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主】搜索到相关结果 14108 条
-
陈年的青花瓷
-
作者:
林颖辉
来源:
中年读者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息摄影
加害行为
民法通则
侵权损害
损害事实
论公民
主体依据
精神损害
恢复名誉
侵权行为人
-
描述:
陈年的青花瓷
-
北京的炸酱面
-
作者:
刘齐
来源:
中年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息摄影
加害行为
民法通则
侵权损害
损害事实
论公民
主体依据
精神损害
恢复名誉
侵权行为人
-
描述:
刘齐 北京的炸酱面很有名,我从小就知道。那时我在沈阳读书,家里常吃炸酱面。本来母亲做的已经不错了,我们吃得也快活,但幼年在北京住过的父亲仍不满意,认为没有北京的地道。我心想,北京人跟毛主席
-
韩国的“小”与“大”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年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息摄影
加害行为
民法通则
侵权损害
损害事实
论公民
主体依据
精神损害
恢复名誉
侵权行为人
-
描述:
包光潜 去首尔的途中,导游带着“讨好”的口吻说: “韩国没法子跟中国比呀,什么都小,国家小,地方小,就连总统府也小得可怜。”事实确实如此。除了导游说的“小”以外,在韩国,我还感受到其他方面的“小”,譬如乡村屋舍、城市建筑比较矮小,生活用具小巧玲珑,不像我们的锅碗瓢盆以大取胜。 韩国的“小”却让我们看到了其中的“大”。譬如国土小,环境却十分优美。今年全球各地遭受自然灾害,特别是中国首当其冲,但韩国的自然灾害确实很少。譬如生活用具小,做工却非常精致,不仅工艺精湛,而且有一定的艺术特色。中国有句俗语,叫“螺蛳壳里作道场,凭的是功夫”。在韩国的“小”中,我领悟了这句话的含义。 导游的谦虚是有分寸的,没有半点的自卑。他在说仁川机场时,谦虚中洋溢着骄傲: “仁川这个地方全靠填海造地。喏,仁川机场全是填海建的。仁川跨海大桥世界第六,全长21.4公里。”行驶在海上长龙似的仁川大桥上,我真实地感受到韩国“小”中之“大”。这个崛起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国家,真的令我刮目相看了! 有学生问导游: “听说韩国的牛肉很贵,是真的吗?” 导游说: “韩国本土牛肉很贵,美国牛肉或其他进口牛肉并不贵。” 我想象韩国的牛们一定“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中草药”了;韩国人吃韩牛一定像中国人吃野生的乌龟、老鳖一样。而导游说出的话却让我震惊: “其实牛肉还不是一个味道,什么韩国的,美国的。说到底还是一种民族意识和情感在作祟。”他的汉语比我们说得还标准,据他自己说,他在中国哈尔滨等地待了9年。 导游还说: “韩国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己,其次出口欧美,最差的出口中国,不像中国人把最好的东西出口,自己享受最差的。”他大概发觉这话有伤我们的自尊心,又补充说道:“其实韩国原来也是把最好的东西出口,现在富裕了,不想这样了。——要想买正宗的韩国好货,就必须到韩国来,国外是没有的,不过很贵。韩国不存在价廉物美。” 哦,原来如此。吃“韩牛”都已经上升到民族意识的层面了。 往后的日子里,许多细节让我感受到韩国人的“韩牛”意识。譬如我在青瓦台看到银杏树上的青蝉,想捕捉它,却遭到警察的制止;看见银杏树下精美的白石子,弯腰捡拾,同样遭到警察礼貌地阻止。 韩国人的细节表现,唤醒了我的国家意识。我终于明白自己身处异国他乡,一言一行都代表中国人的形象。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韩国的汉江竟然没有过往船只,只有游轮和快艇供游人观光。这个曾经被污染的韩国最大的忙忙碌碌的江河,如今变得如此干净、安静。它环境优美,夜景美丽,演绎出许多浪漫的故事,让中国无数“韩迷”陶醉。你要知道,让一条偌大的河流停止船运,那是要作出多大的牺牲?要有多大的勇气和魄力? 归国途中,我问同学们:“你们吃韩牛了吗?”大家一脸的茫然,除了个别人在寄宿家庭偶尔尝试以外,均不知韩牛的味道。为了缓冲同学们的遗憾,振奋民族精神,我说: “中国的牛肉并不比韩国的差,回家好好吃一餐!”不过,我心里还是有点发虚,生怕一回国,新闻里就播放“某某草场被污染了”。 (摘自《西安日报》2010年9月17日)
-
“‘一亩三分地’在哪儿”等
-
作者:
杜昌宏
来源:
中年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息摄影
加害行为
民法通则
侵权损害
损害事实
论公民
主体依据
精神损害
恢复名誉
侵权行为人
-
描述:
编的。宋朝的皇帝姓赵,赵便为国姓;钱塘属浙江,当时占据江浙一带的是吴王钱叔,孙是他正妃的姓;李是南唐李后主的姓。于是“赵钱孙李”便为头一句。 (摘自《家庭科技》) “一亩三分地”在哪儿
-
都灵大学的雕塑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年读者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息摄影
加害行为
民法通则
侵权损害
损害事实
论公民
主体依据
精神损害
恢复名誉
侵权行为人
-
描述:
都灵大学的雕塑
-
哈佛大学里的一座雕像
-
作者:
王吴军
来源:
中年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息摄影
加害行为
民法通则
侵权损害
损害事实
论公民
主体依据
精神损害
恢复名誉
侵权行为人
-
描述:
王吴军 进入哈佛大学的新生,第一件事就是去参观哈佛校园的一尊雕像。 这是约翰·哈佛的雕像,雕像的底座上镌刻着这样一行字:“创始人约翰·哈佛,1638年。” 其实,这座雕像里隐藏着三个谎言。 首先,承担雕刻工作的雕塑家没能找到约翰·哈佛清晰的画像作参考,只好凭着自己的想象画了一位年代相当、仪表端庄的绅士来冒充约翰·哈佛。 其次,约翰·哈佛其实并不是哈佛大学的创始人,他只是哈佛大学早年的一位重要捐助人。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座雕像底座上镌刻的“1638年”并不是约翰-哈佛去世的时间,而是他把自己的图书馆和半数家产捐赠给哈佛大学的年代。 然而,就在这座隐藏着三个谎言的雕像的一侧,却镶嵌着哈佛大学的校徽,上面刻着这样两个字:“诚实”。 (摘自《羊城晚报》)
-
中山陵孙中山坐像之谜
-
作者:
赵晨
来源:
中年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息摄影
加害行为
民法通则
侵权损害
损害事实
论公民
主体依据
精神损害
恢复名誉
侵权行为人
-
描述:
, “你们搞的是复古主义,中山先生最喜欢穿的是中山装,坐像也应该是中山装。”主持会议的是林森,他顿时很为难。为了照顾两方观点,他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坐像身着长袍马褂,卧像着中山装
-
新新说法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年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息摄影
加害行为
民法通则
侵权损害
损害事实
论公民
主体依据
精神损害
恢复名誉
侵权行为人
-
描述:
人为何活得累?1.太看重位子;2.总想着票子;3.倒腾着房子;4.假装着君子;5.思谋着裙子;6.总画着圈子;7.放不下架子;8.撕不开面子;9.眷顾着孩子;10.有时还要装孙子。 ——黄
-
“小大国”匈牙利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年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息摄影
加害行为
民法通则
侵权损害
损害事实
论公民
主体依据
精神损害
恢复名誉
侵权行为人
-
描述:
己变成了让人不得不服的“大国”。 我常跟朋友讲:不要小看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有14位!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和平等领域面面俱到,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