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国工笔】搜索到相关结果 11 条
-
工笔人物画古今谈
-
作者:
葛路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石窟艺术
唐明皇
画家
作品完成
唐伯虎
艺术创作
敦煌壁画
意笔画
中国工笔人物画
-
描述:
画家温国良携带他的工笔人物画来访,他告诉我,他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举办展览,工笔人物画颇受欢迎,国外的一些报纸作了肯定的评价。他准备在今后十年内、以工笔画赞颂华夏数千年以来的优秀人物,已经预约好待作品完成,将在联合国大厦大厅展出。他的宏图壮志,令我佩服。因涉及工笔人物画,我联想起长期致力于这门艺术创作的名画家潘洁兹。他的《石窟艺术的创造者》(见荣宝斋出版的潘絮兹画谱、以下本文所谈潘的作品都在该画谱中)在五十年代问世后,立即得到好评。我觉得他已往临摹敦煌壁画,不仅激发了此画的创作灵感火花,也影响到他后来的人物画有气度。改革开放以来,他的创作很活跃,近十余年,他画了许多意境幽美、风格别具的佳作,还培养出不少学生,可谓“丹青不知老将至”,“晚有弟子传芬芳”。温国良于六十年代在吉林艺术学院从卜孝怀学工笔人物画,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又向王叔晖王绪阳等画家请教,终于趟出自己的路子。潘洁兹今年81岁,是工笔人物画家前辈,温国良年近50岁,属于中年画家,从他们的创作中可以反映出工笔人物画的一些现状及发展趋势。两位画家有一个主要的共同点,就是在继承优秀的传统上求创新,于是引发我再认识再思考工笔人物画的兴趣。 中国工笔...
-
人品画品 同寄高风──忆工笔重彩巨匠任率英先生
-
作者:
刘英兰
来源:
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绘画
工笔重彩画
中国革命
人物性格
中央美术学院
人品画品
年画
人物形象
中国工笔人物画
仕女画
-
描述:
人品画品 同寄高风──忆工笔重彩巨匠任率英先生
-
写意传神论工笔
-
作者:
郐振民
来源:
新疆艺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审美心理
中国工笔画
美术教学
工笔重彩画
艺术效果
写意传神
论工
写意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
描述:
写意传神论工笔
-
湖南·中国工笔画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义山
中国工笔画
脸谱
南园
-
描述:
湖南·中国工笔画作品
-
春华秋实——蒋采苹的艺术追求和成就
-
作者:
佟景韩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中国工笔画
工笔重彩画
装饰性
鸡冠花
深入生活
艺术形象
中国画
艺术形式
艺术追求
-
描述:
关心当代中国工笔画发展状况的观众或读者,不论是否熟悉蒋采苹其人,都会从她的作品中感受到一个锲而不舍和精益求精的女画家的艺术追求和性格力量。她自学生时代把工笔重彩画创作确立为自己的终生事业,数十年如一日,在任何情况下不曾动摇,不曾放弃。近20年来,在传统艺术的发展备受怀疑和各种艺术思潮纷争不已的情况下,她更以一种责无旁贷和义无反顾的意志和信念,在工笔重彩画这个容不得半点轻浮和虚饰的艺术园地中精勤耕耘、广积薄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中国美术馆馆藏油画图录》评介
-
作者:
薛联
来源:
美术之友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末民初
现状和展望
中国工笔画
油画艺术
吴作人
中国美术史
图录
油画创作
中国美术
中国油画
-
描述:
《中国美术馆馆藏油画图录》评介薛联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体裁,油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始自本世纪初。今天,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油画已经能与国画分庭抗礼了,中国油画发展之快和取得成就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回首这段踏满了中国油画家们探索脚步的历程,对于...
-
以形写神 迁想妙得读《中国工笔画──当代女画家精品选》有感
-
作者:
丁尚南
来源:
美术之友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女画家
美术爱好者
表现手法
中国工笔画
形体描写
优秀作品
精品
以形写神
迁想妙得
-
描述:
以形写神迁想妙得读《中国工笔画──当代女画家精品选》有感丁尚南月是故乡明朱理存作我国工笔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深为美术爱好者和人民群众所喜爱。历代的壁画、卷轴画和民间年画都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工笔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我们应重视研究学习这一...
-
走向21世纪的湖南工笔画
-
作者:
释然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工笔画
艺术论
自然环境
马王堆帛画
中国绘画史
湖南长沙
美术史
艺术语言
复兴
-
描述:
中国绘画史中最早的工笔画作品,春秋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和西汉马王堆帛画均在湖南长沙出土,它们在沉睡地下二千余年后重新面世,使世人为之震惊,也重写了秦汉美术史的篇章,同时也为中国工笔画发展提供了深厚渊源和契机。尤其更使湖南的工笔画艺术家有了一种强烈的复兴中国工笔画艺术的使命感,就像当年意大利人发现古
-
立意为象 物真境玄——中国工笔画刍议
-
作者:
贾广健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语言
主体精神
中国工笔画
艺术家
色彩结构
中国画
艺术语言
中国绘画
造型观
文人画
-
描述:
中国工笔画的兴盛与繁荣已是非常悠远的事了,唐、五代、两宋绘画给我们留下了色彩斑斓的记忆。文人画的兴起而使那幕辉煌永远地成为了历史,文人画的传统则成为中国绘画主体精神,苏轼“作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艺术观一直影响至今。对于“形”的轻视必然要使以形似、谨严、缜密的工笔画受到自然而然的影响,所带来的则是近千年的沉寂,虽代有才人,多以“匠人”而论。当我们翻开元代绘画史,在这一文人画已是高度成熟的历史时期,工笔画已是凤毛麟角。然而已往中国工笔画由盛及衰、文人画独占数百年历史的现实已无法更易,当代工笔画在研究其传统的同时就不得不面对文人画这一传统,面对整个中国文化的历史与整个中国绘画史。本文有感于工笔画在当代的逐步繁荣,对其艺术特性、形式语言、美学品格作一些初步探讨。
-
诗意的突围——评林凡书法展
-
作者:
林东威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标准像
书画艺术
中国工笔画
中国传统
展示方式
传播中心
想象空间
书法艺术
作品
俯首贴耳
-
描述:
林凡 男,1931年生,研究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副理事长。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在国内外举办多次个展;获全国工笔画二届大展一等奖,全国工笔山水展一等奖、胜利美展头等奖等。出版有《林凡书艺》、《林凡书画选》、《林凡画集》、《北派山水研究》等。 如果有谁指望在这里看到一幅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殿堂的标准像:一排排长卷或立轴俯首贴耳、整齐有序地被悬挂在雪白的墙壁上,观者小心翼翼地面壁绕场一周;永远的白墙,永远的墨香,永远的白纸黑字,永远平视的目光——那他会大失所望的,因为这一次,观众单一而重复的脚步被打乱了,林凡先生不无调但同时又煞费苦心地使他们的足迹和目光偏离了习惯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