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代陶】搜索到相关结果 1696 条
-
陶艺家与陶画家
-
作者:
梁志伟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藏家
葡萄壶
陶瓷造型
景德镇
现代陶瓷
陶艺家
陶瓷文化
中国古陶瓷
艺术地位
回归传统
-
描述: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家创作了大量的瓷器精品,在海内外的展览会上标价数千数万元,个别精品标价超过十几万元。但真正收藏中国古陶瓷的收藏家们依然不为所动,原因何在?
-
审美与景瓷审美文化市场需求初探
-
作者:
贾愚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超越性需要
现代陶瓷
文化内涵
审美意识
陶瓷文化
“有意味的形式”
审美文化形态
审美文化
市场需求
-
描述:
人是爱美的。如果说人类的进化是经由猿人—古人—新人—现代人的进化历史阶段,那么,人类社会的文明历史,无一不是在人的劳动生产及其主体审美意识的积极活动下所产生的。从考古学上得知,我们的祖先早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就已懂得用赤铁矿粉末来涂抹自己的身体,而且还能用一些已穿孔的兽齿、鱼骨和贝壳等来对自己装饰打扮。无疑,这些行为是人类的原始审美意识的活动表现。是原始美感的萌芽。然而,随着人
-
谈艺术陶瓷的创新与发展——“乡情”瓷画系列创作体会
-
作者:
黄水泉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作品
综合装饰
艺术陶瓷
中国景德镇
陶瓷艺术家
陶瓷文化
世界文化艺术
装饰手法
创作体会
当代陶瓷艺术
-
描述:
中华文明具有数千年的发展史,在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中,陶瓷文化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国历代陶瓷艺术家,以其辛勤地
-
现代陶艺创作观
-
作者:
李健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现代陶艺
-
描述:
现代陶艺创作在把观念固定的形体赋予朦胧的形态的同时,所要克服的是"纯粹"实体上现实维数的观念,从而表现自觉的总体意识的视觉效应,重建内在结体,创造一种"虚无"或"无形"的精神世界。使生命的本体得到高层次的延续,以传达最本质的信息,正是现代陶艺创作所内含的观念。
-
浅谈主观情绪在陶瓷设计中的作用
-
作者:
邹燕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主体
审美心理
现代陶瓷
-
描述:
随着陶瓷艺术的发展,陶瓷设计更加注重人们的主观情绪,主张自由创造,个性发挥。本文从陶瓷设计本质,陶瓷形态,设计目的、设计内容四个方面粗浅地探讨陶艺设计就是要利用“泥性”充分地展示当代文化精神。
-
心夺造化回阳春——祝正茂现代陶艺漫笔
-
作者:
楚天月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与纹饰
景德镇
现代设计
江西省
现代陶艺
工艺技巧
造型艺术
艺术语言
回阳
远观近察
-
描述:
心夺造化回阳春——祝正茂现代陶艺漫笔楚天月(景德镇日报社·333000)他从大山深处的乡间小路走来,带着山风的灵秀和泥土的朴拙;他从儿时赏心悦目于民间油漆师傅描龙画凤彩笔飞舞中,初晓工艺美术之奇巧;他从少年涂鸦学画渐知素描写生遍月水彩水粉国画油画时...
-
略谈我国陶瓷贴花纸的兴起
-
作者:
周觉民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搪瓷
景德镇
陶瓷花纸
现代陶瓷
陶瓷贴花纸
陶瓷制品
装饰
印刷方法
印花纸
颜料
-
描述:
现代陶瓷的贴花装饰,不同于古代的贴花技法。它的基础是花纸,是把陶瓷彩绘颜料通过印刷方法制成花纸,再转贴到陶瓷制品上。这种花纸习称贴花纸,初期也叫印花纸。由于它较其它彩绘装饰具有
-
彩陶纹样给我创作的启迪
-
作者:
刘中荣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装饰纹样
现代陶瓷
彩陶艺术
具象到抽象
彩陶纹样
几何纹
纹样装饰
创作
演变轨迹
-
描述: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它最明显的特点之一是纹样装饰。彩陶纹样虽千姿百态,但却以几何纹最为突出,无论是哪个区域或哪种类型的彩陶,都有以点、线、面组成的各种几何图案,其纹样的大小、方圆、曲直、方向、色彩对比等的统一,都体现得特别成熟;它无疑给设计者带来许多有益的启迪。不少纹样在我们追寻其演变轨迹时,还会发现、其纹样别致,富有变化,是因为它由自然形态到几何形态,由具象到抽象进行转化形成的。如:半坡的鱼形几何纹样,所运用的手法多种多样,变化丰富。在描绘数条鱼并行时,鱼的行列进行规律性的组合、条理性的变化,就形成了既有对称规律又富
-
论现代陶艺创作的思维方法
-
作者:
郭文连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构思
现代陶艺
思维方法
-
描述:
研究现代陶艺创作的思维(构思)方法比研究其表现技法更为重要。纵观国内外丰富多彩的现代陶艺作品,其常用的创作思维方法大体上可归纳为17种。本文还对所述各种思维方法作了阐述,并分别以具体的现代陶艺作品为例,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
让瓷都“文脉”源远流长——第三届“美浓展”入选作《渐变》及作者小记
-
作者:
刘长庚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艺作品
景德镇
渐变
陶艺家
艺术风格
现代陶艺
技术理性
后现代主义
入选
文脉
-
描述:
景德镇号称千年瓷都,然而,它在新兴的世界现代陶艺领域里还没有骄人的纪录,这使许多陶艺工作者困扰焦虑不已。然而,这尴尬局面终于被3个不见经传的青年所打破——省陶研所李少景和陈小青合作的《渐变》、陶瓷学院黄焕义的《渴》,双双入选现代陶艺最高水平的“国际陶瓷’92美浓展”,成为中国陶艺入选的仅有两件作品,为景瓷争了光。“美浓展”在世界现代陶艺领域里影响极大,参展国家60多个,送展作品2000多件,而参展、入选、入赏(获奖)的条件要求又极苛刻。首届,中国未送展;第二届,送展的陶艺部分作品全落选;第三届,中国的现代陶艺作品才被国际认可。因为,“美浓展”的主旨是及时反映世界现代陶艺不断变化的艺术风格。首届是“现代主义”主题,反技术理性,强调个性色彩;第二届是“后现代主义”主题,又拥抱工业文明,主张以高科技手段反映人类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