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代】搜索到相关结果 560 条
-
科学神说
-
作者:
王乾荣
来源:
群言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魂
作家
现代科学
科学家
小规模
大师
哲学思想
大规模
意识
气功师
-
描述:
一位作家在他的大著里说:"气功师无疑……用意识呼风唤雨。"那么,人们是不是可以有这样的要求:目前全国大早,就叫作家请有这"意识"的气功大师来耕云播雨,以减少国家抗旱投入,怎么样?当然作家也承认,"大规模地干预气象",气功师做不到;也罢,就来点小规模的,怎么也比一丝雨没有强吧。而所渭"呼风唤雨",是何等气魄,规模也不能太小巧玲珑了吧?
-
跻身最高艺术殿堂的警官──记公安油画、书法家王昌
-
作者:
李博宇
来源:
人民公安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民警察
公安工作
警官
书法家
公安文化建设
公安部
中国书法
当代中国油画
表现主义
模拟像
-
描述:
跻身最高艺术殿堂的警官──记公安油画、书法家王昌
-
讴歌时代的东方之子——记农工党员、中国当代著名青年油画家陈可之
-
作者:
胡小元
来源:
中国统一战线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工民主党
农工党员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国际奥委会主席
中国当代
作品
名人录
中国美术
中国油画
《历史》
-
描述:
1999年新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第八届“群星奖”美术、书法作品展览上,农工党员、重庆青年油画家陈可之创作的油画《长江魂———三峡纤夫》荣获金奖,并被参观者投票评为“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群星奖”是文化部颁发的社会文化最高奖,每4年举办一次...
-
独树一帜的云南元明青花瓷器——昆明翰荣轩艺术博物馆藏云南青花瓷器赏析
-
作者:
马文斗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景德镇
透明釉
昆明
艺术博物馆
釉下彩瓷器
元明时期
花卉
元代青花瓷器
云南
-
描述:
青花瓷器是一种用高岭土做胎,在胎上用钴料绘画,罩上透明釉后入窑高温一次烧成的白地蓝花或蓝地白花的釉下彩瓷器。中国青花瓷器最早出现在唐代,但目前仅仅发现几件瓷器残片。入元,青花瓷器成熟并开始流行起来。到了明代,青花釉下彩绘装饰于法成为中国瓷器装饰的主流。 青花八方开光花卉纹罐 元——明初
-
岭南画派与瓷画艺术
-
作者:
卫风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岭南画派
万国博览会
广东
四十年代
民主主义革命
瓷画
闭关自守
艺术革命
二十世纪初
-
描述:
二十世纪初至四十年代,在广东国画界中,岭南三杰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创立了岭南画派,主张艺术革命,当时又被称为革新派。岭南画派倡导中西画学融汇折衷,打破旧中国闭关自守的樊篱,因而在近代画史
-
素三彩探隐
-
作者:
高阿申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釉彩
景德镇
中国人大
唐三彩
康熙
明陶瓷
瓷器
制作工艺
一次烧成
-
描述:
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然而发明瓷器的中国人大都很随意,独有壮志弄泥巴,但无闲趣恃笔墨,以致后辈时不时云里雾里。比如,宋时的汴京官窑,由于资料不全,陶瓷界迄今一筹未展。比如,隐姓埋名600年的元代青花,若不是海外递来证据,未必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就一定被国人相认。明清三彩也是一例。这种沸腾了500
-
雍正朝单色釉器鉴赏
-
作者:
梁晓新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景德镇
御窑厂
呈色剂
雍正朝
单色釉
艺术风格
造型
釉色
釉器
-
描述:
进入九十年代,人们每日置身于繁忙喧躁之余,渴望回归简朴宁静的生活方式,于是一种新的美学观---MINIMALISM(简约主义)成为国际流行风尚,这种观念代表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和内涵的追求,它广泛地
-
漫话现代陶艺
-
作者:
田林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美术学
釉彩
艺术陶瓷
彩绘
景德镇
现代陶瓷
陶艺家
现代陶艺
陶瓷艺术
高级工艺
-
描述:
朱裕平(上海工艺美术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现代陶瓷艺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热情崛起,在汲取中中传统陶艺和当代先锋艺术观念的基础上,涌现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才华的陶瓷艺术家,许多中西画家视艺术陶瓷为新的制作形式纷纷介入
-
乾隆瓷制粉彩鼻烟壶
-
作者:
高晓然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乾隆时期
鼻烟壶
象征
景德镇
清代瓷器
菊花
博古图
实用艺术品
名贵药材
粉彩
-
描述:
鼻烟壶是一种用来盛放鼻烟的容器,明末清初随着鼻烟由西方传入,其后日渐兴盛。它是一种集陶瓷、书画、玻璃、玉石、雕刻等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鼻烟是以研磨极细的优质烟末,掺入麝香等名贵药材,密封在蜡丸中陈化数年以至几十年而成,有黑紫、老黄、嫩黄等色,嗅之气味醇厚、辛辣,据说有明目,提神,辟
-
直升机划代
-
作者:
倪先平
蔡汝鸿
曹喜金
于建洲
来源:
直升机技术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直升机划代
要素
-
描述:
直升机划代对于人们认识直升机技术的发展规律的制订直升机发展规划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直升机技术发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直升机划代的“六大要素”,并以此六要素为判别标准,将直升机分为四代,提出了世界直升机发展划代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