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搜索到相关结果 2694 条
-
在本土与国际化中寻觅——浅议大众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油画
-
作者:
刘少牛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国际化
本土情境
中国油画
-
描述:
意识,向自身以外的西方和非西方多角度开放,另一方面,他们一直执著地关注本土文化,并在创造中坚守了传统艺术中的诸多元素,为传统艺术媒介的油画获得了全新的发展空间,触摸到时代的特征。
-
信步与回眸——苏天赐教授访谈录
-
作者:
苏天赐
邬烈炎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天赐
访谈录
绘画方法
表现特征
教授
创作方法
绘画艺术
中国油画
-
描述:
2006年3月20日和27日,苏天赐教授以谈话的形式,阐述了“中国油画”这一严肃的学术命题;对中西绘画艺术的表现特征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基于个人长期的思考与探索,以《黑衣女像》的创作方法与过程为例
-
《刘海粟论艺术》序言
-
作者:
叶圣陶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
基本功
模特儿
艺术形式
西洋画
-
描述:
西洋画的基本功注重写生,描绘人体模特儿,来源极古。我国人对人体模特儿写生, 大概是李叔同先生最早。他在日本的时候画过一幅极大的裸女油画,后来他出家了,赠与夏丐尊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 夏先生的家属问我这幅油画该保存在哪儿,
-
爱国老人
-
作者:
邓颖超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爱国主义
邓颖超
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
热爱祖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精神文明
-
描述:
1985年4月1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接见了刘海粟及其夫人。邓颖超说:“欢迎您到我家来作客。我和恩来同志在30年代就知道您了。您在油画和中国画上的成就,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您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培
-
雕塑的中国方式
-
作者:
季峰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方式
雕塑
-
描述:
秦汉以降,雕塑在中国艺术发展的脉络中几经沦落,近现代以来的雕塑领域更是已经几乎找不出中国雕塑传统的影子。艺术的中国方式问题也是困扰现当代学者的主要问题之一。艺术家的身体力行,为艺术的中国方式问题作出了形式上的回应。本文试从当代几位有代表性的雕塑家的创作入手,对雕塑的中国方式问题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
-
对流与互动:中西雕塑的现代进程
-
作者:
黄宗贤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流
中西
雕塑
互动
-
描述:
中西的雕塑艺术,都是在对自己的艺术传统充满变革与超越的激情中开始现代进程的。在这种进程中,中西雕塑出现了对流与互动现象,在逆向对流的错位审视中,消解法则与建构模式、突破与整合成为二十世纪中西雕塑的主旋律。
-
中西“美术”概念及术语比较
-
作者:
邢莉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概念
中西比较
视觉艺术
-
描述:
等视觉艺术的总称,是一个阶段性的称谓,但中国的“美术”不再是一个阶段性的术语,它从一个特殊概念变成了一个一般性的概念;第三,西方的“美术”是一个带有明确价值取向的概念,但在中国,“美术”一词既无种类和风格之分、更无雅俗和纯艺术与实用艺术之分,它最终完全变成了一个中性的学科概念。
-
海粟油画的中国气派
-
作者:
沈行工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油画艺术
创新精神
现代美术教育
中国
奠基人
题材选择
艺术语言
风格特色
-
描述:
刘海粟先生不仅是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更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华的杰出画家。他在油画的全面引进厦所扎根本土的艰巨事业中做出过重大的贡献,他在油画领域中的探索勇气和创新精神使他的油车作品具有
-
《雾都孤儿》:对贫穷生活中宝贵品质的褒扬——中国电影应该补上十九世纪古典文学这一课
-
作者:
葛维屏
来源:
南腔北调(明星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儿
中国电影
古典文学
明暗对比
生活中
内在精神
十九世纪
电影制作
概念化
生存环境
-
描述:
。可以说,中国电影还从没有过表现同一时代的那种底层生活的电影作品。中国电影的欠缺,通过这部电影可以明晰地看出来,不仅仅在电影制作的质量上,而且在电影的内在精神上,我们都缺少许多。
-
雕塑的诗化意境:论吴为山雕塑艺术兼谈中国雕塑品评方式
-
作者:
尚莲霞
尚荣
来源: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足背外侧
解剖学研究
腓动脉穿支
切取范围
神经血管
足背静脉弓
足背中间皮神经
伴行静脉
血管神经
外踝前动脉
-
描述:
吴为山雕塑内含着一种诗化的意境,其作品常常给人一种独立自足的审美感受。这种诗化的意境可以分为时间性的诗化意境、空间性的诗化意境和时空性的诗化意境。总结吴为山雕塑的诗化意境,根本目的在于确立一种中国雕塑境界论的创作及品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