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13 条
-
明天更美好──前进中的陕西省印刷厂
-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审计与经济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技术改造
印制版
改革开放政策
技术骨干
技术比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经济效益
书刊印刷企业
质量水平
-
描述:
明天更美好──前进中的陕西省印刷厂凡熟悉陕西省印刷厂的人都说,改革开放以来,省印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前,陕西省印刷厂以零印为主,厂房设备陈旧,基础设施差,企业声誉低。而今,省印厂一改旧貌,挺拔地彩印大楼,多彩的雕塑喷泉,整洁繁茂的草坪花卉...
-
五彩缤纷话干花
-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生活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技术改造
印制版
改革开放政策
技术骨干
技术比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经济效益
书刊印刷企业
质量水平
-
描述:
五彩缤纷话干花
-
让历史为未来壮行——评《50年·50事—1949~1999年福建大事实录》
-
作者:
王小环
来源:
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
历史教科书
邓小平理论
文学作品
中共福建省委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世纪之交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共产主义信仰
1949~1999年
-
描述:
5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一瞬。然而,对于生活在1949~1999年这个时间段的中国人来说,却是波澜壮阔、五彩纷呈的。由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的《50年·50事——1949~1999年福建大事实录》记述了福建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50年奋斗,凝聚着50年的辉煌成就,也勾起了人们对往昔的回忆。 《50年·50事》诞生于世纪之交,向我们展现了八闽儿女自解放以来的奋斗足迹,比历史教科书更充实丰富,比文学作品更真实感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对我们年轻的一代虽然陌生,但却叫我们倍受感染和鼓舞。在社会主义由计划经济向市场
-
吾道不孤--写在《20世纪中国油画展》之后
-
作者:
钟涵
来源:
美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
文化品格
20世纪
现代主义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审美创造性
社会变革
架上绘画
二十世纪
中国油画
-
描述:
《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降下了帷幕。油画学会的人员赶紧清退四百多件作品,包括我的两件在内。组织工作自始至终有序地进行。这个展览为油画从引进到创造的百年历史回顾,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长廊。回想展出时的整座美术馆廊内,一堵堵画壁好像是海上叠起的大潮在绵延涌动,我自己则有幸成为这大潮中的一朵浪花。
-
重要关口——“双加快”中“三碰头”
-
作者:
钟辛
来源:
煤炭企业管理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
国内生产总值
汇率并轨
市场经济
税制改革
人民币自由兑换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关口
金融改革
-
描述:
中国经济在“加快改革,加快发展”的口号下,迎来了1994年。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以13%的高增长率而雄跨全球之冠。新年伊始,中央又连续推出汇率并轨、税制改革及金融改革等多项重大举措,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1994年无疑将以五彩纷呈的经济大转轨之年而名垂史册。如果确实可以实现今年“双加快”的目标,这将意味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艰难进程中,又闯过一道险要关口。
-
上海市戏曲学校建校40周年暨中国中等艺术教育学会成立大会在上海举行
-
作者:
李锋
来源:
戏曲艺术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等艺术教育
办学特色
华东地区
戏曲音乐
艺术管理
管理干部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纪念馆
专业学校
八届年会
-
描述:
本刊讯 (记者李锋)座落在上海中山西路上的上海市戏曲学校新址绿草如茵,在校园西南角新落成的俞振飞先生的铜像矗立在葱翠树木和鲜花劲草之中,在他的后面是精巧玲珑的”振飞楼”,西侧是逸夫堂。6月16日至19日的上海戏校彩旗飘舞,笑迎四方来客。
-
时代呼唤爱国主义力作:刘宇一两幅油画的时代背景和艺术成就
-
作者:
豪洋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背景
人物造型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画家
毛泽东
时代呼唤
意大利文艺复兴
国主义
刘宇一
油画
-
描述:
时代呼唤爱国主义力作:刘宇一两幅油画的时代背景和艺术成就
-
谈许鸿飞的东莞市附城区虎英雕塑公园
-
作者:
上兮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的塑造
两手都要硬
东莞市
创作探索
文化品味
雕塑家
雕塑公园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城市雕塑
精神文明
-
描述:
作品以展览的形式,与城雕现象一道交织出了当今中国雕塑盛景更为立体的画卷。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不少地方领导基于两手都要硬的策略,以一种更为开放、灵活的姿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以经济促进文化品味的提升,以文化品味的提升促
-
一个有意趣现象引发的思考
-
作者:
孙滋溪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内容
艺术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
《母亲》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
美术创作
历史画
艺术形式
革命史
-
描述:
去年五六月间,有三个外国人先后登门来访,几乎都是为了我1981年画的那幅油画《母亲》而来。 一是5月上旬,一位印尼人登门,说他从一本画册中见到《母亲》希望看看原作,并表示要收藏。当我告诉他此画已于1981年由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收藏,我个人已无支配权时,他很遗憾,问我计划创作什么历史画?8月下旬,突然接到他从印尼打来的长途电话,询问我拟创作的历史画是否已完成?希望完成后务必寄
-
《永远的回归》——'97南山雕塑展
-
作者:
钱绍武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七”回归
改革开放精神
秦陵兵马俑
钱绍武
深圳市南山区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雕塑理论
社会主义文艺
雕塑艺术
现代雕塑
-
描述:
在人类艺史中,雕塑是一个相当古老的“品种”。其起源与人类的祭祀和纪念活动密切相关,此外,与实用性器物结合也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正象中国人会为自己的红山文化女神塑像、秦陵兵马俑、汉霍去病墓雕刻等等众多雕塑遗产而自豪一样,世界上几乎每一个民族也都有自己可以引为骄傲的经典雕塑作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发展前后距离也在不断加大,遂呈不均衡势态。雕塑艺术亦然。不容否认,在近、现代雕塑艺术的探索中,以欧美国家和地区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区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近八十多年以来,更是如此。两次世界大战前后,雕塑艺术无论在形态还是在观念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拓,雕塑表现语言空前丰富。尤为重要的是,传统意义上的雕塑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最初是对传统雕塑中空间、体量、容量、线条、质感、光线和运动等要素的重新理解,其后就是观念上的变革,典型者如利用现成的直接摆放、组合,对庞大物体的包扎,对环境的大规模的“干预”,等等,这一切均难为传统的雕塑理论所能描述。中国的现代雕塑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开始了自己的历程。经过一个时期的相对平稳发展后,中国的现代雕塑在八、九十年代进入了它的活跃期。综观其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