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二代】搜索到相关结果 26 条
-
艺途回眸:艰辛与执著——从吕洪仁看中国第二代油画家的市场价值
-
作者:
李木一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价值
艺术院校
长时间
贴近生活
艺术创作
第二代
执著
作品
中国油画
代油
-
描述:
作为中国第二代油画家,吕先生的画集,不够厚,也不够华丽,有的是一种平凡与朴素。那里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如此地贴近生活,一张张连环画带我们回到了四五十年代的生活;一张张速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朋友兄弟的情谊:一张张油画让我们看到了吕先生的生活情怀。一本画集是一次艺途回眸,更是一次生活的回眸。
-
铁岭工笔画
-
作者:
王德文
刘大吉
来源:
大美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画
开创者
实践者
前景
画家群体
表现形式
工笔花鸟画
第二代
中国画
深入发展
-
描述:
铁岭的工笔画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崛起的。曾以张策、王久兴等人为第一代画家的代表,既是开创者,又是实践者。他们为铁岭工笔画艺术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以及影响到后来又出现第二代、第三代工笔画家群体
-
八面玲珑——通用影像E840s数码相机
-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众软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产品商标
影像
消费类
卡片式数码相机
800万像素
第二代
子公司
通用
-
描述:
消费类市场设计生产数码相机。虽然名叫“通用影像”,但产品商标依旧使用通用电器的“GE”标志,E840s是GI于2008年初推出的一款800万像素卡片式数码相机,是GI的第二代数码相机产品。
-
人笔俱健,走向妙境
-
作者:
陈少锋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新境界
油画艺术
戏剧学
艺术家
吴冠中
印象主义
创作
第二代
高龄
-
描述:
今年已经95岁高龄的闵希文先生是我国第二代油画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或许也是极少以这样高龄仍在执笔创作的油画家。中国人将“人书俱老”视作艺事至高境界,闵希文显然已经进入如此妙境了。 闵
-
才识明达智虑通晓:读陈明达先生著作有感(之一)
-
作者:
周学鹰
来源:
建筑创作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梁思成
建筑技术
应县木塔
学术专著
著作
营造法式
第二代
建筑史学
-
描述:
今年8月26日.是我国著名建筑史学家陈明达先生离开我们10周年的忌辰。陈明达先生是继梁思成、刘敦桢两位先贤之后,我国第二代建筑史学家中的佼佼者。陈先生以研究古建筑技术为著,其《应县木塔》.《营造法式
-
中国富二代把买衣服的钱投向艺术品
-
作者:
艾辛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置艺术
个人形象
中国
衣服
艺术品
财富
资金投入
二代
-
描述:
本刊讯 二十几岁的中国年轻富豪群体并没有将巨额财富用于购买大牌服装,而是把资金投入雕塑、绘画和装置艺术中。一些“富二代”正在试图改变这些财富给他们“塑造”的个人形象,期待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体现自己在中国社会里的较高地位。
-
东方之路的探寻——徐坚白的油画艺术
-
作者:
陶咏白
来源:
美术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初
西方艺术
油画家
油画艺术
开拓者
六十年代
东方
探寻
第一代
新中国
引进
第二代
-
描述:
如果把20世纪初赴欧美日等国引进油画的画家称中国第一代油画家的话,那么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所培养的画家则是第二代了。如今已年迈古稀的徐坚白,她既是我国第一代油画家的学生,又足第二代的老师,介于这两代
-
陈丹青九十年代油画作品
-
作者:
陈丹青
来源:
美术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初
西方艺术
油画家
油画艺术
开拓者
六十年代
东方
探寻
第一代
新中国
引进
第二代
-
描述:
陈丹青九十年代油画作品
-
画廊业迎来“老字号”——上海老画廊
-
作者:
叶觉林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齐白石
吴昌硕
第二代
油画大师
精品
作品
中国近现代
傅抱石
林风眠
徐悲鸿
-
描述:
在上海老画廊内,不但展示中国近现代国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傅抱石、张大千、谢稚柳等人的精品画作,更有中国第一、第二代油画大师如徐悲鸿、林风眠、吕斯百、吴大羽、潘玉良等人的作品。
-
传承与探索——第二代留俄美术家群体的现状分析
-
作者:
李英武
古棕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群体
留学人员
传承
现状
新中国成立
第二代
50年代
美术家
-
描述:
新中国成立后,中俄在美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上世纪50年代向苏联大规模派出留学人员,二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俄在美术教育领域展开的交流与合作。[1]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先后派遣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