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曹小民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协会会员   新加坡   职业画家   江苏   美术家  
描述: 曹小民,江苏徐州人,现居深圳,职业画家。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作品曾在日本、新加坡展出,并先后在苏州、香港、深圳、佛山、徐州等城市举办个展。[第一段]
第七届全国工笔画大展后记
作者: 刘选让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情思   中国工笔画   艺术本体   评选   人文精神   中国画   作品   振兴与发展   中国美术   学会  
描述: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大展自2008年2月25日实质性地启动以来,从征集稿件到截稿,历时6个多月,共征得国内及国外工笔画作品5065件,经专家评委们初评与终评两次认真评选,评出获优秀奖作品59件,入选作品532件,共计591件。本届大展旨在弘扬中华民族工笔画艺术,展示广大工笔画
论工笔人物画的画体特征及其在现代发展的可能
作者: 宋晓霞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笔人物画   线型结构   中国人物画   艺术传统   传统工笔人物画   中国画   现代发展   中国工笔人物画   造型方法   线描  
描述: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原生形态,后来发展成为其中的一种。在它由古及今数千年的演进中,形成了一以贯之的独特传统。其后出的写意人物、泼墨人物、白描人物以及以线描为主再略施淡彩于头面手足的吴装人物,都是从这一传统中发展出来的。工笔人物画的画体特征,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早期绘画。从
走向21世纪的湖南工笔画
作者: 释然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工笔画   艺术论   自然环境   马王堆帛画   中国绘画史   湖南长沙   美术史   艺术语言   复兴  
描述: 中国绘画史中最早的工笔画作品,春秋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和西汉马王堆帛画均在湖南长沙出土,它们在沉睡地下二千余年后重新面世,使世人为之震惊,也重写了秦汉美术史的篇章,同时也为中国工笔画发展提供了深厚渊源和契机。尤其更使湖南的工笔画艺术家有了一种强烈的复兴中国工笔画艺术的使命感,就像当年意大利人发现古
中国工笔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前景
作者: 樊萍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中国画艺术   发展历程   当代中国   新时代   发展前景   艺术法则   绘画艺术   艺术语言   二十年  
描述: 在一个新的千年开始之际,中国画作为一种艺术形态也开始了自己新的征途,它何去何从,这既是画家们孜孜以求,不尽探索的中心课题,也同样是理论家们所热切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中国的工笔画艺术在上一个千年的最后二十年里,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有人称之为“工笔画的复兴”,这无疑是当代中国画整体面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从此,工笔画作品在展览会上多起来了,评论工笔画的文章也随之多起来了,但愿这种对工笔画的关注不要重蹈“唐不论诗而诗盛,宋论诗而诗亡”的覆
当代工笔画陷阱之一:概念化的形式
作者: 刘英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与现代   中国工笔画   形式感   发展历程   陷阱   现代性   概念化   中国画   东方与西方   画种  
描述: 毫无疑问,就中国画数十年的发展历程看,最富生机、发展也最为迅猛的画种,当属工笔画。且就绘画的可能性而言,工笔画的空间亦无疑是最为广阔的。自元明文人画兴起,数百年间,该画种因其取向上的细腻工整与疏朗松弛的文人性相背离,故而一直未能获得足够的重视,甚至是在一种鄙视中游离了绘画的主流。然而在当下,相对于已程式化了的写意,工笔则显现出了极大的包容性与可塑性,也更为容易处理融合中西风格的时代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工笔一脉在当下画坛最有条件站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等各种绘画样式、技巧与材料的交叉点上自由地择取、吸收,乃至于融会为一种全新的现代性图式。确实,20世纪中国画史中工笔画的异军突起,不可争辩地显现了这种空间的存在与价值。工笔画在20世纪的发展,呈现出一种逐渐回归主流的倾向。
立意为象 物真境玄——中国工笔画刍议
作者: 贾广健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语言   主体精神   中国工笔画   艺术家   色彩结构   中国画   艺术语言   中国绘画   造型观   文人画  
描述: 中国工笔画的兴盛与繁荣已是非常悠远的事了,唐、五代、两宋绘画给我们留下了色彩斑斓的记忆。文人画的兴起而使那幕辉煌永远地成为了历史,文人画的传统则成为中国绘画主体精神,苏轼“作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艺术观一直影响至今。对于“形”的轻视必然要使以形似、谨严、缜密的工笔画受到自然而然的影响,所带来的则是近千年的沉寂,虽代有才人,多以“匠人”而论。当我们翻开元代绘画史,在这一文人画已是高度成熟的历史时期,工笔画已是凤毛麟角。然而已往中国工笔画由盛及衰、文人画独占数百年历史的现实已无法更易,当代工笔画在研究其传统的同时就不得不面对文人画这一传统,面对整个中国文化的历史与整个中国绘画史。本文有感于工笔画在当代的逐步繁荣,对其艺术特性、形式语言、美学品格作一些初步探讨。
唐卡艺术与当代中国工笔画的对话——艺术创作再思考
作者: 贾佳   姜金兵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表现形式   唐卡艺术   中国工笔画   绘画艺术   艺术创作   当代   传统表现手法   对话  
描述: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多数是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的,另外也有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等织物唐卡,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将珠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