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人空】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文人空间影响下生活陶艺的表现形式
-
作者:
朱希睿
王亚红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人空间
空间
生活陶艺
创作
-
描述:
本文以空间入手,通过探讨文人空间的概念、构成及表现状态,探索其对生活陶艺创作的细微影响,通过研究空间艺术对生活陶艺创作的影响发现生活陶艺的各种表现形态,也从另一角度让生活陶艺创作者反思创作的本源、意图与归属。
-
谁在说?谁在听?林荫庭的美学政治
-
作者:
陈立
David East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politics
视觉符号
Vancouver
去模糊
城市空间
globalization
地方政治
艺术创作
私人空间
系列作品
-
描述:
加拿大华裔艺术家林荫庭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艺术创作。尽管从摄影拓展为多种媒介的使用,但移民、阶级、种族、城市空间等的区隔议题始终是林荫庭创作的核心。不论是早期最为人所熟知的“肖像一文本”系列,还是之后的“家具雕塑”系列作品,以及近十年频繁的公共艺术创作,林荫庭的创作在使用日常生活中的视觉符号去模糊公共与私人空间边界的同时,进一步探讨了日常空间的自主性和政治性。林荫庭对空间与地方政治的关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温哥华的社会转型,以及包括他本人在内的“温哥华学派”的实践经
-
肖像与秩序——孙滋溪《天安门前》中的领袖像与国家意象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安门
国家
领袖
肖像
秩序
艺术史
私人空间
意象
-
描述:
于帆在《肖像与秩序——孙滋溪(天安门前)中的领袖像与国家意象》一文中以孙滋溪1964年完成的油画《天安门前》为研究对象,走出艺术史的视野,而将焦点从作为客体的作品本身转到观看的主体观者身上,分析领袖肖像与身体的互动是如何在天安门庆典中发挥作用,领袖肖像又如何广泛进入私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