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火热时代的烧痕与刻划
作者: 陆斌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艺作品   个人情感   后援会   雪立   艺园   吕品   现代陶艺   口无遮拦   梅兰竹菊   叙述方式  
描述: 在上海最湿冷的时候,溧阳路111号创艺园区陶艺后援会却为沛雪立举办了一个有着特别意义的柴烧陶艺作品展。我初识老沛是在1998年的第一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上,老沛壮实的身体与口无遮拦的谈吐让人印象深刻。大概也就是在这次双年展之后,老沛才真正地展开了他所谓现代陶艺的创作。似乎就是那些年,中国的现代陶艺开始了登堂入室的转变。时代的机缘将那时还很年轻而又活力充沛的艺术家们推上了中国现代陶艺
赵强的红云与青波
作者: 硕宇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型作品   中国陶瓷   赵强   陶艺家   美学理念   现代陶艺   上海东华大学   公共空间   利坯   陶艺界  
描述: 走进景德镇,但最终要走出景德镇——这是陶艺家的清醒认识。陶艺家未必出在景德镇,就像紫砂大师并非要从宜兴走出。身居闹市的上海东华大学教授赵强就是一位陶艺家,他的大型作品早就进入建筑和公共空间,成为现代陶艺和建筑环境融合的典范。同时,赵强本着推动陶艺进入人们日常空间的追求,也积极进行生活器物的设计与制作,而作为纯粹观赏的陶艺作品也成了他美学理念的忠实体现。这几天,一个名为《墨
走出景德镇的“游吟诗人”
作者: 沈嘉禄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艺作品   创作经验   艺术市场   中国艺术   陶艺家   红绿彩   陶瓷艺术   当代陶艺   艺术观念   景德镇陶瓷  
描述: 每次在朱乐耕的陶艺作品前盘桓,记者总会有这样的感觉:他“走出景德镇”是明智的选择,这不仅有利于视界的开阔和灵感的刺激,更有助于他在艺术观念上的解放。这个判断还基于一个事实:至今在景德镇的一大批当代陶艺家,随着收藏热的持续升温,他们在艺术市场上的收获还算可以,但似乎都不能逃辟无奈的宿命:只有重复自己才能被市场认同。 而朱乐耕可以说“不”,他要玩自己的。 12月4日,北京在今年的第一场大雪后,迎来了朱乐耕的陶瓷艺术展,这个展览放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办的,它还有个诗意的名称:“澄怀观道,抱扑为器”。“抱朴”两字源自老子的“见素抱朴”,“朴”,原指未经加工成器的原材料,又作“本真”、“本性”、“质朴”之解,“抱”就是持守。“抱朴”就是持守质朴无华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与‘道’合一,同时‘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我觉得这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朱乐耕这样向记者解释展览的名称。显然,他在自己的这批新作品中注入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并抱有很高的期待。 这次展览是朱乐耕继“环境与空间的思考”、“新历史语境”等一系列个展之后,于今年的一次全新亮相。
瓷语的窑变冥想
作者: 沈嘉禄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艺作品   策展人   台湾   日用陶瓷   北外滩   家居环境   陶瓷艺术   当代陶艺   契合   现代  
描述: 今年春天,赵强的当代陶艺个展《莲由心说》在上海北外滩艺术园陶瓷艺术馆举办,数十件个性强烈的陶艺作品一上柜即引起陶艺爱好者和艺术同行的关注,特别是一直关注这个园区活动的台湾同行,他们给予了高度评价,于是就有台湾策展人洪硕宇在10月为他策划的台北个展。个展命名为《瓷说心语》,洪硕宇希望以此来诠释赵强的陶瓷语言,强调从内心流露的当代意识。 千年瓷都景德镇,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地理名词,也是一个叫人既怨又爱的文化符号。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