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传】搜索到相关结果 420 条
-
立象以尽意——当代陶艺创作思考
-
作者:
王军强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本精神
超越精神
立象以尽意
象外
中国传统艺术
现代陶艺
陶瓷艺术
当代陶艺
艺术语言
陶艺创作
-
描述:
“立象以尽意”,中国传统艺术,一直贯穿着抒情写意这种基本精神。由情而生情意,由情意而生意境。从最早的音乐、舞蹈、原始绘画,到后来的诗歌、书法、绘画、陶艺、雕塑等等,无不如此。奔放的激情,凝重的深情
-
油画创作谈
-
作者:
洪新发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技法
情感表达
美术创作
传统文化
油画
-
描述:
艺术的一个很重要的价值就是丰富人的情感世界,艺术家的任务就是把自己与众不同的特殊感悟以自己独特的语言方式表现出来。掌握语言分寸是艺术家修养和品味的重要标志。传统的限定、符号的独特、情感的真实、语言
-
材料——对传统绘画的冲击
-
作者:
王新胜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材料
传统绘画
艺术活动
油脂加工
原始艺术
旧石器时代晚期
物理特征
早期人类
铁矿石
-
描述:
人类的艺术活动从一开始就离不开对材料的依赖。从早期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3万年到前2万年),人们就利用自然氧化的赤铁矿石和动物油脂加工混合成颜料,在石壁上作画;或利用自然的贝壳、石块及原来的泥土,制作不同的装饰品或使用器皿。人类早期的这些艺术活动虽然只是在自然简单的材料当中,改变着材料的物质外形和物理特征,由于生产力的局限,所以从形式到内容都受材料的限制。原始艺术的自然材料反映着早期人类的艺术活动,但材料的性质仍然成为一种精神痕迹,代表着原始美术的文脉,启发着现代人。材料与内容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材料本身就是精神内容的一种象征。创造是人类的天性,人类在生存中创造,又在创造中生存和发展。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再到秦汉的砖雕石刻和帛绢绘画,从湿壁画到坦培拉再到油画,人类的一次次文明进程总会对材料和艺术的形式,以及人们的审美产生影响。而其首先反映在材料的利用和变化上,以至于现在我们所熟悉的画种大都以材料冠名,如油画、雕塑(石雕、泥塑等)、版画(木
-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工笔人物画教学中的运用
-
作者:
刘月华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多媒体运用
多媒体课件
优化课堂教学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学习兴趣
中国画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学生学习
几点看法
-
描述: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放异彩的奇葩。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画的一个门类.有着灿烂辉煌的成就。在现代美术教育中.工笔人物画是必修的课程之一。在工笔人物画的教学中,恰当地运用
-
寻求城市工笔人物画的春天
-
作者:
吴扬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社会服务
为人民服务
画家
绘画基础
传统人物画
春天
城市
写实
-
描述:
当代人物画家面临一对矛盾,既有丰厚的传统人物画的遗产可供继承,而学画之初又往往是从素描、色彩等西方绘画基础入手,因此经常感到两者在互融互通时存在着困难。而且几十年来一直强调艺术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
《七贤图》袁文彬
-
作者:
袁文彬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观念表达
视觉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
知识分子形象
审美
个性化
当代转换
生存状况
绘画
-
描述:
《七贤图》以七位不同身份的当代知识分子形象对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竹林七贤”,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揭示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状态,以及文化与历史的变迁。从视觉内涵和审美上说,袁文彬依然十分重视油画语言的当代转换和观念表达,他以个性化的方式运用了“写意油画”的绘画语
-
展讯预告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意识
壁画
传统水墨
预告
大写意
色彩
展览
作品
南派
油画
-
描述:
画廊展览可创铭佳艺苑十二月综合展画展名称:“墨的色彩”油画水墨综合展展览日期:2005年11月27日-12月17日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日坛东路北口展览简介:“墨的色彩”展出的作品中既有传统水墨画的大写意,又有融入了现代创作意识的却依然含有中国古典韵律的南派典雅。方向细腻明亮的绿荫红舍,杜杰悠然
-
从野兽派到东方写意——李骆公的“写意油画”
-
作者:
张历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野兽派
东方
中国传统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
画面色彩
文人写意画
中国油画
-
描述:
李骆公先生的半生心血,都付与了从野兽派到东方写意的油画道路。他早年崇尚西方现代艺术诸流派,偏重于画面色彩与构成的视觉力量;留日期间除深入研究以野兽派为主的西方现代艺术外,也开始研究中国传统艺术,流露出东西融合的迹象;回国后,则将中国文人写意画与西方现代艺术相融合,创造出调和中西的“写
-
谈段小刚的画
-
作者:
张德建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校
不相干
传统
抽象绘画
研究方向
美术学院
情感表达
创造精神
学院派
学习阶段
-
描述:
段小刚同学的研究方向是“抽象绘画”。他在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应该是六个年头了,之前也是从学校到学校,可以说“学院派”色彩浓重,或说很传统,这在学院的学习阶段是不可避免的,也很自然。传统的样式该是过时了,但前人的创造精神、情感表达的实质与我们不会两样,所以传统和当代并非像表面看起来那样不相干,关键
-
教育是一种创造——雕塑材料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
-
作者:
谭勋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
艺术发展
社会需求
发展创新
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
雕塑材料
综合素质
基础教育
艺术教育
创造力
美术学院
继承传统
实践
技术训练
-
描述:
创造是艺术发展的生命,而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在教育中,观念被创造,理论被创造,人才被创造,在创造中艺术得以常新。美术学院的艺术教育一直在继承中发展,同时创新的理论也在不断完善,创造力的培养成为当前学院教育的重要方向。学院教育在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语境中并行,但是学院基础教育的范围相
<
1
2
3
...
10
11
12
...
40
41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