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文化地理与精神艺术
作者: 丁方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亚里士多德   轴心时代   中国艺术   先秦思想家   文化艺术   艺术形态   毕达哥拉斯   文化地理   精神  
描述: 一问题的缘起公元前五百年左右,中国出现了以孔子、孟子、老子等为代表的先秦思想家,与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印度的释迦牟尼
卫天霖油画的“笔触”研究
作者: 吴慎峰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触觉   油画艺术   亚里士多德   艺术风格   巴洛克风格   印象派   发展史   西方思想   表现形式   笔触  
描述: 一、西方笔触发展史的认知触觉在西方思想中有着最为独特的地位,在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中早有对触觉的疑惑:一、触觉的感官不限定性。其他感觉有相应摸个具体部位的感觉,(如视觉、听觉),而触觉则不
论瓦萨里的一个艺术理论概念
作者: 李宏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理论概念   亚里士多德   艺术家   艺术理论   雕塑家   艺术史   绘画   线性结构   准确表达  
描述: 在瓦萨里的艺术理论中,"disegno"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瓦萨里认为,自然是绘画及雕塑的"母亲",而"disegno"则是诸种艺术的"父亲"。"disegno"是内在观念的某种视觉表现和陈述,是那种在观念中被赋形之物的外在表达。对于瓦萨里来说,当"disegno"通过判断而得出任何事物的一个内在图像时,它所要求的,便是人的双手通过多年学习与实践,而可以自由灵巧地准确表达自然的任何造化。如果说,"disegno"作为理念、普遍判断或创意的含义显得过于形而上,那么其作为素描,以及作为某种线性结构或线性图式的所谓外在表达的含义,则颇为实在和形而下了。本文旨在对瓦萨里的"disegno"概念进行探讨,考查其不同层面的内涵及其传统渊源。
诗歌与艺术的角逐:兼及诗性空间
作者: 宋伟光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同性质   空间性   诗性空间   诗歌   亚里士多德   艺术概念   绘画   中世纪   表现方式   视觉艺术  
描述: 莱辛在所著《拉奥孔》中讲,诗是时间上承接的艺术,利于表现在时间上发生的事物,绘画是空间性艺术,利于表现在空间上发生的事物。这道出了时间性与空间性两个不同性质的艺术在表现方式上的区别。然而这两者又是互通或互换的,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诗之语境中能呈现出画之意味,而画之意味中又能呈显诗的含蓄之意,这种互通互感,转换与更替的心理体验,实与佛教禅宗经典《五
视觉修辞在艺术创作中的诗性作用
作者: 张浩达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修辞方法   视觉修辞   亚里士多德   视觉图像   语言修辞   艺术创作   修辞学   大足石刻   视觉艺术   传播效果  
描述: 本期所探讨的主题是艺术思维的"诗意空间",承上一期"回归本体"之意指,似乎艺术的如何再现成为了一个焦点问题,因此,自然地要牵扯到"诗性"问题。语言空间转换到视觉空间,诗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次时间性艺术(诗歌)和与视觉空间性艺术(绘画、雕塑等)的亲近与分离都在演绎着一次艺术史的变革,都在重新审定着视觉艺术的价值。本次讨论的意义在于通过了解书写语言与视觉图像之纠合,明晓自我在当下语境下所秉持的话语权之得失,这也许会给艺术创作的方向带来一点参考的作用。
浅谈博物馆的陈列展示设计
作者: 何放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展示空间   博物馆陈列   形式设计   设计理念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观众   展示方式   博物馆展示   文物  
描述: 一、前言博物馆的起源是一个至今为止仍存在很大争议的课题。有多数人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应是公元前古希腊神殿—特菲尔.奥林帕斯殿的一座保存各种战利品和雕塑的收藏室;也有人认为古希腊的柏拉图学园和亚里士多德的讲学堂为最早的博物馆;还有的人认为是亚历山大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博物馆。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