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之间】搜索到相关结果 247 条
-
苏州园林的审美分析
-
作者:
王璐璐
张杰
来源:
园林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造景
情感升华
苏州园林
方寸之间
传统文化精髓
审美层次
心理学理论
壶中天地
-
描述:
的审美,分为直接审美、体会审美和醒悟审美三个审美层次,从形式布局到感性理解再到情感升华,不同程度地品读苏州园林:精致园林之中,惊叹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妙造园手法;方寸之间,感受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
人间天路青海湖
-
作者:
善意
来源:
海内与海外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轰鸣声
人说
朋友之间
买东西
日月山
一本
子塞
三五十
天路
马玩
-
描述:
在去西宁的飞机上就遐想,最好能去青海湖一趟,看看高原上的湖泊什么样。青海湖距西宁市区140千米。走进翠绿的山区,山坡上多有彩绸结成的圆形图案,应是藏民风俗;还不时有牦牛、骆驼、羊等雕塑。车离主路,盘旋上山。同车而去的除我之外,还有要女士、陈先生和他5岁的儿子。
-
探析中国画写意性与油画表现性的审美特性的差异
-
作者:
柴磊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散点透视
似与不似之间
油画艺术
书写性
哲学精神
内容特征
美术领域
重在表现
审美特性
写意性
-
描述:
中国画的写意性是由于我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哲学精神而造就它善于表达内在精神和思想的特征;油画的表现性则是由于西方画家重在表现自身对人生环境、社会的认识而造就了它善于表现内心情感的特征。本文通过对中国画写意性和油画表现性的内容特征的浅要分析和对比,阐释出中国画的写意性与油画的表现性的审美异同。
-
中国画造型研究
-
作者:
闫晓丹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论
似与不似之间
绘画观念
绘画过程
中国的传统
现代绘画
古代绘画
西方现代主义
写实油画
迁想妙得
-
描述:
本身来看主要表现在中国画独特的造型上。因此理解中国画的造型特点是看懂中国画的重要因素。而中国画的造型"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
虽方寸之间;却情理之中:略谈乌铜走银的装饰
-
作者:
王东方
郑小强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鸢飞鱼跃
渊然
平面化
方寸之间
生命情调
互渗
自然意象
乌铜走银
宗白华
-
描述:
。主要装饰形式1.二维装饰二维装饰是指装饰和器物表面保持在同一平面或者就在器物表面的装饰。乌铜走银器物的平面装饰指的是"走"入乌铜器表面内的银或者金的纹样。这些装饰纹样是由不同的点、线、面构成。乌铜走银
-
方寸之间 丹青乾坤——漫谈扇面及其收藏
-
作者:
李小晟
来源:
乡音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侯方域
吴绪经
短篷
秋夕
宋徽宗赵佶
方寸之间
不朽之作
枇杷山鸟图
彝初
轻罗
-
描述:
扇面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东晋时王羲之为老媪题书的故事,可谓脍炙人口。唐代时,扇子已广为人用,扇上题诗画,时人以此为时尚。诗人杜牧就在其《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至宋代,由于皇帝对绘画的重视,文人与扇面的关系日趋密切,其间创作的扇面,许多成为不朽之作。宋徽宗赵佶的绢本扇面《枇杷山鸟图》以工笔描写丰满甜美的枇杷,一只小鸟翅尾正欲啄尝果实,却见果实上有一只蚂蚁,便犹豫不定,神情极其传神。明代折扇开始盛行。清代
-
可惜无声——以展览的方式思考齐白石的艺术
-
作者:
吴洪亮
来源:
艺术品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石老人
似与不似之间
诗书画印
精神理念
北京画院
专题展
中央美术学院
纸本
美术史家
四开
-
描述:
齐白石人生近于百年,集中国艺术之大成。汇诗、书、画、印,山水、花鸟、人物,工笔、写意于一身,而无一不精作品之丰,更无出其右。然而,使其登上艺术之巅的核心是什么?齐白石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本文即是从近期北京画院所办展览"可惜无声——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之二"入手,来触摸、探求齐白石的人生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