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班】搜索到相关结果 15 条
-
中班美术活动:《五彩鸟》
-
作者:
仲美芳
来源:
幼教博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习
欣赏美
美术活动
色彩美
中班
情绪体验
-
描述:
1.通过欣赏美丽的鸟.感受鸟的图案美和色彩美。2.能大胆想象.运用点、线画出心目中五彩鸟的美丽造型。3学习客观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
缤纷的世界五彩的童心——浅谈中班幼儿色彩能力的养成
-
作者:
王凌
来源: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能力
中班幼儿
养成
-
描述:
根据中班幼儿的色彩感知规律,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掌握一些色彩的技能技巧,产生对色彩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幼儿的色彩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审美情感。
-
快乐游走水墨间
-
作者:
吴雪芹
来源:
师道(教研)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审美
中国水墨画
幼儿园中班
学习过程
工笔花鸟画
中国绘画
彩墨画
快乐
-
描述:
,远处抽象, 色彩微妙, 意境丰富.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得到中国传统审美的熏陶感染, 又能通过这种能多变幻的媒材激发 "玩乐" 的情怀. 我们在幼儿园中班尝试开展了水墨画的教学.
-
顽皮小画家
-
作者:
暂无
来源:
顽皮娃娃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孟沁文
画家
行知幼儿园
中班
幼儿绘画作品
-
描述:
我叫孟沁文,今年7岁,我在行知幼儿园上中班。我是属龙的,最喜欢的宠物是龙,可一直找不到这样东西,我想有一天我会找到它的!妈妈说我是龙年未出生的,所以是“龙尾巴”,我说这个小名不好听,就给自己取了个小名叫“水玲珑”![编者按]
-
董希文和他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晚报精华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孟沁文
画家
行知幼儿园
中班
幼儿绘画作品
-
描述:
董希文和他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
-
谁将阿部规秀炮毙太行山下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晚报精华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孟沁文
画家
行知幼儿园
中班
幼儿绘画作品
-
描述:
的指挥所。便命立即派人调迫击炮上山。 李二喜他们所在高地,离敌人占领的院子约有1 000米左右射程。他立即试射,调准射程后,连续发了数炮,炮弹正好落在东院。接着他再连射四发,敌人阵地大乱,八路军
-
“提案女王”张晓梅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晚报精华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孟沁文
画家
行知幼儿园
中班
幼儿绘画作品
-
描述:
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今年两会上的提案之一——《实行家务劳动工资化保障女性权益》,一时闻热议如潮,许多网站的点击率都上了10万。支持者和反对吉几乎成了男女对垒。该提案甚至被网友冠以“2010年全国两会最雷人的提案”。 两次采访张晓梅,都是在她的办公室,每次她都穿着鲜艳的红色衣服;在以男性的黑白灰为主导色调的”两会”现场,她的大红着装很是抢眼;“两会”结束后,她与一众女委员意气风发地并排走在天安门广场上,依旧是红色衣裙,红色镜框后的眼神,洋溢笑意。 她说,其实自己的红色衣服就那么几件,但因为从事美容行业,懂得红色是“最容易传播的颜色”,所以在“两会”期间一定要穿红色。她毫不掩饰想要成为镜头中心的想法,摄影记者在办公室里为她拍照,镜头前她喜欢侧着脸,带着早已熟谙的笑容,女人的妩媚和自信的表情瞬间呈现。 自从2003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以来,最近几年,她被网友封为“最雷人提案手”,在人均提案不足两个的众多委员中,她每年提案数量几乎都在两位数,至今提案总数过百。提案内容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比如“将妇女节改名为女人节”,“女性经期法定休假”,“家务劳动价值化”…… 这让她在“两会”上屡屡保持较高曝光率的同时,批评的声音也居多,“花瓶委员”的称号就紧跟着她。生活中的她只爱黑色系服装,“因为黑色给人感觉独立意识比较强”,她总结自己性格中的男性气质说:抗打击力强、做事果断。现在,不得不面对舆论常常抛过来的“是否作秀”这样的问题,否认之余,她甚至用“勇往直前”这样的词来表达自己的姿态。 对新生事物不断尝试的高调“红人”; 3月8日晚上9点,张晓梅参加完全国政协组织的“三八妇女节”活动,回到《中国美容时尚报》的办公室,张晓梅是这家报社的创始人,也是现任社长兼总编辑。 张晓梅常常坐在偌大的办公室里接受采访,这是一个有着大客厅的独属于她的套间,看起来更像个画室。在并排放着的椅子上,精心地摆放着各色公仔玩具,环绕客厅的是大大小小的画板,上面勾画着看不出形象的画作。 这些都是张晓梅的习作,问她是不是印象派画风,她说,自己也不清楚,就是凭感觉涂鸦。她并没有正儿八经学习过画画,教她的是报社一名会油画的员工,“他跟我说你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我也觉得四十好几了要从头学太难”。这些习作每一幅都由一个画架支着,而且都有一盏射灯照着,看不出是已经完成了还是随时可以在上面添上几笔。 她不断强调自己对新生事物的主动尝试,比如,“微博是个好东西,反馈快”,她喜欢自己发表的东西能迅速得到反馈,她在上面频繁地更新,谈论生活小事、女人心事、旅行见闻,这次“两会”期间更是把微博当做笔记本来用。 她用“太好玩了”来形容微博,而且很敢“玩”。今年“两会”开始没几天,她在微博上发布了“两会养生法”:“似看非看,似听非听,表面认真,心静如水,会开得越长,你得益越大”,此举瞬间引来争议,“政协瑜伽”的说法也由此传开;她还发表“回收两会期间配发的电脑很浪费”的观点,更是引发轩然大波。 她似乎并不吝于成为争议性话题的中心。身为媒体中人,张晓梅深谙传播之道。在网上搜索她的名字,关于她在“两会”中的相关报道铺天盖地,高产、出位让她成为“两会”红人。 张晓梅是那种很乐于接受采访的委员,而且善于揣测媒体报道的需求,甚至提供专用邮箱给媒体查阅她的提案和新闻通稿。而对于像“家务劳动工资化”这样争议性很强的提案,她也会提前公布在博客上,一夜之间便获得了数十万的点击率。 而除了在每年“两会”期间被密集报道外,还有平时来自各种媒体对她个人的大篇幅文章,“美容经济女王”、“魅力女人”、“美女老板”、“倔强女人”等等赞誉的表述不绝于耳,这些文章谈论她的创业路、作为女人的毕福心得、教大家如何修炼中国人的魅力等等。 她还是全国妇联的女性教育专家,平均每个月要给在国家部委工作的女性讲一两次课,最近的课程主题是“幸福金钥匙”——幸福是什么,占有欲如何破坏女性的幸福值。她说,这个课程刚刚在国家统计局讲过,接下来会到最高检去讲。 性格中有很多男性特点的女人无惧 张晓梅身兼数职:社长及总编辑、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协会副理事长、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美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高级经济师……曾有媒体将她封为“头衔最多的政协委员”,被她否认了。她说,政协委员多是各个行业的佼佼者,大家背后都挂有很多行业协会、委员会这样的职务,只是他们没有像自己一样列出来而已。 2003年,张晓梅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她交了一份提案,关于美容行业存在的各种问题。回顾起来,她说那时候不懂得提案要一事一议,所以才会有那份包罗万象的提案。 当记者问到她的提案立案率,她瞪大眼睛、肯定地回答:“都立案了啊”。就提案要不要关注国家大事这个话题,她说,批评她的提案没有调查、没有个案的人,其实不了解委员的工作,“提案就是站在各个角度,提出每个人感受到的东西,这是民主化的一个方式。”她认为,自己的这些提案都是有意义的,“我是一个思维比较前沿的人”、“他们现在反对我,过不了几年就会来支持我了”。 而对全国政协的工作人员来说,“提案大户”张晓梅也让他们不免头疼——一般情况下,除了12种特定范畴外,绝大多数提案都能顺利立案。有些提案虽然符合规定可以立案,却由于过于极端,可操作性不强等因素,即便引起过巨大社会反响,但最终可能成为疑难问题,不知道划归哪个部门。 有文章用“倔强的女人不惑”来形容张晓梅的人生轨迹。她出生军人家庭,从小在四川山区的部队里长大,后来也成为一名军人,从事科研,直到1989年辞掉“副营级”干部职位。退役下海,她在成都的一条小街租下9平方米的店面,投入l 620元开了个小美容店,自已担任美容师。随着美容店的做大,她创办了西南美容学院,开始培养美容人才。、后来,她又去香港一家杂志社做记者,并一步步成为社长助理、副社长。不久后,她回到成都创办了《美容时装报》,2003年将报社搬到北京,改名为《中国美容时尚报》。 在她所在的领域,张晓梅看起来游刃有余。当“家务劳动工资化”的提案将她再次推向舆论中心,她个人的生活也不断被媒体追问。 她不愿意谈.自己的家庭生活。她有二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孩子,“很多人见面就问我结婚了吗,生孩子了吗?”采访中,为了配合记者拍照,她抹上口红,搭配红色边框的眼镜,镜头下笑得很灿烂,尽管当时她已经很疲倦了。家务活她很少做,工作累了她甚至就睡办公室。 . 她常常用反问来回答记者的提问,尤其是对敏感问题,比如对有委员和网友认为她的提案都是在谈小事情,她会歪着头,大惑不解地问:“你觉得这是小事吗?”再问她,由一个女强人提出“家务劳动工资化”的提案,对普通家庭主妇来说,这样的提案代表性有多少?她反击道:“李银河也老在说一夜情合理,难道我们就要质疑她是否有过一夜情?”. 采访间隙,不时有人打来电话,也许是问到她最近承受的压力,她坚定地说:“我这么坚强的人怎么会受到影响?”她说,自己的提案都是言之有物的,不在意被质疑,“我做事情一向这样,同事们都觉得我很大气。” 与其他女孩子从小喜欢玩过家家不同,张晓梅喜欢上树捉鸟、下河抓鱼,小时候的玩伴也多是男孩子,直到现在,她的朋友中也以男性居多。 她的提案多是关于女性权利和女性生活的,她的解释是,因为自己长期从事与女性相关的行业。不过,她否认自己是女权主义,“我热爱男性,我也没有觉得男人都是牛粪,只有女人才行”。张晓梅说,自己性格中有很多男性特点,“生意上赔多少钱,我也不会哭奥啼啼”。 尽管如此,有媒体仍然毫不客气地用“女人式参政”来形容她——每年动辄十几二十个的提案是否严肃?如此“高产”,提案的质量如何保障?、揪住一些违反中国伦理道德的问题来提建议,可操作性又在卿里?而更多的质疑,是对她每年频频抛出“重磅炸弹”的动机——成为“两会”的话题女王,是不是在炒作自己? “我为什么要提,因为别人可能没有看到这个问题,或者看到不愿意说。张艺谋拍个电影,王蒙写本书,哪个学者发表点意见,总要引起社会的声音吧,我认为这是一样的。”早就过了不惑之年的张晓梅这样回应。 新闻链接张晓梅近年提案代表作 2010年建议家务劳动工资化;建议设立“爱乳日”;建议实施免费婚检;建
-
率500娘子军吃掉一个团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晚报精华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孟沁文
画家
行知幼儿园
中班
幼儿绘画作品
-
描述: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二大根据地——川陕苏区,有一位威风凛凛,足智多谋,令敌闻风丧胆的红军女将——张琴秋。张琴秋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妇女武装——妇女独立团的团长兼政委、红七十三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 考入上海大学与瞿秋白妻子成同学 1904年,张琴秋出生在浙江桐乡县一个殷实的商户人家。她的父亲知书识礼,属于开明士绅,完全没有重男轻女思想。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把她送到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1923年,张琴秋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上海爱国女校文科班。在这所学校,张琴秋与沈雁冰(著名作家茅盾)的妻子孔德、址成为同学。翌年,张琴秋考入上海大学,又与社会学系主任瞿秋白的妻子杨之华成为同学。张琴秋经常参加杨之华她们的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张琴秋渐渐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随后,由杨之华介绍先入团,不久自动转为党员。 1925年11月,党组织决定派人到苏联学习革命的经验。张琴秋向组织申请,经过慎重考虑,党组织安排新婚不久的张琴秋、沈泽民夫妇与张闻天、王稼祥等´二百多人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张琴秋如饥似渴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她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图书馆,每次都要丈夫来找,或者管理员来请.她才恋恋不舍地离开。1930年,学得满身本领的张琴秋与丈夫沈泽民秘密回到上海,积极投入到革命工作中。次年,党组织安排夫妻二人进入鄂豫皖苏区。 27岁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 到了解放区的张琴秋被苏区军民的革命激情所感动,浑身充满无穷的力量,感觉有使不完的劲。初来乍到的她很快被任命为彭(湃)杨(殷)军事政治学校的政治部主任。每天晨曦初露,踏着军号的节奏,张琴秋准会第一个来到操场。她头戴八角帽,腰系武装带,打着绑腿,斜挂盒子枪,雄姿勃勃,英气逼人。红军里女战士不多,女指挥员就更少。张琴秋站在队伍最前面,虽然个子不算太高,但在男子汉的世界里依然引人注目。刚开始时,有些男兵瞧不起她这个 “娘们”,觉得漂亮又不能代替打胜仗,大老爷们让一个女的指挥,感觉有点不得劲。张琴秋看在眼里,心知肚明。她明白,只有拿得出男人们信服的“硬货”,他们才会真正服你。,很快,她就以标准的军人姿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雄辩的口才折服了大家。张琴秋是一个有心人,早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时,她便预见回国后可能,带兵,所以在军事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不仅校内的队列训练非常认真,而且还同男人一样野外驻训演练,从摸爬滚打一直学到连、营、团的战术指挥。真可谓“学好文武艺,随时献国家”。 1932年秋,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四方面军主力突围西进。已担任七十三师政治部主任(师长是后来成为共和国大将的王树声)的张琴秋随大部队转移。11月,部队翻越了巍巍秦岭,即将进入关中平原,此时,张琴秋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她出色的指挥能力得到大家认可。这也是土地革命时期乃至整个战争年代,妇女在军队中所担任的最高职务。年仅27岁的女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做事雷厉风行,风风火火。她全力投入到工作中,以报答组织的信任。 张琴秋对宣传工作非常重视,认为一条有力的标语,一个鼓劲的口号,胜似百万雄兵,具有无穷的杀伤力,可以瓦解敌人军心,摧毁敌人心理防线。她组织战地宣传队,组建了红四方面军剧团,给大都是童养媳出身的演员们上文化课,编写剧本。在带剧团慰问部队和伤病员时,张琴秋自己也登台演出,还教姑娘们跳苏联海军舞、乌克兰舞。在她的领导下,宣传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条不紊。重视宣传工作创办川陕苏区第一张报纸 如何把宣传工作做深做实,真正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张琴秋可费了一番工夫。上任不久,当发现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属于喀斯特地形、山高、林密、石多时,她在这些天然的石头上做起了文章,拓展独具特色的宣传形式——发动各地党组织,组织书写队、錾字队,在群山之巅、道路两旁、关隘渡口、村民院落等处的石崖、石墙、石碑、石柱、石坊上錾刻言简意赅、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乡土味浓的石刻标语。如“列宁万岁!” “争取苏维埃中国”、 “军民合作!” “平分土地”、 “实行共产党主义”,用来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石刻标语在动员群众,发动群众,打击敌人,战胜敌人,保卫苏区的伟大斗争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赤化全川”这幅标语是影响最大的,红军錾字队披星戴月,精心刻錾,历时两月方才完工。单字高5.9米,宽4.9米,笔画道里能卧下一个人,整个字幅面积为300平方米,离地面15米,石刻雄踞山崖之巅,远隔数十里字迹一目了然。从此, “赤化全川”便闻名遐迩,妇孺皆知,深人民心。 在广大指战员的浴血奋战下,红军以势如破竹之势挺进川北,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革命形势有了很大的好转。正当形势朝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张国焘野心膨胀,开始清除异己,进行大规模的“肃反”运动,陆续将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曾中生、余笃三、旷继勋等人杀害。一天,张国焘难得一副笑脸地找到张琴秋。无事献殷勤,非奸即坏,张琴秋提高了警惕。果不其然,张国焘软硬兼施,要她揭发曾中生等人的“右派”活动。张琴秋实事求是、态度强硬。张国焘恼羞成怒,一气之下撤了张琴秋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职务,派她到红江县(今通江的涪阳坝)担任县委书记。她也成为川陕苏区第一位女县委书记。上任后,她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红江县在张琴秋的领导下,各项工作都名列苏区前茅,被省苏区评为模范县。她亲自创办了川陕苏区第一张报纸《川北穷人》,后来该报改为省委机关报。 带领500名女战士打得敌军晕头转向 1933年夏,张琴秋从红江县委调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当部队离开通江、巴中、南江一带北上时,张琴秋带领500名女战士,担任护送300名红军伤员的任务。在走到苦草坝附近时,她们遭到了军阀田颂尧一个团的袭击。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她指挥战士们沉着应战,打得敌军晕头转向,敌人还误认为是遇上了红军主力。张琴秋抓紧时机,向敌人展开强有力的政治攻势,组织大家向川军士兵喊话。川军士兵们纷纷调转枪口,产生哗变,将川军营以上军官们捆了起来,投降了红军。捷报很快传遍了红四方面军和根据地。从此, “五百农妇缴一团白军的枪”,及“女将军张琴秋指挥如神”的故事在根据地广为传颂。 张琴秋多才多艺是出了名的。在通江县县城东北50公里处的王坪村,有一座最大的红军烈士墓群——王坪烈士陵园.这个陵园掩埋了7 800多位红军伤病员的忠骨。那是1934年7月,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了缅怀那些为创建和保卫川陕革命根据地而牺牲的广大红军烈士,决定在王坪总医院修建红军烈士墓,并树碑纪念。纪念碑由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亲自设计、绘制图案并书写碑文。碑身正面镌刻镰刀锤头图案,正中刻碑文: “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两旁刻有联句,上联“为工农而牺牲”,下联“是革命的先驱”,横批“万世光荣”。碑身四周浮雕手枪、步枪、红星、麦穗、葵花等图案。墓碑两侧各竖石雕迫击炮一门。该碑字体刚劲、工秀,从文言陈述到图案设计再到整体布局,无不透露出强烈的战斗色彩和革命特征,堪称融思想性与艺术性、历史性与时代性于一体的完美杰作。 1935年春天,张琴秋与部队一道离开了战斗生活近3年的川陕苏区,踏上了悲壮的漫漫长征路。 (摘自《生活报》)
-
给雕塑一个电话号码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晚报精华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孟沁文
画家
行知幼儿园
中班
幼儿绘画作品
-
描述:
给雕塑一个电话号码
-
价值十亿的国宝青花梅瓶之谜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晚报精华(往事与旧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孟沁文
画家
行知幼儿园
中班
幼儿绘画作品
-
描述:
价值十亿的国宝青花梅瓶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