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布鲁斯雕塑展在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展出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   布鲁斯   2008年奥运会   艺术中心   当代艺术   雕塑展   收藏作品   城市雕塑  
描述: 2008年3月15日至4月15日.美国雕塑家布鲁斯·比斯理雕塑展在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举办。布鲁斯·比斯理是美国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1962年纽约现代美术馆永久收藏了他的作品
“子曰:王燮达雕塑作品展”在上海城市雕塑中心展出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   雕塑作品   艺术理念   精神化   中国艺术   人文特质   中国文化传统   城市雕塑  
描述: 2008年4月29日至5月16日.以“子曰“为题的“王燮达雕塑作品展”在上海城市雕塑中心举办。《子曰》是王燮达为自己近年来雕塑系列创作的统一命名。王燮达的雕塑主要以纯精神化的表象为主,延续的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人文特质.又思接了来自西方的现代艺术理念.并试图借由中国艺术的线条、韵律、
嬉戏中的身体:从罗振鸿作品看中国人物雕塑的第五种模式
作者: 孙振华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雕塑   身体   中国   图像资料   雕塑家   作品   嬉戏   传统雕塑  
描述: 西式雕塑传入中国近百年来,它的最主要部分即人物雕塑部分,大概具有五种基本模式:第一种,就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图像资料而言,王静远、柳亚藩、滕白也、王之江、张充仁这些早期雕塑家的人物雕塑基本上沿袭了西方传统雕塑观念和表现方式,只不过是用它们来表达中国的对象。
当代雕塑艺术与生活空间的复合——关于“曦城·全国高等美术院校毕业生雕塑作品2007年展”策划札记
作者: 冯博一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空间   毕业生   雕塑作品   高等美术院校   雕塑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与房地产开发公司合作举办当代雕塑艺术展览是中国当代艺术展览机制的一种展示方式。它是在中国各级政府美术馆系统的公共艺术功能、作用缺失和缺乏艺术基金会对艺术赞助机制的背景下的特殊产物.也是中国当代艺术一种带有民间性质的奇特展览模式。这种展览模式的始作俑者应该是艺术家艾未未和北京的房地产商潘石屹。
第六届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透视的景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可言说   艺术家   雕塑展   约瑟夫   坎贝尔   文化艺术中心  
描述: 第六届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透视的景观
学院的方向
作者: 孙振华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中心   教师作品   中国美术学院   城市雕塑  
描述: 在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举办的“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三回教师作品展”,不仅展示了该系十七名教师最新创作的作品.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梳理雕塑与学院的关系的契机。[第一段]
租——收租院,李占洋新作
作者: 箫岭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策展人   个人经验   艺术家   李占洋   玻璃钢   人物塑造   人物形象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经验,人物形象——国内和国际的——栩栩如生。艺术家根据自己熟悉的人物塑造了三十四个真人大小的着色玻璃钢雕塑,其中有国际著名的和只在中国当代艺术界知名的人士,在他们中间,有来自、西方的艺术家、策展人
它山之石——英国公共艺术巡礼
作者: 王洪义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心区域   城市化建设   审美观念   主题内容   艺术创作   英国   中心广场   公共艺术  
描述: 地产生,也不是只出现在城市中心区域,其主题内容、审美观念甚至选用材料,也与我国同类作品差距较大。而所有这些不同.显然并非仅仅出于艺术或技术方面的原因.
“中国式性感”艺术展在上海展出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影像   上海   性感   艺术展   艺术中心   男人   王小慧   中国式  
描述: 2008年6月22日至7月4日,《男人装》四周年系列活动之“中国式性感”当代艺术展在上海苏河艺术中心首展。《男人装》杂志在创刊四周年之际,提出以“中国式性感”为主题,汇聚王小慧,宋永红、喻红、何多苓
我们都是现实的共谋者——施勇访谈
作者: 陆蕾平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制造   视觉语言   都市文化   艺术中心   消费主义   文化产业发展   现实批判性  
描述: 的想象,创作出一系列现实批判性作品,他根据网上的互动调查,创造了一个黄头发,黑色中山套装,戴墨镜的“上海新形象”。这一形象广泛地出现在他的雕塑,摄影与行为表演等作品之中,例如《中国制造——欢迎来到中国》,《你不可以克隆,但你可以买》等系列作品,策略性地探索着关于消费,日常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视觉语言。
< 1 2 3 ... 26 27 28 ... 295 296 29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