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亭】搜索到相关结果 257 条
-
城市园林建筑小品重在设计管理
-
作者:
宋芝隆
石永勤
来源:
建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玻璃幕墙
建筑物
公交车站
业主
高楼大厦
人行天桥
书报亭
电话亭
广州市
构筑物
-
描述:
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艺术中是必不可少的园林景观,设计精美的园林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协调统一,相映成趣,使人感到舒适幽雅。“楼台阁树林中藏,小亭曲桥流水旁,雕廊画栋细细品,轩外花影移粉墙。”真可谓:既有诗情
-
建筑与环境艺术--建筑创作之后的联想
-
作者:
陈洪钦
来源:
建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玻璃幕墙
建筑物
公交车站
业主
高楼大厦
人行天桥
书报亭
电话亭
广州市
构筑物
-
描述:
建筑必然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这是众所周知 的事实。建筑与环境艺术,是以人类情感想象为特性,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从而在社会生活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建筑与环境有机地联系起来,是建筑师的神圣使命。当代建筑巨匠莱特主张“建筑应该是自然的,要成为自然的一部分”。笔者创作完西南政法大学新建学生宿楼(见本刊2001年3期)之后,对建筑与环境艺术的设计倍感责任重大,思绪万千。 一 把建筑类比于某种的艺术进行设计构思,是当代建筑又一种普迄的创作现柬是建筑的艺末性得到发扬和肯定的一种表现。早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构筑的科学体系中,就明确写着“建筑学”是艺术,建筑和音乐、诗叹一样,被认为是主要的艺术科学。在早期而漫长的西方建筑历史上,建筑也未必披认为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只是在近代建筑史上,建筑的纯艺术性受到现代主义的重视,而更多的被认为是工业产品。然而,建筑威具有的艺术性仍是不容置疑的。在当今一类繁多的艺术世界里,把建筑类比于雕塑、绘画、音 最为典型的三种类型。雕塑型建筑注重于建筑伪形体效果、光线效果、质感及纹理效果;绘亩型建筑殉强调饿的色彩效果、图案效果及明暗、虎...
-
关于建筑造型,形象的评论,评价原则及思路
-
作者:
朱大明
来源:
建筑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玻璃幕墙
建筑物
公交车站
业主
高楼大厦
人行天桥
书报亭
电话亭
广州市
构筑物
-
描述:
仿古建筑造型、滥用大屋顶、小亭子、马头墙、拱门等建筑符号;(2)把建筑当成雕塑,随』已所欲搞“造型游戏”;(3)过分强调建筑的商业广告效益,追求视觉上的标新立异;()盲目模仿“流行”的造型、装饰手法
-
从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角度探索当代中国建筑之路
-
作者:
田斌
来源:
建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玻璃幕墙
建筑物
公交车站
业主
高楼大厦
人行天桥
书报亭
电话亭
广州市
构筑物
-
描述: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 ,应先理解这样一个概念 :建筑是一种文化。准确地说 ,建筑是文化的具体体现。关于文化 ,《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指精神财富。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文化是历史的积累和沉淀 ;文化是一种抽象概念。抽象的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 ,但抽象的东西总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 ,就像文学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 ,艺术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表现出来一样 ,建筑就可看作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我国虽然没有从立法上肯定建筑与文化的关系 ,但在建筑理论界对此早已达成共识。关于建筑和文化的关系 ,我国著名建筑大师吴良镛先生曾有这样一段论述 :“文化是历史的沉淀 ,存留于城市和建筑中 ,融汇于每个人的生活之中 ,对城市的建造 ,市民的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巨大作用 ,决定着生活的各个层面 ,是建筑之魂。”由此 ,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总说 :“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 ,“建筑是历史的纪念碑”。既然是文化 ,就有一个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问题。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灿烂而又辉煌 ,历史建筑独具一格 ,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地区具有深远的影...
-
谈谈建筑的意境设计
-
作者:
张恒健
来源:
建筑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玻璃幕墙
建筑物
公交车站
业主
高楼大厦
人行天桥
书报亭
电话亭
广州市
构筑物
-
描述:
建筑,是人为的造化。作为一种空间艺术,人们赋予了建筑许多美妙的比喻:“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抽象的雕塑”、“建筑是立体的组画”……诸如此类的说法,从一侧面反映了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当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伴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重视文化趣向,讲求创意设计,重视和研究建筑设计的意境含量,为其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建筑的鉴赏能力与艺术姓力,已成为建筑艺术所追求的基本目标。一件好的建筑创作,总是高度发挥想象力,不断进行构思创意的结果。荣膺全国优秀建筑设计金奖的“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是一项有着较高文化素质的优秀设计。这是一座造型上既与历史文物相沟通,又体现了现代建筑特征的古墓博物馆。设计构思独到,以古墓为主题,结合山岗地形,沿中轴线拾级而上,并弓佣汉代古墓覆门形的符号,用钢架玻璃光棚罩,保证了古墓的完整性。主馆体型,透过两千多年前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古典建筑风格。整个设计运用现实手法,结合地方特色,展示了悠久的古文化内涵,其独特的意境设计,受到国内外专家高度赞赏。而堪称建筑设计一绝。国际设计比赛金奖得主“悉尼歌剧院”,座落在悉尼港内伸入大海的小半岛上。建筑师根据它所处的特殊位置,结合环境特点...
-
建筑造型美的表现形态
-
作者:
林钧芳
来源:
建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玻璃幕墙
建筑物
公交车站
业主
高楼大厦
人行天桥
书报亭
电话亭
广州市
构筑物
-
描述:
漫步街头.你会为仪态万千、新颖别致对现代化高厦广宇所吸引:游览名胜.你又会被绚丽多姿、名闻遐迩浔古代建筑艺术所陶醉。人们无时无处不在感受着建筑的美.更感慨古人和今人的匠心和智慧.使建筑成为人类文化和文明的结晶,成为时代的记录。建筑之所以能使人类获得美感和视觉的享受.建筑的造型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造型美是如何体现的呢? 一、建筑造型的体型美和立面美 建筑仿佛是一种“巨大的空心雕塑”。由于建筑外壳包容着庞大的内部空间.因此建筑的实体形态.同它的空间一样.总是呈现出“三向量”性质。从本质上说.建筑造型就是三维空间的立体造型。任何建筑物.只要置立于大地之上.它势必呈现出长、宽.高三向量的体。体积、体量和体态.统属于“体型”.它是构成建筑造型美的基本特证.更是现代造型中最为发达、最为活跃、是为丰富的构图因素。有些建筑艺术家们就善于用体型来展现建筑以表达自己的审美意趣和艺术追求。如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美国国家美术东馆和著名建筑师弗兰克·欧·盖里设计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魏斯曼美术馆.就采用了几何形体的组合。 与此不周的是.有些建筑师在设计中推敲的重点不在其“体”.而在其“面”,通过立面的门窗、线条、装饰、色彩等....
-
建筑空间结构的新特点
-
作者:
建文
来源:
建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玻璃幕墙
建筑物
公交车站
业主
高楼大厦
人行天桥
书报亭
电话亭
广州市
构筑物
-
描述:
来 ,空间结构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又有新的进展 ,其特点表现为 :1.材料的多样化对于空间网格结构来说 ,除了普通碳素钢之外 ,不锈钢与铝合金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不锈钢不仅用于装饰和雕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
-
作者:
暂无
来源:
建筑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玻璃幕墙
建筑物
公交车站
业主
高楼大厦
人行天桥
书报亭
电话亭
广州市
构筑物
-
描述: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条例第二条所称注册建筑师是指依法注册,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证书》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注册建筑师证书人在一个建筑设计单位内执行注册建筑师业务的人员。第三条条例第二条所称房屋建筑设计是指为人类生活与生产服务的各种民用与工业房屋及其群体的综合性设计。条例第二条所称相关业务是指规划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建筑装饰装修设计、古建筑修复、建筑雕塑、有特殊建筑要束的构筑物的设计,以及建筑设计技术咨询、建筑物调查与鉴定、对本人主持设计的项目进行施工指导和监督等。第四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对注册建筑师考试、注册和执业实施指导、监督的职责是:(一)制定有关注册建筑师教育、考试、注册和执业等方面的规章与政策;(二)检查监督注册建筑师教育、考试、注册、执业等方面的工作;(三)按照对等原则,批准与外国及港、澳、台地区注册建筑师资格的确认,以及注册建筑师注册、执业的许可;(四)对与注册建筑师相关的其他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第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对注册建筑师考试、注册和执业实施指导...
-
里弄建筑与欧陆风情
-
作者:
时国珍
来源:
建筑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玻璃幕墙
建筑物
公交车站
业主
高楼大厦
人行天桥
书报亭
电话亭
广州市
构筑物
-
描述:
试点小区发展至今,面临着再上新台阶所带来的许多新问题:如何处理好传统的与现代的、局部的与整体的、民族的与世界的;还有物质与精神、实用与艺术、近期与远期、低造价与高水平等等。上海三林苑代表了试点小区建设的新水平。总建筑面积17.36万平方米的三林苑小区,在13.8公顷的土地上拔地而起。在拥有1.89高容积率的同时,却在社区中心设计了一个700平方米的开敞式广场,使道路和住宅放射性排列,并为未来的地下停车场埋下伏笔(图一)。兼有置景、遮阳、休闲于一身的欧式长廊(图二)和以古希腊雕塑喷泉为源头的水乡林荫布道(图三),将洋味十足的欧陆风情热情浓烈地铺洒开来,体现了世界性大都市的风貌。住宅底层架空,既隔潮、存车,又增加通透感;庭院的植苹地砖解决了停车和绿化两个难题(图四)O屋顶造型别致的老虎窗、抢口和统蜒导入的过街楼,又使老城区迁来的居民找到了熟悉、亲切的家园(图四、图五)。里弄建筑与欧陆风情@时国珍
-
贫困与缺失──写在第二届城雕展之后
-
作者:
隋建国
来源:
建筑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玻璃幕墙
建筑物
公交车站
业主
高楼大厦
人行天桥
书报亭
电话亭
广州市
构筑物
-
描述:
1984年-1994年,相隔十年,第二届城雕展开幕。如果说1984年的第一届城雕展是一个总动员,众多的设计稿,充分展示了雕塑家投入之热情和思维之活跃的话,那么1994年的这第Th届城雕展,则可比喻为一个收获的季节,从送选的700件已经立在户外环境中的作品图片中挑出150件陈列展出,可谓琳琅满目。改革开放经济大浪潮中的中国大陆,是个大工地。城市建设的发展速度恐怕眼下世界各国都不能比。城市雕塑在其中的生长之蓬勃可想而知。然而这样的繁荣兴旺背后,却显示出隐隐的危机:其一是信息交换、交流、互通情报的贫乏,学术交流的贫乏。在现如今全国每年几百件城雕作品拔地而起的大潮中,十多年来,却没有一个有关环境与雕塑的专业刊物—一供上千名雕塑家交往、交流,研讨、深入思考、争鸣的阵地。各地雕塑家之间木法交流,艺术家与社会之间也无法交流。大家都在忙忙碌碌地做雕塑,却不知道别人在做什么,众多的同行在做什么。整个社会也不知这上千名雕塑家都做了些什么。一个地方、城市,要树立一个雕塑,却不知去哪里,如何去选择他们所需要的设计者一一雕塑家。艺术交流、信息交换基本处于原始状态。情况在近一、二年略有好转。1992年城雕委出了一本《中国城市雕塑选人19...
<
1
2
3
4
5
...
24
25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