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黄致阳“工·课” 墨斋、国博齐亮相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3月28日,“工·课——黄致阳作品展”先后在墨斋画廊和中国国家博物馆两地开幕,由墨斋画廊林似竹及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分别担当策展人。此次展览是艺术家为三十年来的思考与创作所交出来的功课,呈现了黄致阳不同时期创作的二十余件作品,涵盖水墨绘画、装置、雕塑、影像等多种形式,其中展出的作品也包含了艺术家移居北京八年里对以往创作的视角位移、修正与补充。
杜江涛 传统的深度,嬉皮式理念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杜江涛是这样一个艺术家:对传统有着独到的思考,并且以80后的嬉皮式的观念来看待艺术。他的作品多见于雕塑,其嬉皮式的个性并没有使得作品呈现出丝毫的玩世主义特征,更多的像是对传统的尊重和对经典艺术的追随。作为年轻一代的艺术家,杜江涛通过对社会和自我的认知,将艺术创作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从而实现个人内心情感的表达。
托比亚斯·雷贝格 艺术环绕生活而存在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5月3日,法兰克福艺术家托比亚斯·雷贝格的中国首个个展“Das Kind muss raus生”于麦勒画廊北京部开幕。作为德国同时代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托比亚斯的作品极具盛名。他的创作经常游走于绘画、雕塑、设计、建筑以及观念艺术等多个领域,充满了活力。此次展出的新作是托比亚斯为北京特别创作,以新颖的方式延续了他对空间意识、感知、以及寻常生活中卓越之物的一贯探索。
尹秀珍 观念的物质化表达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从1994年开始投入到以装置为主要形式的创作以来,对社会议题的关注与思考始终是尹秀珍艺术创作的主要内容。以旧衣服及生活用品为材料的作品具有一种日常性及个人化的特点。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尹秀珍在创作中进一步消除形式的壁垒,以“装置绘画”、 “绘画装置 ”及“绘画雕塑”的方式反思“表面”与“实质”的矛盾关系,探讨“平面表达”与“空间表达”共融的可能。
诺特·维塔尔 思者无界 行者无疆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瑞士雕塑家诺特·维塔尔(Not Vital)在他长达3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像一个孜孜不倦的炼金士,坚持着自己的美学观念。他把众多材料——常见的或不可思议的——金属、石膏、玻璃纤维、茶叶、煤块、动物遗骸、融化的肥皂等溶于作品中,再把自己的好奇、爱好、情绪从作品中提炼出来,并拒绝重复。维塔尔认为的美,是单纯、直白、敏感、抽象的,他通过平凡存在的、最为简单的因素来表达永恒。
“沧桑中的浪漫”说田世信的艺术气质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田世信的雕塑艺术有一种凝重的气质,这种凝重不是沉重,而是含有浪漫精神倾向的悲怆,这种悲怆体现出的是一种尘世的沧桑。同时,这种沧桑中又潜蕴着对于理想的追寻、追问与追求。 田世信刻画的鲁迅、老子、屈原、司马迁、谭嗣同、秋瑾等,注重的是对其精神气质的塑造,体现出的是艺术手法潜入到人物心灵中的对话。在鲁迅那清癯的面孔中,我们体会到的是民族的沧桑、民族的责任和焦虑。
尹秀珍“物质化关注”和“物质化表达”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从1994 年开始投入到以装置为主要形式的创作以来,对社会议题的关注与思考始终是尹秀珍艺术创作的主要内容。以旧衣服及生活用品为材料的作品具有一种日常性及个人化的特点。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尹秀珍在创作中进一步消除形式的壁垒,以“装置绘画”、 “绘画装置 ”及“绘画雕塑”的方式反思“表面”与“实质”的矛盾关系,探讨“平面表达”与“空间表达”共融的可能。
蔡志松 以艺术的名义追寻生命的意义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在蔡志松一系列的雕塑、装置作品中,对形式的探索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当直面这些饱含着艺术家思想与情感的作品时,观者总是会不自觉地被其直接带入某种精神层面的思索当中。无论是探讨人性的《故国》,还是揭示无常的《浮云》,抑或是刻画爱情的《玫瑰》,蔡志松的艺术创作始终未曾背离对生命的追问与冥思。通过作品给他者以启发,这既是其艺术创作的目的,亦是其艺术创作的意义。
陈文骥 物质形态给出的思考起点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从陈文骥大量的工作中能够看到一个“提取”的过程,包括早期作品中出现的静物、风景,他们都是对现存的抽离和放置,现阶段的作品中突显抽象因素的同时具有着很强的物质性,陈文骥用“写实性”将物质的“质感”、“雕塑感”、“空间性”体现在画面中。“写实”是陈文骥在绘画中持续性的方式,在他用这一方式构建出带有抽象因素的画面时,也就与我们概念中的抽象表达区别开来。
郑连杰 创造性的自由释放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如果用几个词来概括郑连杰的作品谱系,“自由”、“实验”、“融合”可能比较适合,没有藩篱与框定,水墨、行为、装置、录影、雕塑、观念摄影均有涉猎。但称他前卫也好说他现代也罢,在他血液里流淌的,永远是黑白的水墨云烟。80年代中期,传统绘画语境逐渐消失时,郑连杰开始了实验性的水墨创作,传统的表现手法已不能表述他对现实生存环境的关注。
< 1 2 3 ... 8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