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国水彩】搜索到相关结果 77 条
-
论中国水彩画艺术特色及其发展前景
-
作者:
何启陶
来源:
浙江林学院学报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家
中国水彩画
水粉
发展前景
艺术品
中国画
作品
画种
油画
艺术特色
-
描述:
面临伟大的改革时代,中国水彩画向何处去?走什么路才能不负时代重托?这是引人注目,发人深思的课题。本文从分析中国水彩画特色,回顾水彩画历史沿革,从介绍中外有代表性画家成果入手,深入阐述中西文化交流应以民族性为基点,在弘扬中华文化、振兴中国水彩中必须扩大题材内容的深刻内涵,倡导形式手法的独创性;同时,就习作与创作、写生与写意、艺术品与宣传品等相互关系,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发展水彩画的艺术途径。
-
中国水彩画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创新发展
-
作者:
黄文静
来源: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彩画技法
西方绘画
中国传统文化
水彩画家
绘画语言
中国水彩画
艺术批评家
西方国家
审美标准
艺术语境
-
描述:
水彩画最早源自西方国家,以写实表现作为主要目的,可水彩画的颜料介质是水,呈现有别于油画的特色,进而成为自身所具有的绘画语言方式及审美标准。比起西方国家,中国的水彩画虽发展较晚,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为水彩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东方土壤。西方的许多艺术批评家曾指出,"将来要依靠东方文化的精神来拯救西方艺术"。所以中国的水彩画家更应该珍惜优秀的传统文化。
-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胡钜湛
-
作者:
暂无
来源:
岭南文史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馆员
美术教育
广州
水彩画艺术
中国水彩画
中小学美术
美术学院
广东省
专科学校
中国美术
-
描述:
男,1930年3月生,广东开平人。出身于华侨工人家庭,父、兄为美国公民。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广东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水彩画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中小学美术科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擅长水彩画、油画。1953年、1956年先后毕业于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和中南美术专科学校绘画系;长期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曾任广州美术学院教育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创建广
-
水彩画的厚重感与透明性
-
作者:
颉元芳
来源:
内蒙古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透明性
特质
风格多样
更新观念
中国水彩画
厚重感
画面
作品
画种
油画
-
描述: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水彩画正以惊人的态势迅速发展,在提倡更新观念,力求创新与探索,促进水彩画风格多样化的主题下,在频繁的全国大展的感召下,水
-
“革命年代”的小清新
-
作者:
孙冰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六十年代
建国后
中国传统
中国水彩画
革命
传入中国
西学东渐
创作工具
作品
世纪初
-
描述:
水彩画是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之风传入中国的,由于其创作工具、材料、技法、理念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有些接近,所以很快就在国内得到传播和发展。建国后,中国式水彩渐渐脱离西方的藩篱,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并产生了张眉孙、李咏森等一代中国水彩画大师。 但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个特殊的时期,水彩画并非“革命主流”,因为它并不如版画、油画那样,发挥着巨大的“宣传工具”作用。但也正因为如此,水彩画家们能够相对更为自由地选择创作的主题、内容,以及更为充分地表达真实的情感与思想。或许,在水彩中,我们能看到更真实的中国,找到“革命年代”难得的小浪漫、小情怀和小清新。 500余件经典水彩作品集体亮相 以张眉孙、李咏森、潘思同、雷雨等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水彩画家,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有些奇怪的是,他们的作品却极少在市场上出现,这在今天这个“什么都可以拿来炒”的艺术品市场中似乎有些奇怪。 直到500多件第一代水彩大师的作品集体出现,才终于让我们得到了答案:原来这些作品一直都被一位藏家所收藏,而且一直都没有出售过一件。 在即将于今年6月举行的上海泓盛春季拍卖会上,将推出“中国第一代先驱水彩画家经典遗珍专场”,一批罕见的中国第一代水彩画家的精品佳作将以一个标的举行拍卖,共计520多件。
-
蒋跃水彩画光彩夺目
-
作者:
David
来源:
文化交流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静物
水彩画技法
水彩画艺术
中国水彩画
美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
研究创作
课程班
浙江金华
中国美术
-
描述:
蒋跃,浙江金华人,1958年生,198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同年留校任教至今。1993年、1999年先后毕业于该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和水彩画高级研究班。现为该院副教授、研究创作处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家协会秘书长,浙江水彩画家协会副会长。
-
百雅轩展览大事记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世纪坛
罗尔
大事记
中国水彩画
艺术展
吴冠中
展览
故宫
艺术空间
北京
-
描述:
百雅轩从2004年开始,策划组织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艺术展览。代表性的有:吴冠中油画长卷1974年长江特展(2004年,中华世纪坛),吴冠中2005年新作展(2005年,中国美术馆),吴冠中对故宫博物馆捐赠作品展(2006年,故宫),吴冠中走进798(2008年,北京798桥艺术空间),版画盛典——为奥运喝彩艺术展(2008年,北京798),罗尔纯艺术展,中国水彩画名家提名展(2010年,上海百雅轩画廊)
-
浅析中西方水彩艺术的分歧
-
作者:
梁逸如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交融
西方水彩
中国水彩
差异
-
描述:
水彩本属于西方画种,其与油画一样产生于以写实为宗旨的西方绘画土壤之中,却因为媒介为水的独特性而异于油画,也正是因为以水为介,这与中国的水墨画有了异曲同工之妙。随着明清时期水彩画在我国的传入,现已有五百年之久的历史。中国艺术家早就懂得"西画中用",所以水彩"本土化"早已见怪不怪。这就形成了中国水彩与西方水彩两种不同气质的艺术风貌,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它们必将交融。本文就四个部分浅谈中西方水彩艺术的分歧,最后给予总结。
-
维亚尔绘画装饰性美感研究
-
作者:
刘超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交融
西方水彩
中国水彩
差异
-
描述:
在时代的高速发展中,西方油画也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西方油画伴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交替更换,而具有装饰趣味的艺术与大众生活也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关联。各类艺术家们开始重新讨论西方绘画的本质问题,通过艺术家们如此的思考,于是从现实角度去看,艺术的视角已经由客观主体转向主观和装饰性。以美学理论为基础,本文主要对维亚尔作品中装饰性美感进行分析与研究,从构图与色彩出发,找出他的绘画符号,这种符号为其他艺术家表现个人情感提供了
-
流变·互动·激荡·碰撞——2007上海水彩画邀请展感怀
-
作者:
刘亚平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碰撞
上海
中国水彩画
舶来品
发源地
流变
19世纪60年代
40年代
-
描述:
上海是中国水彩画的重镇,也是中国水彩画的发源地。水彩画作为舶来品,其进入中国衍变和发展的百年,也佐证着上海水彩画的传承和变革的历史。自19世纪60年代初至20世纪40年代末,在上海绘画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徐家汇土山湾馆,孕育着水彩移植中国的初萌,用以传播教义的天主教宗教画,咸了教授水彩、铅笔、擦笔、木炭、油画的题材。今天看来,无论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