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王瑞琳 以艺术之名,释人生如戏之意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在王瑞琳看来,艺术家和作品的关系总是如影随形的,而艺术创作作为艺术家与外界交流的一种方式,则时刻映射着自己的处境和状态。所以,在王瑞琳的艺术创作中,他不停地寻找属于自我的真实,并执着于自身感受的体会。正如他的系列作品《逐梦记》呈现出的大量超现实主义的元素一样,王瑞琳的雕塑作品常常异化了生活中事物的常态,承载起更多具有纪念意义的自然元素,让作品与浮躁隔离,选择一种平静、自然的表述方式。
坚硬的雾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关于阿尔培多·贾柯梅蒂,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总是那些瘦长、枯干的人像雕塑,殊不知他的绘画作品同样是大师级的水准。也许可以这样解释,他的绘画作品被他的雕塑家身份遮蔽掉了应有的光芒。作为一名执着的艺术家,雕塑与绘画就像是他的左右双臂,是互相依附、不可或缺的天生一对,无论在他手里握着的是雕塑刀还是画笔,他所想要的都是一种令人迷幻的空间、一种寻求完美的态度以及一种真实,运用不同的材质只是不同的表述方式而已。
理查德·塞拉 钢铁巨人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钢铁——坚毅、冰冷、棱角分明。钢铁是公路桥梁等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原料,也是现代工业革命的基石。最近,高古轩画廊将总共重达230吨的钢铁请至伦敦画廊,重建了内部格局,以展出美国艺术家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的钢铁雕塑作品。展览从2014年10月11日持续至2015年2月28日。 自然地,塞拉于艺术界的地位以及钢铁雕塑作品的重要性值得这样的礼遇。
投入还是抽身而出,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参与与否的问题(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2012年我与刘鼎、苏伟共同受邀策划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我们提出“偶然的信息:艺术不是一个体系,也不是一个世界”作为展览的题目,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本土艺术历史的叙事逻辑为讨论的主要内容。共同出现在该展览的邀请函、海报、广告和画册封面上的图是上海艺术家钱喂康创作于1995年的作品,“通风现场”。
姚清妹 行为表演的自治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魔金石空间2015伊始推出长驻巴黎艺术家姚清妹在中国的首个个展“姚教授”。展览以姚清妹的行为表演为艺术实践基础,在呈现形式上却发展成为由影像、投影、雕塑、图像文本、行为、诗等多种媒介组合构建的“行为记录装置”。这一方式让作品表达的内容比现场的行为更加丰富,并且具有独立性与自治性,不依赖于艺术家而存在。
陈花现 起于庙宇的鄙野线条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陈花现的美术启蒙是从福建庙宇中开始的,庙宇是福建人的美术馆,绘画、雕塑、书法、仪式、戏剧、音乐,都会被堆积排布在一个空间里。受此影响,陈花现的作品多以道释仙怪为创作题材。他认为“神话是人类想象力的寄存处,仙怪是人在人类想象湖泊里的倒影,画它们,实则更多的是人心的表达,宗教亦属人本。”此外他也会以青年艺术家的姿态去思考,用他的绘画语言去调侃、表达他的欢乐、忧愁、恐惧、愤怒。
彭薇 语境的剥离与重构
作者: 王薇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从彭薇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种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并置。其部分以装置为载体,并以笔墨为中心完成的作品,显现出一种文化背景及作品形式上的综合性特征。在画面内容上,艺术家往往将东西方古代经典图式直接加以挪用,并将它们从原初语境中剥离,继而置身于一个崭新语境之中,从而使作品生成某种特殊的情境与意味。 I ART:你的作品往往融合了包括绘画、装置、雕塑在内的多种元素,显示出形式上的综合性特征,这是源于怎样的思考? 彭薇:现在的展览和过去是不一样的,展览的空间在发生变化。
王礼军 找到圆心,然后尽可能把半径延展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艺术家的工作就是画一个圆,圆心就是自己,半径是自己的艺术语言。要画圆首先得先找到圆心,然后尽可能把半径延展,最后你所能成就的那个圆也就会越大。寻找圆心是一件颇有乐趣的事。”这是王礼军对自身工作的理解。从最初对具象写实的关注到对材料的挖掘,再到语言的锤炼,就是王礼军在寻找圆心,延展半径的过程。 I ART:本科和硕士都是在中央美院雕塑系二工作室学习的,具象写实的学习给你的创作带来哪些影响? 王礼军:学院的教育使我对造型会产生天然的敏感和偏好,也激发出较强的表达能力,但同时这也成为了一种束缚。
精神的物质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现代雕塑的时代开始于罗丹(Auguste Rodin),十九世纪的其他雕塑家也在创作的同时对雕塑形式进行了不断的实验。现代雕塑连同现代艺术一起,引发部分西方社会对于城市、工业和世俗社会的思考和让步。现代主义雕塑运动兴起了许多艺术类别,大地艺术(Land art)、极简主义(Minimalism)和装置艺术(Installation art)等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雕塑”定义,将哲学、特定场域和环境、人类情感等等诸多因素注入到作品之中。
对物象的思考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中国雕塑的发展,反映了其自身从传统型向现代型形态的转变,自20世纪以来,“当代雕塑”越来越具有它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呈现方式。总体而言,当代雕塑呈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在观念上进行了拓展,但仍保留了雕塑的形态以及基本造型原则;另一种是彻底解构了雕塑的基本造型原则,以“非雕塑”的面貌来呈现。不论属于哪一种创作倾向,雕塑艺术家们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共性,都是在探索同样的一个命题:通过对时代的思考或对当下现实的反思,使其作品中具有一定的批判性,以完成他们实现主观意志和人文情怀的表达。
< 1 2 3 ... 5 6 7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