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搜索到相关结果 1181 条
-
从承传走向探索——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壁画系和雕塑系2002届毕业生作品展述评
-
作者:
李果
王芳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走向
壁画
作品展
述评
空间
形式
中央美术学院
承传
雕塑
油画
-
描述:
从承传走向探索——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壁画系和雕塑系2002届毕业生作品展述评
-
谈中国水彩艺术在中国传统绘画观念中的取向
-
作者:
刘永健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文化
绘画观念
透纳
实卜
中西绘画
绘画理论
基本技法
画中
水彩艺术
系列作品
-
描述:
水彩艺术在西方经过五百余年发展,其艺术观念和基本技法均渐趋成熟和完备。百余年前,水彩随同油画传入中国,从此,这种西方文化的艺术载体与中国具有几千年深厚底蕴的民族文化开始了冲
-
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雕塑艺术的趋势——附关于建立世界雕塑公园的建议
-
作者:
谭天
来源:
美术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球化“
西化
中国雕塑艺术
规划方法
位置
世界雕塑公园
-
描述:
“全球化”理论于20世纪九十年代首先在西方紧接着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不同程度地渗透到社会学科的各个领域。在艺术领域雕塑艺术的“全球化”成为其中一个重要课题。
-
罗中立油画市场行情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内地
复苏后
市场行情
秋季
中立
成交
艺术品
人民币
油画
拍卖市场
-
描述:
除1999年春季和2002年春季外每次均推出一件罗中立油画,至2002年秋季止,累计17幅,成交13幅,成交率高达76.5%,是油画拍卖中成交率最高者之一。中国嘉德2002年秋季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02年秋季拍卖会 中国近现代油画成交前10名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秋季
成交
中国近现代
油画
-
描述:
~~
-
香港苏富比“瑰丽凝珍”专藏拍卖纪录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藏家
瑰丽
香港
拍卖
明代
珍品
艺术精品
珐琅
工艺品
中国瓷器
-
描述:
香港苏富比公司2000年秋季接受一位重要收藏家委托,将其多年聚藏的艺术精品,以“瑰丽凝珍”为名举行专题拍卖。这些珍品包括明代五彩瓷器和鎏金佛像各一件,清代康、雍、乾三朝瓷器十五件和画珐琅工艺品二件, 数量虽不言丰,但品质甚高。全场19件拍品成交10件,成
-
传统工笔人物画色彩研究
-
作者:
王骁勇
来源: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彩彰施
传统工笔人物画
中国画
色彩配置
随类赋彩
-
描述:
线描结构与色彩结构是工笔人物的基本结构,线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文化积淀,色彩结构在色服从于线的前提下,在“色不碍形,线不碍色”的合作之中共同形成了工笔人物画的画体特征。中国画的色彩观
-
传统工笔画花鸟画艺术探究
-
作者:
吴少明
来源: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工笔
花鸟画
绘画技法
绘画艺术
画
中国画
-
描述:
花鸟画最早可追溯到距今六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唐朝绘画题材从宏观的山水画进入微观的花鸟画,花鸟画独立成科,五是工笔花鸟发展的关键阶段,被称为“黄家富贵,徐氏野逸”的黄筌和徐熙代表了当时的绘画风格。宋朝设立画院,画家深入生活,高度的写生制作技巧,表现神妙富丽的图式,成为世界绘画史上灿烂的一页。元、明、清工笔画逐渐衰落,水墨文人画兴起,近代受西方文化影响,新材料、新技巧运用给工笔画带来了新的生机。
-
在社会实践中提高精神品质和审美水平
-
作者:
杜键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实践
教育
中央美术学院
西北
美术
-
描述:
半个世纪以来社会实践课的设立已成为中国美术教育值得珍视的传统,成为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的重要因素。中央美术学院进行的“大西北纪实——中杜网之行”的写生、考察活动是对社会实践课的一次探索性的积累,希望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把社会实践课建设成一门成熟的、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
-
在社会实践中提高精神品质和审美水平:[美术教育]
-
作者:
杜键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社会实践
审美
中国
-
描述:
半个世纪以来社会实践课的设立已成为中国美术教育值得珍视的传统,成为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的重要因素.中央美术学院进行的“大西北纪实-中社网之行”的写生、考察活动是对社会实践课的一次探索性的积累,希望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把社会实践课建设成一门成熟的、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