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代】搜索到相关结果 2272 条
-
入窑一色 出窑万彩
-
作者:
王烈
来源: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陶录
海棠红
执壶
朱砂红
宋代五大名窑
钧窑瓷器
宋瓷
工匠们
出窑
乳光
-
描述: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异类。宋瓷以淡雅、素净著称,唯独钧窑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独树一帜。传统钧瓷瑰丽多姿,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葡萄紫、朱砂红、葱翠青……釉中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
-
浓重明艳 超凡脱俗
-
作者:
林文清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青花瓷器
陶瓷器
纹饰
鉴赏水平
古陶瓷
陶瓷艺术
绘画
完美结合
艺术享受
-
描述:
比皆是,无不令人大跌眼镜! 原因无他,皆因明代永、宣两朝在30多年中烧造的青花瓷,被后人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
-
明代瓷画“王雎莲池图”中的男女之情
-
作者:
李熊熊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画
自然界
明代
题材
莲花
鸳鸯
-
描述:
明代的青花瓷画题材十分丰富,但其中表现男女之情的品种似乎并不多。除了赤裸裸的“春宫图”,最容易识别的类似题材或许是“鸳鸯莲池图”(图1—图4)。在自然界,莲花以纯洁闻名,鸳鸯以出双入对出名,一对鸳鸯
-
明中期瓷画“乘桴浮海图”辨析
-
作者:
李熊熊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代中期
乘桴浮
青花瓷器
严君平
海洋探险
方朔
明中期
画意
小舟
舟中
-
描述:
明代中期成化、弘治前后,青花瓷器上曾经流行过一种怪异的人物画纹样。它们的画面主体是这样的:在一片浩淼的水面上有一叶小舟,小舟中乘坐着一个中年男子。(见本文附图)这种图怪异之处在于:人与舟的比例极其
-
沉睡上千年 一醒惊天下——曾为贡瓷的邛窑胎釉装饰艺术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夏文明
云气纹
龙山文化
龙纹
明代
装饰
明清
仰韶文化
商周青铜器
新石器时代
-
描述:
中国陶瓷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代窑口百花齐放,遍及各地。在数量众多的古代陶瓷窑口中,位于祖国西南巴蜀大地的邛窑,曾经默默无闻,被历史的烟尘湮没了长达千年。其实,邛窑自有其珍贵和耀眼之处,它曾以
-
奇巧玲珑 温润优雅——烟台市博物馆馆藏明清玉器赏析
-
作者:
王晓妮
葛海洋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玉器
烟台市
文化传统
优雅
馆藏
明清
新石器时代
-
描述:
的时代。明清两代玉器,随着市民阶层的崛起、商品经济的出现、审美意识的改变,逐渐脱离五代、两宋玉器形神兼备的艺术传统,经历了从实用器物到欣赏饰物转变,形成了一种追求华美、精雕细琢的时代风格。明清时期的玉器制作达到了中国玉器史上的
-
竹刻中的特殊工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代文竹器欣赏
-
作者:
文亮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竹器
欣赏
清代
竹黄
竹筒
故宫博物院
工艺
北京
-
描述:
始于清初,盛行于清中期的文竹器,又称竹黄、翻黄、贴黄、反黄等。它为华夏传统竹刻工艺的特殊品种,是把竹筒里层薄薄的竹黄,进行反转后再通过煮压,最后贴于木胎上而成的工艺。文竹器一般分为四类。一类是以竹黄之淡雅本色取胜的光素器,其清秀细致。第二类是多以阴文浅刻为主的纹饰雕刻器,其别具美感。第三类是尽管不用圆雕、高浮雕、透雕等刻法,但却将竹黄与竹雕相结合的竹雕器,其匠心独运。第四类是将竹黄、竹刻和
-
古彩新韵贵在“新”上
-
作者:
张万莲
来源:
东方陶瓷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彩传承与创新
当代陶瓷艺术
-
描述:
到古彩,从段茂发、李圣春时代到戴荣华、蓝国华、方复的古彩,我们从古彩这些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固守、照搬、摒弃、隔绝都不是一条正确的古彩艺术发展的健康之路。实践证明,古彩需要创新发展,而这种创新必须基于对优秀传统的继承,也就是说继承优秀传统,才能为创新打好基石,才能为创新锻造出飞翔的翅膀……
-
庞茂琨
-
作者:
庞茂琨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藏
艺术家
当代艺术
拍卖公司
早期
艺术史
作品
世纪
徐悲鸿
中国油画
-
描述:
庞茂琨的西方写实油画功底在中国当代画家中是一流的。他的画细腻,但不拖沓,也就是说,他的画不是靠时间磨出来的,所以,他的作品绘画性很强。有些地方故意留下笔触痕迹,甚至用稀释的油彩渲染出来。他的素描亦如是,那些虚实共生的表现形式透露出庞茂琨内心性格中所具有的敏感性。——高名潞
-
庞茂琨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家
写实油画
中国当代
作品
油彩
笔触
绘画性
敏感性
-
描述:
庞茂琨的西方写实油画功底在中国当代画家中是一流的。他的画细腻,但不拖沓,也就是说,他的画不是靠时间磨出来的,所以,他的作品绘画性很强。有些地方故意留下笔触痕迹,甚至用稀释的油彩渲染出来。他的素描亦如是,那些虚实共生的表现形式透露出庞茂琨内心性格中所具有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