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国工笔】搜索到相关结果 56 条
-
于敏工笔画在京展出
-
作者:
嵇旭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工笔
研究院
中国工笔画
研究生院
中国艺术
山东青州
北京市
艺术空间
美术家
美术馆
-
描述:
由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办,北京太和艺术空间、山东青州书画城承办的"时节—于敏工笔画展"于2010年10月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该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著名画家田黎明担任学术主持,展出于敏代表作40余件。
-
线在陶瓷工笔花鸟装饰中的功用浅识
-
作者:
龚保家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艺术风格
陶瓷工
艺术家
审美取向
地域环境
装饰
工笔花鸟画
绘画
线条
-
描述:
在当代画家们不断推陈出新、标新立异的潮流中,选择自己的艺术风格似乎并不完全是自由的事。历史的深厚积淀和传承,画家个人所生活的地域环境和师承关系,不同时代环境内心深处的文化感受和对于图示符号的审美取向都将对其艺术风格选择产生影
-
工笔写真 重彩传情:工笔画意境的表达之我见
-
作者:
吴永波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自然物象
中国工笔画
隋唐五代
工笔重彩画
表达
中国画
绘画形式
精神境界
文人画
-
描述:
中国工笔画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绘画形式,到隋唐五代达到鼎盛时期,到宋代时,由于文人画的兴起,对工笔重彩画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力,此后就开始走下坡路,逐渐衰落。到了20世纪中期,工笔画几乎濒临绝境。80年代开始,一批又一批的中
-
西方绘画影响下的现代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的嬗变
-
作者:
郭锦龙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绘画
西方绘画
嬗变
传统工笔人物画
现代人
中国画
继承传统
艺术语言
中国工笔人物画
造型方法
-
描述:
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发端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传统的工笔人物画体现了中华民族绘画特色和审美特征,是中国传统绘画领域里的一朵奇葩。中国进入近现代以后,西方写实绘画的方法影响了传统的中国画,中国的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主导思想兼顾东西。这使中国画尤其工笔人物画的语言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广泛吸收西方的素描、解剖、透视、色彩等知识,现代工笔人
-
李国胜书画作品欣赏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李国胜
艺术研究会
行草书
中国画研究
书画名家
学会会员
美术作品
书画家协会
书画作品
-
描述:
李国胜,别署梦楼主人,风雅堂主,1979年出生,回族,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会员,河北省新闻书画家协会理事,河北省中国画研究会会员,河北省美协会员,沧州市广电系统书画摄影协会理事。师承刘奎印、李大中、耿凤阁等书画名家,深得三位恩师多年教诲,书法以欧楷、行草书见长,绘画工笔写意俱佳。其创作的书画、美术作品多次获奖、入展。多幅作品
-
浅谈粉彩人物瓷画艺术
-
作者:
徐鑫
熊智华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透明颜料
景德镇
艺术效果
造型
瓷画
填色
工艺
中国工笔人物画
粉彩
艺术特色
-
描述:
一、什么是粉彩人物瓷画粉彩是我国陶瓷的一种传统装饰方法,也是景德镇的"四大名瓷"之一,延续至今已经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它以精良的工艺、细致的材质、清秀俊雅的色彩在世界享有盛誉。粉彩在传统陶瓷中的装饰题材和表现手法非
-
四方陶瓷馆 方学晓陶瓷艺术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重彩画
中国工笔画
南昌大学
研究班
云南省
曲靖市
美术师
江西
中国美术
艺术学院
-
描述:
方学晓云南省曲靖市人,1949年生于南昌,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结业于文化部重彩画高级研究班,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中国美协中国重彩画研究会理事,江西四方书画院院长,南昌大学兼职教授;曾任江西画院副院长。中央文
-
浅谈陶瓷艺术作品中得王者风范---虎
-
作者:
刘新凯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重彩画
中国工笔画
南昌大学
研究班
云南省
曲靖市
美术师
江西
中国美术
艺术学院
-
描述:
浅谈陶瓷艺术作品中得王者风范---虎
-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选择
-
作者:
马涌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彩画
传统艺术
主体精神
选择
西方艺术
传统与现代
历史演进
中国人物画
中国画
中国工笔人物画
-
描述:
工笔人物画作为中国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画最早出现的画种,呈现出不同于西方艺术而独具东方品味的人物画科.工笔人物画在其漫长的历史演进中,积淀了一套完整的表现规律和格法,展现出独有的中国画审美特征.
-
论现代工笔画的色彩拓展
-
作者:
李素艳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中国传统绘画
现代色彩
中国画
画面色彩
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空间
发展历史
拓展
颜料
-
描述:
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坛的一朵奇葩,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发展历史,在浩瀚的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中国画从传统转向现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语言表达形式的变革,因为色彩是工笔画语言结构中的主要元素,也是绘画作品中能感染人的最直接最强烈的视觉因素。由于受现代审美观念及西方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工笔画的色彩语言形式的运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色彩运用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而自由疏朗。图案化、装饰化、肌理化的变化,新材料、新颜料以及特殊技法的广泛运用,都使工笔画有了更大的活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从而唤起了人们对现代工笔画的关注。色彩的变革必然会引起中国工笔画在观念与语言上的变化,带来工笔画的新样式。 一、工笔画色彩的传统继承 色彩作为绘画的本体语言,是构成某种艺术风格和特色的最基本的要素,也是最直接强烈地刺激视觉神经,并容易被普遍接受和理解的视觉因素,更是形成某种特定审美情感的重要手段。在绘画艺术中,传统的或现代的、东方的或西方的绘画,无论其如何发展,色彩始终是重要的构成因素。 色彩的运用甚至引领了工笔画的发展方向,这从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