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虔诚的筑造:探访吴哥窟的建筑和雕刻艺术有感
作者: 李克   来源: 建筑技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引道   小吴哥   暹粒   吴哥古迹   世界遗产委员会   婆罗浮屠   表面形状   天地之间   雕刻艺术   塔门  
描述: 0引言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小吴哥,位于柬埔寨暹粒的西北部,是吴哥古迹中最大且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它在结构、比例、均衡及雕塑上的成就使它成为了世界上最完美的古迹之一。考古学家把它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和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迹。1992年,吴哥窟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造型已作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
意象油画探索20年有感
作者: 鸥洋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美术评论家   《广州日报》   纯中   油画家   似与不似之间   油画民族化   鸥洋   中国文人画   意象油画  
描述: 我于1985年开始"意象油画"语言的探索,至今已坚持20余年了。《广州日报》著名记者吴聿立曾对我做了个专访,登在《广州日报》上,标题是《鸥洋——东方抒情意象油画的拓荒者》。我想,"意象油画"这一油画语言的拓荒,我应该是"继续者""参与者",因为老一辈油画家早就以"融合中西""油画民族化"开始了"意象油画"语言的拓荒,我只是较早提出以"意象油画"这一纯中国化的称谓来确立我对"油画民族化"的探索。
用色彩赏识自然:谈贾跃民的油画
作者: 巫俊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语言   天津美术学院   大学时期   似与不似之间   油画艺术   光色   感受力   现实生活   印象主义  
描述: 认识贾跃民已有20多年了,早在他上大学时期给我的印象,就是个勤奋好学、感受力极强、很有热情的学生。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油画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使我国的油画艺术事业蓬勃发展。当时的贾跃民对绘画和现实生活极具敏锐力,他的油画艺术风格与价值观念被不断地修正和重建。刚毕业的那几年,他醉心于研究印象主义油画的光色变化规律和笔法,那段时期的学习为他后来的油画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4年,贾跃民进入天津美术学院油画
写意性:未来中国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接点
作者: 潘公凯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笺   似与不似之间   杜尚   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现代绘画   绘画传统   中西方绘画   中国绘画   中国油画   写意性  
描述: 白石先生有句名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我觉得他说的倒还不是"像""不像"的事情。其实古人对似与不似的问题早有定性,明代屠隆说:"非高于画者不能以似不似第其高远。"(《画笺》)那么,这个"高于画者"是什么呢?就是画至化境。这一点还得从"自然"说起。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里,"自然"可不是指艺术所模
与公刘相处的日子
作者: 赵新生   来源: 五台山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城市   芝村   插队知青   十年   眉宇之间   遗山   北门城楼   陪衬人   黑框眼镜   从这里开始  
描述: 正是玉米吐穗灌浆时节,携北京来的孙女感知忻州自然风光,途经古城,不由得在原文化馆门前停住了脚步。我的创作生涯可以说从这里开始,我与恩师公刘首次相遇也在这里,几十年过去了,风风雨雨"遗山祠"又回归了原址,旧貌换新颜,故人在何处?看着精致的门楼,外墙的浮雕,我的眼睛
绘画材料语言的意象表达
作者: 党朝阳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肌理效果   自然天成   绘画材料   油画家   似与不似之间   绘画语言   阿尔塔米拉   冒险者   架上绘画   现代艺术家  
描述: 马克思·多奈尔曾经说过:"没有对材料的基本理解,我们就是材料的奴隶,或者说跟古代大师及其优良传统比起来就像一些冒险者,正是依靠这些优良传统,现代艺术家才能站在早一代艺术家的肩上。"古代欧洲绘画材料的出现可以上溯到几千年前的原始洞穴壁画,例如著名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野牛》,利用天然洞穴的岩石肌理效果来体现野牛的夸张造型,作品充满了动感和感染力。作为古老的油画源头,堪培拉绘画经历了水性向油性的转变和发展,然后
一种享受一种感悟一种收获:读徐萍青花艺术作品所感
作者: 刘新元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徐萍   朋友之间   佳胜   西方绘画   艺术作品   梅兰竹菊   如水   十年   景德镇陶瓷   陶瓷美术家  
描述: 的作品后是什么感觉。其实他知道我不会画画,但他说过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作品就是要让人看的,要让会画画的人和不会画画的人看我的画"。君子之交淡如水,认识徐萍大师差不多十年了,不冷不热,不温不火,不远不近,也许这正是朋友之间相处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吧。
他对艺术的姿态仍是这个时代最孤独但也是最高贵的姿态:读李炎修的绘画
作者: 邹跃进   来源: 缤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深泽   个人话语   似与不似之间   美术学院附中   蒙德里安   文化反思   中央美术学院   康定斯基   中国美术馆   油画系  
描述: 李炎修1964年:生于河北深泽198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1992年至今工作生活于北京,职业艺术家
故园祭忠魂——忆永川籍革命烈士钟天樾
作者: 邓明珠   何力   来源: 红岩春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永昌镇   成渝   雨花台   革命道路   英勇就义   总司   天地之间   名正   月出   反革命政变  
描述: 在重庆市永川区新建不久的望贤公园里,有一座"忠魂"雕塑屹立其中,塑像里有这样一位英雄志士,他早年离家,奋然投身革命;宁死不屈,而遭反动当局迫害牺牲,长眠于南京雨花台。他就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牺牲的永川籍革命烈士——钟天樾。早年离家革命救国钟天樾,原名正庑,号尧弼,1905年5月出生于重庆市永川县永昌镇猴溪巷钟家院。1919年,钟天樾就读于永川县
陶瓷绘画艺术中的形式美
作者: 宁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验总结   意境之美   似与不似之间   形式美   形式规律   中国画艺术   节奏韵律   陶瓷绘画   多样统一   思维形式  
描述: 艺术家在创作时预先总有个概念,这种概念在思维形式上是美的创造,这种创造从形式上它是遵循一种法则,也就是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进行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使其形式上产生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而这种形式恰恰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美的敏感,能够使人们更好地去创造、更自觉地去运用形式美的法则,使美的事物、美的内容都达到高度统一。
< 1 2 ...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