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互交】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
欧洲文化艺术交流视野下的景德镇青花瓷
-
作者:
刘寒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互交流影响
景德镇青花瓷
欧洲文化艺术
-
描述:
景德镇青花瓷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外艺术交流的重要载体。16世纪它零星地传入欧洲,经过17-18世纪的发展,逐渐风靡欧洲,19世纪景德镇青花瓷广泛渗入到欧洲社会,对其文化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催生了许多特殊的文化现象。
-
欧洲文化艺术交流视野下的景德镇青花瓷
-
作者:
周景纬
吴姗姗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互交流影响
景德镇青花瓷
欧洲文化艺术
-
描述:
景德镇青花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国与西方国家文化艺术的交流的重要载体。16世纪它零星地传入欧洲,经过17-18世纪的发展,逐渐风靡欧洲,19世纪景德镇青花瓷广泛渗入到欧洲社会,对其文化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催生了许多特殊的文化现象。在中国陶瓷史上青花瓷有着无可比拟的历史地位,青花瓷以其清新雅致、意境悠远、传世量少,成为广大研究人员的争相研究的对象。本文将通过对青花瓷的造成特色以及成型工艺进行分析研究,阐述其艺术内涵,加深对青花瓷的认识和了解。
-
藏界资讯
-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好者
相互交流
学术研讨
景德镇
宋元
交流会
资讯
青白瓷
-
描述:
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宋元青白瓷研讨交流会”在江西景德镇开门子大酒店隆重召开。这是一次集学术研讨、理事年会以及“雅昌网青白瓷网友会”于一体的专业盛会。会议为广大青白瓷专家及爱好者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加深了解的机会。
-
提高期刊资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联合编制题录卡
-
作者:
林论生
来源:
广东图书馆学刊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检索手段
文献资料
学术研究
期刊资料
相互交叉
馆际互借
索书号
资料工作
图书资料
馆藏资料
-
描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文献资料,特别是各种类型的期刊资料都纷纷脱颖而出,内容广泛,相互交叉、渗透,令人眼花燎乱。如何把它们有序的整理出来,使这些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发挥作用,更好地为科研、生产
-
“宋元青白瓷研讨交流会”在景德镇隆重召开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互交流
专家学者
景德镇
宋元
理事会
交流会
青白瓷
收藏爱好者
-
描述:
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2012年宋元青白瓷研讨交流会、理事会暨雅昌艺术网网友会在景德镇开门子大酒店隆重召开。会议为来自全国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及收藏爱好者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加深了解的机会,近200件宋元青白瓷珍贵藏品让人大开眼界。
-
景德镇:复兴世界名城瓷都梦
-
作者:
暂无
来源:
瞭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互交流
专家学者
景德镇
宋元
理事会
交流会
青白瓷
收藏爱好者
-
描述:
景德镇:复兴世界名城瓷都梦
-
景德镇青花瓷与欧洲文化艺术的交流
-
作者:
刘寒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互交流影响
景德镇青花瓷
欧洲文化艺术
-
描述:
景德镇青花瓷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外艺术交流的重要载体。15世纪它零星地传入欧洲,经过16到17世纪的发展,逐渐风靡欧洲,18世纪景德镇青花瓷广泛渗入到欧洲社会,对其文化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催生了许多特殊的文化现象。
-
囚犯的人格雕塑
-
作者:
金诗德
高峰
来源:
检察风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草坪
警官
相互交融
天鹅
司法公正
梅花鹿
人格
动静结合
监狱
雕塑
-
描述:
豸,因为,它代表着司法公正,显示着一种凛然的权威和不可侵犯的尊严。这里的宁静祥和与肃穆威严在洋溢着春天气息的草坪上相互交融,动静结合,成了监狱内难得一见的景观。
-
乃正从艺自叙
-
作者:
朱乃正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境界
教育
继承
中央美术学院
相融
互交
青海高原
中国书画
传统文化
油画
-
描述:
余生活于当世,既受西洋艺事之科班教育,亦求继承祖国传统文化之衣钵。中国书画恒久博大之精神,是余事艺之生命根脉所系。中西二者如何互交相融,吞吐弃纳,而择其精要,并创造出自家之境界妙象,实乃正今后一大难题。
-
观梅若图
-
作者:
孔浩
来源:
航空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用笔
神形兼备
国画
戏剧人物
平中见奇
相互交融
创作题材
节奏感
师法造化
百鸟
-
描述:
吾师梅若先生,乃海上画派当今高手。观先生之作无论花卉、翎毛鳞介、畜禽走兽乃至人物皆斐然可观,巨幛、小品信手拈来,工笔、写意挥洒自如,创作题材无所不包,并不以脏、乱、怪、丑为追逐,更不以无目的过度变形夸张为欺世,乃师法造化于心、趣味颇丰之真画也。先生所作构图平中见奇,能造险亦能破险;用笔松动快捷、节奏感强而无半点浮躁之气;用色通俗还从脱俗来,虽艳而不伤雅。先生尤擅写飞禽,无论朝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