
人的灵魂
经济宣传
经济新闻报道
景德镇陶瓷艺术
走直线
现代人
人的命运
生命力
-
描述:
归来兮,我们!──燕之《求索集》序朱光烈“我发现人类的各种性格都可以从动物身上找到生动的写照。动物其实可爱之极,世界有了它们,才变得如此多彩。其实动物对人的贡献很大。”在燕之笔下,陶瓷艺术家周国桢教授如是说。燕之继续写道,但是现时代的瓷都景德镇陶瓷艺...
-
“心理芭蕾”《罗丹》:天才极尽是癫狂
-
作者:
范舟
来源:
舞蹈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芭蕾
合作伙伴
癫狂
人的命运
罗丹
艺术灵感
天才
心理
-
描述:
对于艺术家来说,平庸是一种罪恶。“1882年,应该是他们第一次相遇的时间。罗丹42岁,卡米耶刚满18岁。”当天才少女卡米耶由自己的雕塑老师推荐给了已颇具名望的雕塑家罗丹时,两个人的命运开始交织出一部令人扼腕的传奇。卡米耶由此成为罗丹的爱徒、情人以及最默契的合作伙伴,成为激发罗丹艺术灵感的缪斯女神,“卡米耶·克洛岱尔之于罗丹,就像贝尔特·莫里索之于马奈。”正如传记作家多米尼克·博纳所言,最终,一切抵挡不住命运的残酷。鲍里斯·艾夫曼敏锐地洞察了二人间那纠缠不休的戏剧张力,创作了芭蕾舞剧《罗丹》,该剧2011年11月在圣彼得堡亚历山大剧院首演。2017年9月7日至10日,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携芭蕾舞剧《罗丹》《安娜·卡列尼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又于9月13日至16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罗丹》让中国观众首次见证了这部天才艺术家的传奇。身体·欲望·癫狂舞蹈与雕塑相逢于身体。在罗丹看来,“(雕塑的)动作是这一个姿态到另一个姿态的过渡”。而舞蹈,无疑是在时空中串联起的流动的雕塑。罗丹留下了诸多静态的雕塑作品,艾夫曼则赋予了它们动态的时间生命。对于“罗丹”这一题材的选择,艾夫曼是明智的,不仅仅因为罗丹与卡米耶那充斥着激情与挣扎的生命轨迹,也因为他寻找到了雕塑与舞蹈完美的交叉点——身体。
-
这里的秋天
-
作者:
曾蒙
来源:
诗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秋天
梧桐
嘉陵江
衰竭
人的命运
书本
-
描述:
一直抵挡不了北碚的衰竭,苍凉的街心上童年的衰竭,那黑乎乎的眼睛迷恋着街道,两旁的梧桐,梧桐下寂静的路灯。 一直爱着白色的沙滩椅,停靠在老人的背里。秋天里树叶落地,无数的水气模糊在书店,酸奶,和薄雾里。 秋天是养人的,那些书本渲染每人的命运。嘉陵江的水从来没有倒流过,倒背如流的是那异国,那青花瓷。
-
电视谈话节目离不开人文情怀
-
作者:
胡杨
来源:
声屏世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视谈话节目
电视媒体
心理压力
人的生存
生存压力
人文情怀
社会心态
人的命运
-
描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竞争给每一个人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和心理压力,人们需要倾诉、聆听,通过语言的交流达到焦虑的释解。电视媒体敏锐地捕捉到这种社会心态的变化,把关注的热点由事件和生活流程向人的生存状态过渡,开始关注人的命运、人的内心感受,关注与他们生活相联系的社会大背景的变迁,关注人使中国的电视传媒与观众前所未有地贴近。电视谈话节目更是集中地展现了这种人文关注情怀。
-
他和她
-
作者:
李卫民
来源:
中国保安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确的答复
人生坐标
大学校园
公务员
个人命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保安服务公司
人的命运
自然法
进取的精神
-
描述:
他和她李卫民他和她是初中同学,初中毕业后一直未见过面。他身材魁梧,仪表堂堂。她娇小玲珑,面若桃花。他是保安服务公司派驻在一个厂的保安队员。她是大学毕业后在一个大机关生办公室的公务员。他和她有一天在公园里偶尔相逢。他一人,她也是一人。一刹那间的似曾相识...
-
教师的故事 我们班里出现了“李清照现象”
-
作者:
杨莉
来源:
师资建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职业
学生
教师
民族
陶行知
人的命运
-
描述:
陶行知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虽然教师的职业是如此平凡,但我们肩负的责任比任何职业都重要。所以,我常想,我作为一名教师,工作是塑造人的,做得好不好不仅关系到一个学生一个家庭的命运,还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我要求自己必须兢兢业业的去做教师,不敢有丝毫懈怠。 可近期发生的事却让我深感忧虑。 那天,我看到我们班里几个平时很顽劣的男生,走到英雄张华的画像前站立不动,久久伫立凝视着,我心想:还是名人的激励作用啊!这几个顽劣的小家伙也被英雄张华的精神感化了。不料,只听到他们的一阵唏嘘声,其中一个男生不屑地读着张华的英雄事迹,另一个男生撇着嘴说:“这人怎么这么傻,为救别人掉进了大粪池里。”其他几个男生也纷纷表示不理解张华的行为。真的没有想到,我们敬仰的英雄在学生眼里都是不可理喻的傻子。 还有一次历史考试中,试卷中有一道题出现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位伟人的肖像,试题要求学生在肖像下面写出伟人的名字,结果,答对的学生寥寥无几。这些我们耳熟能详、无比敬仰的伟人,很多学生竟然不认识他们。一些学生淡淡地说:“我不认识他们,他们是谁呀?” 我们的学生都是9 0后,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我们那个时代的迥然不同。他们怎么也不明白先烈们为什么会为一杆红旗献出最宝贵的生命,他们不认识也不想认识那些对新中国有重大影响的伟人,张华、赖宁这些曾激荡在我们心中的英雄人物,在他们看来,都是可笑的傻瓜,他们对爱因斯坦、余秋雨等文化名人非常淡漠。在他们的词典里,最重要的是他们自己,除了他们自己之外,他们只喜欢周杰伦、蔡依林、谢娜等明星。他们的书本上贴满了帅哥美女的照片,他们认为外貌的美丽远比心灵的美好重要。 怎么办?我们的9 0后的学生,好像突然从外星球上跑来的,让我们陌生到不知所措,我们教师曾懊恼地想: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啊!我们想郑重其事地交给他们,让他们传承下去,他们看起来对此不屑一顾,一点儿也不愿意接受。 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能不能用一种特别的他们喜欢接受的方式,潜移默化地给他们介绍一些名人,让他们重新改变心中的偶像,说不定新的偶像能让他们积极向上,重塑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呢!从谁开始介绍呢?正巧,我明天要讲李清照的《醉花阴》,就从李清照开始吧! 第二天,我笑盈盈地走上课堂,先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介绍一位古代的美女。” 学生们都笑了,下面有几个猜测的声音: “会不会是西施?” “会不会是王昭君?” 我摇摇头,说:她是谁呢?她是古代一位倾国倾城的美女,她美貌如花,蕙质兰心,又才华横溢,是中国古代十大才女之一,她惊动整个京城,就连当朝皇帝都敬佩她,在她结婚那天送来贺礼。 学生们瞪大眼睛,好奇地问:“老师,快告诉我们,她到底是谁呢?” 我知道他们很感兴趣,我回答说:“她是李清照。我读几首词大家就会知道,她有多少才华。” 我充满感情地给他们读了李清照的《如梦令》、《夏日绝句》、《声声慢》等词,他们听得很入神,尤其读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时,我特别介绍现代有一首著名歌词是根据这首词中的内容改写的。 我又故意问他们:周杰伦,大家一定很熟悉吧!我们都喜欢听他的哪些歌呢? 他们兴致盎然地回答: “熟悉,熟悉。” “《稻花香》”。 “《青花瓷》”。 “还有《双截棍》”。 我接着又说:“你们知道吗?这些歌词很多都是周杰伦自己写的,他很喜欢古诗词,所以能写出这么多有古典气息的优美歌词,看来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做歌手也能做最棒的。” 同学们听得目瞪口呆,他们一定没想到他们最喜欢的周杰伦这么喜欢古诗词,也没想到周杰伦的成功和他自身的文化底蕴有这么大的关系。 那节课,学生们听得特别认真,我动情地给他们讲了《醉花阴》,又给他们讲了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的故事,讲了李清照刚毅的一面,她是一位爱国的女中豪杰,讲了李清照从少女到老年的人生经历和词作风格的变化。 那节课,课堂效果出奇的好,学生们不仅当堂背会了《醉花阴》,还有几个同学央求我,想进一步认识李清照,能不能再给他们介绍一些李清照的故事和诗词。我欣然答应了他们。我知道,这堂课,使他们深深喜欢上了李清照。 从此,我们班里的同学争相传抄李清照的词作、资料、有关李清照的文章,出现了罕见的“李清照现象”。我们班里有一个女生在精致的积累本上抄写了这样一段清秀的文字:“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你用那千年的孤独,擎起了一盏孤独的灯,照亮了那一段孤独的历程,成就了一段孤独的回忆,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如一朵摇曳的花,守护着中华史上那一座盛世空城。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你孤独了千年,但也濡养我们了千年,从古至今,你绝世的美从没有、也不会被任何所替代!”看得出李清照已成为他们心中的美神,成为他们心中不可替代的偶像。 我在欣喜之余,又有几个调皮的学生悄声问我:“老师,明天再给我们介绍一个帅哥吧!” 我笑着说:好啊!没有问题! 接下来的语文课堂,我依然笑盈盈地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中国现代一个奇绝的美男子。他器宇轩昂,受人爱戴,在外交上,他用自己的幽默和智慧征服了很多看不起中国的外国人。他在青年时代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谁呢?” 学生们热情高涨,齐答:“周恩来。” 看来我们班里又要出现“周恩来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