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代】搜索到相关结果 1448 条
-
万历青花狮纹瓷墩
-
作者:
胡音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万历
嘉靖
装饰效果
湖北省
明代
代表作品
鼓形
青花
文物
历史悠久
-
描述:
瓷墩,又称绣墩、凉凳。由于它多为鼓形,旧时亦称之为鼓凳、瓷鼓。瓷墩历史悠久,至明代嘉靖、万历朝瓷墩制作兴盛,且品种繁多,装饰各异。湖北省文物总店曾征集到一件青花狮纹瓷墩,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该瓷墩呈鼓形,高33厘米,腹围87厘米,面径23厘米,中央有一直径0.8厘
-
南艺校史上的名师6 热爱艺术,热爱生命——油画家苏天赐
-
作者:
漠及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天赐
收藏家
热爱生命
艺术创造力
艺术历程
校史
海内外
美术馆
40年代
中国油画
-
描述:
苏天赐,1922年出生于广东阳江县,是我国著名的油画家。他的艺术创造力强盛而又持久,从40年代至今,已经在中国油画界活跃了近六十年了。先后出版有《中国油画十家——苏天赐》、《第三代中国油画家研究
-
“岩彩”是一种现代艺术
-
作者:
陈林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重彩
现代艺术
岩彩
-
描述:
岩彩是上世纪末以来中国画坛上出现的一种比较引人注目的绘画手法,自它出现以来,有关其归属问题一直引起人们的争议。本文试图从学 理上对这一绘画手法的历史演变、现状作简略梳理,对其与传统工笔重彩、日本画、现代艺术间的关系加以阐述。
-
拉弓的赫拉克勒斯
-
作者:
季峰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读
布德尔
雕塑
代表作
-
描述:
埃米尔·安托万·布德尔(Emile Antoine Bourdelle,1869-1929)是西方近代雕塑的三大支柱(罗丹、布德尔、马约尔)之一。《拉弓的赫拉克勒斯》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本文试图从形式、内容、创作背景等方面对此一作品作出解读。
-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雕塑创作
-
作者:
周子强
来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多元文化
雕塑创作
创新
-
描述:
在经济发展全球化和网络普及的环境下,雕塑艺术面临着多元化趋势,有必要对雕塑艺术创作思路进行一番调整。因此,我们就必须在雕塑创作中继承弘扬传统雕塑,联系外来艺术,进行有益的借鉴与汲取。把握时代精神,坚持继承与创新,在雕塑创作中探索当代性的艺术实践。
-
醴陵釉下五彩知识介绍
-
作者:
林米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欣赏
现代社会
釉
知识
生活水平
-
描述: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欣赏水平也相应得到提升,特别是现代社会中艺术门类众多,对于了解这些门类的基本常识,做到欣赏与休闲、学习与娱乐并行,很有必要。醴陵釉下五彩瓷,它虽说历史不长,其独特
-
明代民窑青花瓷浅谈
-
作者:
周蔚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青花瓷器
装饰纹样
历史
釉下彩绘
艺术家
发展史
陶瓷研究
明代
-
描述:
青花瓷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瓷器种类,其装饰纹样在陶瓷装饰发展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正如英国著名的古陶瓷研究家哈里·加纳爵士在<东方的青花瓷器>一文中所说:在陶瓷装饰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哪一种
-
王吉万:有一种力量让亨达驰名
-
作者:
李广锋
来源:
招商周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球市场
联合国采购
电子政务
电子化
供应商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
政府网站
公共采购
电子商务
采购系统
-
描述:
2005年8月25日上午,在亨达集团总部古香古色的茶室里,品着香茗,记者与董事长王吉万的话题从该公司刚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开始。6月23日,亨达集团的亨达牌皮鞋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
从废弃物现成品到人性高扬的城市雕塑
-
作者:
郭连训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希腊
人性
中国古代
材料
废弃物
纪念性
陶冶情操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成品
古埃及
功能性
-
描述:
雕塑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古埃及、古希腊、印度到中国古代都有令我们惊叹的作品遗存,大型雕塑从古至今与建筑相配合,并在环境中发挥着纪念性及装点城市、传播美感、陶冶情操等功能性作用。雕塑的形式多种多样
-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公共性
-
作者:
崔晓滨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与时俱进
公共性
中国
现代城市雕塑
艺术美学
-
描述:
公共这个概念不是从来就有的,德国著名的哲人哈贝马斯先生曾对公共领域和公共性的问题做过专门的研究,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公共这个概念在西方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在英国,从17世纪中叶开始使用公共这个词,17世纪末,法语中的Publicite一词借用到英语里,又出现了公共性这个词,后来公共性一词又在18世纪出现在了欧洲其它国家。公共性本身表现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即公共领域。它和私人领域是相对立的,它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