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文化地理】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
文化地理与精神艺术
-
作者:
丁方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亚里士多德
轴心时代
中国艺术
先秦思想家
文化艺术
艺术形态
毕达哥拉斯
文化地理
精神
-
描述:
一问题的缘起公元前五百年左右,中国出现了以孔子、孟子、老子等为代表的先秦思想家,与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印度的释迦牟尼
-
金国明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瓷
朵云轩
春波
禅意
青春靓丽
入禅
春潮涌动
泰康路
色彩表现
文化地理学
-
描述:
把油画的色彩表现得一如清水是金国明对都市油画的体验。它不仅使都市本身聪俊起来,更使油画的色彩有了轻吟如歌、咏叹调般的现代美。从艺术地域学来分析,近海的都市天性就如海洋一般荡漾春波,它不仅从文化地理学
-
风景与记忆
-
作者:
英 沙玛著
来源:
南京:译林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研究
文化地理学
-
描述:
本书探讨了神圣或神秘的河流、森林和高山等对文化想象力的影响。有力地说明人们被自然所塑造的程度不亚于他们塑造自然的程度。本书不是把风景作为孤立和个别的现象,而是作为连续的全景,视角跨越欧洲和美洲、东方和西方,融合个人记忆和群体经历,涵盖诗歌、传说、绘画、雕塑、建筑、园林等诸多方面,充分反映了人类风景体验的多样性,给人以丰富的启迪。
-
道汇长安
-
作者:
高从宜
来源: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古道
秦岭
文化地理学
-
描述:
中国传统政治推崇仁义教化。这一观念起源于史前时代。在史前文化融合过程中,古人逐渐摸索出礼乐教化是融合不同文化系统最有效的途径。夏、商时期,中国政治生活进一步向礼制方向发展。到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作乐,不但从制度上构建了宗法社会秩序,而且从行为规范方面制定了严格的礼仪。周礼确立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德治与教化原则,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象征。周礼的具体内容经后人的整理与丰富,形成了《仪礼》《周礼》《礼记》三种典籍。春秋战国之后,它们成为不同时代思想家们阐述政治理想的重要根据。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和而不同”。“和而不同”在关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在儒家文化发展演变中,关中曾经起过重要作用。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用《诗》《书》《礼》《易》《春秋》等经典对知识分子进行熏陶,使他们熟悉经典所承载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追求,并让他们充实到国家的官僚队伍。汉代所形成的经学教育制度和官吏选拔制度对儒家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中又是道教的重要发源地。相传老子曾在秦岭终南山的楼观台讲授《道德经》。秦岭南北是早期道教重要的孕育地和传布地。唐代终南山楼观甚至还成为“皇家道观”。宋代,陈抟隐居华山、精研道教。金代,王重阳在终南山创立全真道。全真道成为元以后中国道教的主要流派。秦岭还是中国佛教的重要“摇篮”。秦岭西段有麦积山石窟,自后秦开始凿刻,至今保留有雕亥11194窟,佛像7000余尊,壁画1300余平方米,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秦岭中段终南山是中国佛教传播的重要策源地。后秦时期,鸠摩罗什在终南山草堂寺创立译场,开创了中国佛教翻译事业的新局面。秦岭还是中国佛教各宗派创立发展的源头。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中,秦岭及关中就集聚了三论宗、净土宗、律宗、法相唯识宗、华严宗、密宗六大宗派祖庭(若包括三阶教之百塔寺则为七大派别之祖庭)。秦岭是中国传统精神的交融碰撞之所,闪烁着传统文明智慧的光芒。
-
都市环境雕塑
-
作者:
地景编译
来源:
地景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古道
秦岭
文化地理学
-
描述:
都市环境雕塑
-
雕塑 总第17期
-
作者:
陶如让主编
范伟民 赵萌 邹文副主编
来源:
《雕塑》发行部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古道
秦岭
文化地理学
-
描述:
雕塑 总第17期
-
在当代文化氛围中对公共艺术的思考
-
作者:
木子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组织方式
视阈
多元文化
当代文化
文化人类学
文化生态学
文化经济学
艺术的形式
文化地理学
公共艺术
-
描述:
我们在谈公共艺术时往往离不开文化。特别是今天在多元文化交融,“交叉学科”相互渗透的趋势之下,对公共艺术的探讨必须放置在文化人类学、文化生态学、文化经济学、文化地理学的视阈下进行思考。更关键的是我们如何重视共公艺术的形式、内容和在实施过程中的组织方式及项目产生的背景,因为它们直接地反映了一
-
西方神话自然的片段
-
作者:
法比恩·朱丽叶
乔·布莱恩·布雷
芦迪
来源:
风景园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方景观
风景园林
文化地理
艺术历史
研究
-
描述:
学者们对于景观是如何被呈现和感知的机理感兴趣。环境往往被选择性地呈现和描述,略过了一些真相,而促进了易察觉的印象。此研究主要借助于油画、照片和明信片(由艺术家和摄影师决定去呈现什么不去呈现什么,以及人们期待通过艺术作品看到何种景观),强调关于景观自然性的文化感知。研究了3个案例:法国的卢瓦尔河流域,葡萄牙的阿连特茹以及加拿大魁北克的洛朗蒂德。它们通过利用"筛选分析法"来描述研究的区域,并以此评估其内容和结构,从而决定一个普遍可重复的内容和组织结构是否呈现。如果该内容和结构反复出现,这种筛选方法将认同此区域为可辨别的印象或"艺术神话"。该研究发现每个研究区域都包含一种特定的筛选方式,它们代表相关的3种神话:"卢瓦尔河:欧洲最后的野生河流","阿连特茹:欧洲最后的野生花园",以及"洛朗蒂德:原始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