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塑陶、捏土话陶艺
作者: 徐建民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形式语言   陶艺制作   陶瓷材料   八十年代   陶艺家   七十年   普通人   陶艺创作   景德镇陶瓷  
描述: 陶瓷在中国已存在了数千年,而陶艺这种由陶瓷艺术派生出来的具有特殊工艺性和形式美感的新的艺术形式,则出现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艺术与文化的变革,一批觉醒的艺术家发现了陶瓷材料具有特殊而又丰富的形式语言,并借助这一语言开始讲述“陶艺故事”。生动的“故事”吸引了众多普通人。陶艺现象于是在九十年代中期首先在一些大城市悄然出现,并很快在全国形成了“陶艺热”。如北京的乐陶宛,五色土工艺坊,启梦陶艺俱乐部,长沙的陶艺大教室,河南的土天陶,广州的千艺陶园,佛山的虞公窑,上海的景德镇陶瓷中心陶艺教室,福州的泥娃娃陶吧,厦门的鼓浪别墅陶艺坊,杭州的官窑陶艺制作中心等众多的陶艺作坊、陶吧、陶艺休闲屋。说陶、做陶、赏陶已不仅是专业陶艺家的事,
恬噪的知了和无声的画家——评李晓伟的近作“知了”系列
作者: 翔子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系列   绘画语言   个人性   物质空间   人类   工业文明   无声   作品   油画  
描述: 红尘滚滚,如今要真正找寻一份视觉上的单纯与宁静似乎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而当我面对李晓伟的“知了”系列时,不经意中心头却萦绕一种挥之不去的特别的感触。以“知了”这一人间生灵作为系列油画的主题,李晓伟大概是第一人,因此,我首先感受到这一系列油画作品绘画语言的独特的“个人性”。南方夏日林中的蝉鸣不绝盈耳,有时那种持续不断的恬噪对失眠者而言是一种精神上的温柔的折磨,而画家却从中找到了美学上的诗意所在。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享受,而当人类无休止地享受人类藉由现代化创造的巨大物质空间之时,人类也同时失却
新锐感觉与学院状态
作者: 袁文彬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八十年代   美术教育体系   福建   美术学院   现代艺术   大众传媒   主导地位   信息时代   油画  
描述: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学院文化教育体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全新的挑战。中国社会向市场商品经济转型而导致社会大环境文化的急剧变化,大众传媒和流行文化占据了当下文化的绝对主导地位。信息时代的知识大爆炸使得许多原有知识急剧贬值日渐老化。文化艺术在近几十年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最频繁的更新换代。中国的高等美术教育体系从七八十年代封闭单一的苏派模式,经过80年代中期八五新潮现代艺术运动后逐渐走向开放和多元。在油画领域,九十年代初全国还在对欧洲传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