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厚积薄发 服务主题──试析音乐电视片《瓷的故乡》画面摄制
作者: 刘宇林   来源: 声屏世界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视节目   真实性   景德镇   瓷都   厚积薄发   试析   主题思想   音乐电   电视片   素材  
描述: 厚积薄发 服务主题──试析音乐电视片《瓷的故乡》画面摄制
漂泊的灵魂——记《漂移的平台——’99青年雕塑家作品展》
作者: 刘骁纯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台”   新现实主义   艺术系统   人文精神   雕塑家   玻璃钢   二律背反   艺术形式   自我发现   参展作品  
描述: 1999年秋冬之交,11位来自各地的青年雕塑家在重庆的游船上举办了一个雕塑展,然后顺长江而下,展品移至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画廊展出后结束。展览名为“漂移的平台”。 电脑平台,是信息集散的交换站,他们取名“平台”,根据参展作品来看,我猜想意在强调办展目的不为标宗,不为立派,不振臂而呼,不擎旗呐喊,展览只是自由交流、平等对话的平台,在风格流派上不
抗战雕塑
作者: 随建国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艺术家   解放思想   乌托邦   雕塑家   英国   雕塑艺术   罗马尼亚人   完美主义者   《时代》周刊  
描述: 抗战雕塑
雕塑广场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艺术家   解放思想   乌托邦   雕塑家   英国   雕塑艺术   罗马尼亚人   完美主义者   《时代》周刊  
描述: 雕塑广场
雕塑史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艺术家   解放思想   乌托邦   雕塑家   英国   雕塑艺术   罗马尼亚人   完美主义者   《时代》周刊  
描述: 雕塑史论
谈许鸿飞的东莞市附城区虎英雕塑公园
作者: 上兮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的塑造   两手都要硬   东莞市   创作探索   文化品味   雕塑家   雕塑公园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城市雕塑   精神文明  
描述: 作品以展览的形式,与城雕现象一道交织出了当今中国雕塑盛景更为立体的画卷。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不少地方领导基于两手都要硬的策略,以一种更为开放、灵活的姿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以经济促进文化品味的提升,以文化品味的提升促
生命的聚散——评王志刚雕塑艺术《沙器系列》作品
作者: 曹文海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志刚   黄河中上游地区   原始主义   现代艺术   艺术的自律性   生命形态   人文精神   纯粹主义   作品   雕塑艺术  
描述: 当满天沙暴过后,沉淀后的自然是一种清醒和美好。手捧半晶莹的沙粒,思忖太古的浑化,每一粒沙子就是一个宇宙,聚合自有道理,流动便成力量。在这华夏西部特定的生态圈中,人与沙是那样的近又是那样的远:近的是朝夕相伴演化着生存的悲欢,远的是人们对它的认识总有偏见,因为它代表着某种神秘和邪恶。正是这特殊环境的运动感和沉寂感以及残酷感,使一位雕塑家在禅宗般的大道平常中,了解了自然和自己,明白了艺术的究竟,并在十年间相继创作出一组雕塑作品——《沙
从“民心河”事件谈城雕
作者: 朱尚熹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环境   市民审美   民心河工程   艺术家   业主   艺术质量   公共环境   雕塑家   石家庄市   城市雕塑  
描述: 1999年4、5月发生在石家庄市民心河工程城雕招标活动的一系列怪事在全国范围也算罕见的。招标程序煞有介事。一旦选到稿件之后,业主即民心河工程指挥部好象万事大吉,自行与制作的石工队伍签了约,居然在作者
公共艺术和公共精神的超越性
作者: Zhong Song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共精神   文化原型   环境雕塑   超越性   景观雕塑   当代性   后现代   现代主义   钢结构   公共艺术  
描述: 之光》的钢结构景观雕塑由青年雕塑家仲松设计。世纪大道西起外滩东岸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东达世纪公园,全长5公里,是一条横贯浦东新区中心的景观大道,由法国夏氏——德方斯公司总设计,沿途设置景观以“时间”为主题
俄罗斯构成主义的起源
作者: 乔治·瑞克   乔迁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演变   艺术思想   俄罗斯   立体主义雕塑  
描述: 在俄罗斯,立体主义的绘画和雕塑的突破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1914年马利奈蒂(Marinetti)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给未来主义讲演时做的宣言;另一部分来自于康定斯基所著的《论艺术的精神》,这本书写于1910年在德国完成,1912年部分翻译成俄文。俄罗斯艺术家就此完成了步入完全的非客观世
< 1 2 3 ... 9 10 11 ... 23 24 2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