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仰之弥高——叶毓山先生八十华诞庆典
作者: 陈培一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学院教授   重大历史题材   情感细腻   艺术传统   仰之弥高   孙振华   牧马山   雕塑艺术   吴为山   聪慧过人  
描述: 叶毓山先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杰出的艺术家,是中国当代艺术传统,特别是雕塑艺术传统重要的创建者之一。他出生于川北的农家,生性朴实、宽厚,任劳任怨,为人豁达大度而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情感细腻而丰富,禀赋高迈
离别的艺术地
作者: 陈箫汀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学院教授   重大历史题材   情感细腻   艺术传统   仰之弥高   孙振华   牧马山   雕塑艺术   吴为山   聪慧过人  
描述: 每到异国的土地,我有一个特别的兴趣,就是逛公墓。西方社会公墓存在的方式与东方是不同的。 苟子道:“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 走进米兰纪念公墓,展现在眼前的不是土丘碑林,而是一个大型的雕塑公园。一座座墓碑雕塑向世人展现着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记忆,它能使你想起当年那些强壮的生命是如何在这土地之上自由漫步、繁衍生息。
邓柯北京服装学院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黔东南苗族   生命状态   创作对象   时空背景   北京服装学院   思想情感   女性主义   传统文化  
描述: 的轨迹。她对艺术的态度是虔诚而真挚的,用朝圣般的“聆听”去感受对象,诉说情感。《岜沙人的芦笙节》作为第十二届全美展铜奖作品,塑造的是黔东南苗族部落在传统节日“芦笙节”上欢庆的场景。岜沙人——一个远古的部落民族,传说是蚩尤的后裔,保存了古老的苗族传统文化,被称为“苗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对于社会审美活动意义的思考
作者: 吕丽蓉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传播   社会审美   佛教造像   公共艺术  
描述: 佛教的传入,不仅给中国带来了思维方式的改变,还因其独特的视觉化的传播方式,为古代社会审美活动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平台。具有公共性质的佛教造像艺术,占据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的大幅篇章,其对于社会审美活动的意义,已远超出作为宗教传播手段的范畴。
唐宋时期中国工笔画的传播功能
作者: 顾静   来源: 四川戏剧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技艺传承   跨文化传播   唐宋工笔画  
描述: 在历史发展中,工笔画一直按照自身在物质载体、基本技艺包括物质成果方面的规范程序中传承传播,这种规范化的形式对于工笔画技艺传承传播的有效性及完整性都具有决定性作用。在艺术传播的过程中,工笔画的写实
传统
作者: 暂无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宾虹   中国传统文化   绘画技法   中国画家   塞尚   艺术面貌   四王   师造化   艺术形式   洪凌  
描述: 洪凌感觉自己找到了一条路,一条能用油画手法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路。虽然油画是舶来的艺术形式,但洪凌是骨子里有着中国传统山水情怀的人,从他作品的命名中就能体现这一点。洪凌刚开始学画接触的是国画,那时候
凝之思
作者: 路春红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常生活用品   生活点滴   女性视角   传统技法   情感诉求   材料语言   今日生活   创作思路   当代艺术家   静态展示  
描述: 创作中,我将传统技法编、织、钩、缝融入其中,以女性视角演绎日常生活用品。同时,通过手工的制作过程追忆曾经封存于老物件的时光,使作品在静态展示的同时承载时间的内容,将时间与空间进行融合。无论是对传统
丝路考古:灰姑娘的流传
作者: MARTIN PALMER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弦乐器   青年   凤尾竹   哈尼族   小窗口   土司   背带   音色   传说   小三弦  
描述: 我们能找到的最早文字记录是从那里开始的。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它在此之前已被人们口头相传了若干世纪。 这个故事就是流传于西方的《灰姑娘》的已知最早版本,在中国的名字是《叶限》。 这两个故事的基本轮廓是大致
改善校园环境布置“熟视无睹”现象的一些建议
作者: 沈文龙   来源: 华夏教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布置   办学历程   廊墙   课程形态   主题雕塑   暗指   宣传橱窗   知度   花点儿   师生工作  
描述: 环境被认为是一种课程形态,环境布置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对环境布置做出精心设计。所谓精心,是说设计时有很好的想法,这个想法或明或暗指向"教育价值"。然而,如何实现环境的课程价值和教育影响,并不是所有学校十分关注的。学生对环境布置"熟视无睹"是普遍存在的现实。我曾对部分学生进行过校园环境布置认知度的调查问卷。有些学生对校园主题雕塑叫不出名称,更不知它表示的意义;有些学生连自己教室走廊墙
当代工笔仕女第一人——记画家王叔晖
作者: 林阳   来源: 画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宾虹   传统山水画   山水画家   中国画艺术   中国书法   美术创作   探索   写生   中国美术   中国油画  
描述: 当代工笔仕女第一人——记画家王叔晖
< 1 2 3 ... 102 103 104 ... 106 107 10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