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主】搜索到相关结果 562 条
-
中国雕塑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设部
艺术馆
第二次
会员代表大会
社团
副主席
雕塑
中国美术
文化部
学会
-
描述:
家协会副主席刘大为、文化部社团办主任马文辉、文化部社团办处长马俊英、中国雕塑学会特邀理事、文化部艺术司美术处处长安远远,中国雕塑学会顾问、金台艺术馆馆长袁熙坤。
-
神秘的明晰——殷小烽的雕塑
-
作者:
殷双喜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体比例
中国当代雕塑
人类情感
神秘
抽象性
个性化人物
现代主义
作品
特殊性
传统雕塑
-
描述:
由人体比例的变形与夸张所带来的抽象性因素,使传统雕塑的学院写实人物逐渐转向现代主义对雕塑形式的专注,这种专注淡化了个性化人物塑造的情感的特殊性而日益强化了对人类情感的表现。1989年,当
-
“自在蓬蒿”——刘士铭雕塑作品展
-
作者: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策展人
滑田友
中央美术学院
捷克斯洛伐克
创作研究
群众文化
社会主义国家
作品
雕塑艺术
中国美术
-
描述:
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雕塑创作;1959年作品《劈山引水》(亦名《移山造海》)代表中国参加了由苏联举办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1997年创作的作品《黄河船》入选全国陶艺巡回展、欧洲巡回展,并被文化部收藏。作品参加第六、七、八、九届全国美展。
-
城市雕塑,地域文化的窗口
-
作者:
韩璐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北三省
东北地区
主要城市
文化特色
地域文化
旅游城市
发展空间
城市雕塑
城市历史文化
现代雕塑
-
描述:
中国现代雕塑发展至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城市雕塑概念的引入,不仅拓展了架上雕塑的发展空间,更增添了城市的魅力及文化特色。作为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城市
-
关于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对话
-
作者:
东土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雕塑
论坛
人类情感
艺术展
艺术家
主题
雕塑家
艺术形式
雕塑艺术
工艺美术
-
描述:
的边缘化和不断越界,导致了雕塑艺术的日趋宽泛化。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由本刊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07泛雕塑艺术展”将于今年10月9日至10月14日在上海举行。同时,主题为“泛·雕塑
-
“泛雕塑”概念的当代意义与文化支点
-
作者:
翁剑青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语言
当代意义
支点
艺术概念
社会文化
艺术形式
精神需求
雕塑艺术
主要体现
公共艺术
-
描述:
泛雕塑作为一种艺术概念来看,是具有当代社会意识,以及方法论意义的。其文化支点主要体现再它多样并存方面,宽容和接受差异方面,以及艺术传播方面。再推进雕塑艺术形式语言的发展的同时,满足不同社会文化层次的审美与精神需求。
-
开门见山——张伟雕塑述评
-
作者:
北人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泥塑
俄罗斯民族
学统
雕塑语言
美院
创作
新北京
现当代
中国文人
天主教
-
描述:
张伟今年1月14日~28日在北京南新仓新北京画廊举办了一个雕塑个展,取名《见山》。山是中国的传统,还有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文人把自己的精神放在山水间冶游已经两千多年了。
-
发现的雕塑——李春华作品解读
-
作者:
孙振华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米开朗基罗
发现
环境雕塑
主要作品
李春华
雕塑观
雕塑造型
艺术创作
雕塑家
作品解读
-
描述:
李春华1965年7月5日出生,祖籍广东始兴,现居广东佛山。主要从事景观建筑和环境雕塑的创作及设计工作。近年来注重研究传统营造法式、材料在雕塑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探索新的艺术形式,拓展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
中国雕塑院在京成立
-
作者:
尚荣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民主同盟
研究院
学术研究
中国艺术
艺术家
艺术创作
雕塑家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传统雕塑
-
描述:
2007年5月28日上午,中国艺术研究院内鲜花铺地、绿树掩映,大红喜庆的横幅写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成立典礼",如同一道长虹腾空标举,
-
论东北民族题材与当下雕塑艺术创作
-
作者:
殷小烽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东北
主题确定
少数民族题材
鄂温克族
民间艺术
雕塑家
艺术创作理论
作品
雕塑艺术
通古斯人
-
描述:
应邀主持《雕塑家文坛》这个栏目后,我就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在满足栏目要求的同时,又体现出本期内容的学术特色。虽然本栏目定位的初衷是为了发表"雕塑家所撰所作之非雕塑作品……为展示雕塑人些许之另一面",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