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全国陶瓷学术会议论文题录
作者: 暂无 来源: 硅酸盐通报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显微结构   科学研究所   隧道窑   陶瓷研究   建筑材料   硅酸盐   陶瓷制品   高压电瓷   陶瓷工业   中国科学院  
描述: 4 Z 001 用电子计算机设计和控制隧道窑的操作华南工学院刘振群、曾令可 4 Z 002 提高陶瓷制品使用性能的若干问题湖南大学杜海清、唐绍裘 4 Z 003 宋代天目名釉液相分离现象的发现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陈显求、黄瑞福、陈士萍、阮美玲 4 Z 004 宋代青花瓷器
要弄清文章的层次脉络
作者: 张清河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里云雾   使人   岩面   高中语文   细描   文中   气上   诗意盎然   朱自清先生   水带  
描述: 教了朱自清先生的《绿》这篇课文后,觉得要弄清文章对梅雨瀑是如何描写的,必须先将其层次脉络理清楚。这样才不致于被那些闪烁着盎然生意的文句缭乱了视线,堕入五里云雾中。课文中描写梅雨瀑的这一个自然段
安脉生鉴定会
作者: 段士道   来源: 医药工业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心性   显效率   抗栓丸   缺血性脑中风   制药总厂   外伤后遗症   罂粟碱   脑动脉硬化症   冠脉硬化   网膜炎  
描述: 等。由江西黎明制药总厂试制而成。经108例临床验证,治疗动脉硬化缺血性脑中风等疾病,总有效率达97.23%,显效率达56.48%,无明显毒副反应。于1981年4月23日~25日在景德镇通过鉴定。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油画)
作者: 鲍加作   来源: 安徽画报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墨动画   专科学校   写生   孙中山   黄金   画作  
描述: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油画)
五彩缤纷的火柴盒贴画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画报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墨动画   专科学校   写生   孙中山   黄金   画作  
描述: 五彩缤纷的火柴盒贴画
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和灵魂
作者: 包忠文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社会   鲁迅小说   形象   灵魂   现代中国人   知识分子   长篇小说  
描述: 鲁迅写小说,力求“写出现代中国人的魂灵”,目的在于“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的小说,雕塑灵魂,是为了改造灵魂;在展示人物的灵魂的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灵魂,肯定真、善、美,否定假、恶、丑,表现
《刘海粟书画展》在香港举行
作者: 禾宙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书法作品   副院长   香港   文化局   江苏省   有限公司   展览厅   中国画   中国美术  
描述: 由香港新鸿基(中国)有限公司主办、集古斋赞助,刘海粟院长书画展于今年一月六日到十二日在香港大会堂展览厅举行。展出一九二二年——一九八○年创作的部分书画包括中国画、油画、书法作品共一百五十五幅
简讯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系   系主任   中央美术学院   国画家   美术作品   中国工业   工艺美术   中国美术   油画   上海人  
描述: 十月十五日下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七十四高龄的著名国画家叶浅予教授,应邀在我院讲学,并当场挥毫作画。大型画册《刘海粟油画作品选集》最近已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九月中旬工艺美术系高孟焕、沈斌赴天津参加中国工业美术学会装潢分会1981年年
品格·信念·童心——刘海粟艺术能源析
作者: 丁涛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童心   品格   刘海粟   能源   老人   艺术家   中国画   作品   信念   黄山  
描述: 或者是重彩工笔,乃至诗词、书法、鉴尝等,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成就。海粟老人才华横溢,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对中国传统国画"推陈出新"的实践中,蝉脱龙变,大胆开拓新的境界,作出了非凡的贡献。试看那铺采的塘荷,泼采的
近代西洋绘画的输入与中国早期的美术留学生--兼谈我国早期的油画
作者: 林树中   来源: 南艺学报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洋美术   美术学校   传入中国   留学生   西洋绘画   李叔同   早期   西洋画   油画   鸦片战争  
描述: 一鸦片战争以前西方美术的输入中国与欧洲的经济文化往来,起源很早,根据希腊古代的学者希罗多得说,希腊人很早就知道了以产绢著名的中国,早在公元前六、七世纪(我国春秋初期),已有希腊人到过所谓"绢国之都"。战国秦汉时代,这种关系有所增长。唐太宗贞观九年(635)
< 1 2 3 ... 15 16 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