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人间词话】搜索到相关结果 13 条
-
含蓄幽远而意蕴丰富的《蒹葭》
-
作者:
罗丹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含蓄
《蒹葭》
秦国
诗经
《人间词话》
《关雎》
王国维
抒情
-
描述: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是诗经三百篇中抒情的名篇。我们很难想象,在秦国这个粗犷尚武之邦,竞有这等玲珑剔透、缠绵悱恻之作。清代王运在《湘漪楼说诗》中甚至说它是“千古伤心之作”,它是如此细腻含蓄悠远空灵,以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风头甚至盖过诗经首篇《关雎》。[第一段]
-
论陶瓷艺术设计的意境美
-
作者:
汪淑珍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境界
陶瓷艺术设计
艺术表现
《人间词话》
意境研究
意境美
文艺创作
理论与实践
-
描述:
"意境"一词,成为中国古代在艺术表现上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一开始就提出了"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的论断.这一论断几乎已成为中国文艺创作与批评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极致标准.而在现代意境研究中,完成了意境学科自身的建构,使研究由个别的、一般的进入到全面而系统的研究阶段.
-
物·我——中国当代雕塑“物语”略述
-
作者:
钱亮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以物观物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物语”
《人间词话》
中国当代
雕塑
主体与客体
-
描述: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前句讲"自我"存在于观物过程中,万物皆备于我,后者说忘我和物,我随物而化。我之有无影响着对物的认知,同样,通过物也可反观我之变化。我和物、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许多领域皆有所涉猎,若以此物、我关联来品析中国当代雕塑,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一、物为我用"雕塑,就是应用具体材料实施空间制作,形成饱含创意的审美物体。"由此说来,所有雕塑皆为物。本类作品中,物
-
有我之境中的情感因素:浅谈移情的美感经验
-
作者:
张逸婧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有我之境
鸢飞鱼跃
自然景物
中国古典哲学
宗白华先生
生命情调
《人间词话》
互渗
中国古典美学
心与物
-
描述:
,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物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以主观角度出发,将意境划
-
精神徜徉与生活实践
-
作者:
剑青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美学视野
表述方式
文学形式
中国传统
人间词话
绘画艺术
批评实践
王国维
词学理论
-
描述:
往昔,在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的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中,曾以宽阔的美学视野及时代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形式及观念做出了新的评论。此著与中国传统词话类作品的体例及表述方式存在着延续性,但却在词学理论与批评实践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论点与美学高度;而今,当我们举办一届
-
人居的境界——日本建筑哲学及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
作者:
杨小波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建筑
审美
事物
《人间词话》
日本
现代汉语
西方哲学思想
王国维
-
描述:
"境界"在现代汉语中最普遍应用的含义是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亦指诗、文、画等的意境。最早明确提出这个审美概念的是接受了西方哲学思想洗礼的晚清学者王国维,他在《人间词话》中曾多次提到关于文学、审美以及人生的各种境界,如"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而"境界"一词,顾名思义,从字面上来理解原本指的是"境之界",即疆界,土地的界限,英文为"boundary"。本文即是从日本建筑中的"境之界"开始论述,从中分析出日本建筑的"境界",即它
-
意境的形状——我看段江华的油画实践
-
作者:
杨小彦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现代美学
油画家
江华
大学问
人格分裂
词学
《人间词话》
昨夜西风
超我
衣带渐宽
-
描述: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语出自晚清民初古典学者王国维,是其词学著作《人间词话》的中心观点,用以描述一种精神状态与审美态度。自从王国维提出"意境"说以来,中国现代美学以此为发端,探讨情感表达之复杂层次,其功效恍若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分裂"理论,在超我之下还有一个本我,两相冲突,方才形成现世之自我,并以此立于世界。
-
宋涤作品欣赏
-
作者:
宋涤
来源:
火花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绘画
专家委员会
代表人物
艺术融合
中国美术家协会
《人间词话》
创作精神
作品欣赏
-
描述:
央美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邵大箴在1991年在文章中评价宋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一娇柔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这里说的是词。画,何尝不是如此。宋涤的创作正在进入这一境界,而他正值生命创作的旺盛期,他的未来是不可限量的。”2012年中国收藏家协会咨询鉴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刘建业与宋涤尚未谋面,当看到他的作品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宋涤的作品是中西艺术融合的大典型。站在他的作品面前你会感到震撼,因为谁也想象不到,会有人在宣纸上展现出西方油画的效果。那深邃的层次,鲜明的光感,轩昂的气势,绚丽多变的色彩,令你目不暇接。读宋涤的作品,第一印象就是,这是洋为中用的典型,这是在西洋画法中注入中国传统精神的范例。这是超越时代、改变时代的革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宋涤用发展了的传统技巧,表现了传统绘画根本无法表现的风采。人们把宋涤的作品称为“中国现代完美主义彩墨风景画”。按照宋涤本人的说法则是“自宋涤形成系统风格后,中国画就增加了一个体系,那就是彩墨画”。这都是恰如其分的评价。从这个角度讲,宋涤是当代画界最大胆也是最成功的革命者。宋涤的创作精神,已经为世界绘画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宋涤在传承和发扬上,都是当代屈指可数的代表人物。
-
王国维“境界”说与“兴趣”“神韵”说之关系试解
-
作者:
周祖谦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诗歌
“兴趣“说
《人间词话》
词
王国维
“神韵“说
“境界“说
-
描述:
王国维“境界”说与“兴趣”“神韵”说之关系试解·周祖谦一王国维《人间词话》第9则曰: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诗话》‘公’作‘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影’作‘月’)、...
-
明代民窑青花的美学特质
-
作者:
张凌云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隔”
美学特质
质朴自然
明代
《人间词话》
青花
民窑
“境界”说
-
描述: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境界说,以隔与不隔来分别词的高下,他指出语言雕琢、晦涩而不质朴自然,就将阻碍鲜明生动的形象的生成,从而使读者有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之憾。只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