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国山水】搜索到相关结果 37 条
-
浅析范宽在中国山水画历史中的地位
-
作者:
赵湘学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荆浩
画法
中国古代
历史
范宽
见闻
记载
画风
中国山水画
北宋
-
描述: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承载了世界文化历史的重要元素,在当今世界经济文化都一致西方化的环境中,中国的古代文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光辉始终毫不逊色。而作为文化瑰宝之一的中国美术也是渊源流长,从史前原始社会的彩陶文化、奴隶社会的青铜盛世、秦汉的雕塑艺术,晋朝的洞窟壁画,一直到唐宋元明清整个绘画艺术的繁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中尤以山水画的历史和成就最为瞩目,在众多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大师中,我最喜欢范宽。下面我就结合画史记载,通过以下几点来论述这位大师
-
中国风景油画审美意境的形成因素
-
作者:
陈力石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审美意境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画家
艺术作品
形成因素
自然景观
中国风
中国山水画
油画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中国风景油画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极具个性的艺术作品都有了鲜明特点。之前的中国风景油画只是一味地模仿西方风景构成模式,注重从材料、技法、透视、色彩、质感等因素描绘自然景观,多数为写生作品,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作。而随着国内政治稳定,画家独立意
-
逾中西之界 合古今之境 李伟广的山水油画
-
作者:
辛欣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和谐共处
现代山水画
艺术家
油画材料
艺术创作
自然景观
中国画
艺术语言
中国山水画
自然万物
-
描述:
自先贤孔子的"仁者乐水,智者乐山"思想开始,中国人在心底已经形成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修为意识,也形成了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观念,山水画作为描绘自然景观的中国画种类,从魏晋时成为独立的画科,到五代、宋,山水画逐渐走向成熟,从明清山水之变到近现代山水画的多元与变革,已
-
杨和平作品欣赏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杨和平
北京大学
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研究所
中国美术家协会
四川省
中国山水画
作品欣赏
-
描述:
1958年生,重庆市荣昌县人,现任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雕塑创作室主任,四川省天府画院院长,四川省政协委员,中国山水画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四川省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
-
熊红钢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钢
中国文化
民族学院
当代艺术
中国画
中国艺术研究院
美术作品
中国山水画
-
描述:
熊红钢,1959年生于贵州。1988年毕业于贵州民族学院艺术系中国画专业,2005年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龙瑞高研班。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第七、八、九、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三届全国山水画展(获铜奖),第二届中国画展,“东方之韵——2003中国水墨成就展”。1997年被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评为“中国画坛百杰画家”;1999年获“中华世纪之光”提名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单位收藏;2005年获“自然与人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对比展”佳作奖:2006年入选“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名家双年展”,并多次在《美术》、《江苏画刊》、《国画家》、《荣宝斋》、《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刊物上被专题介绍。
-
且放胸臆云自开:关于宋玉增山水画的艺术发现
-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小说(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绘画作品
灵魂
中国传统文化
宋玉
发展历程
艺术发现
艺术创作
中国画
中国山水画
-
描述:
法国雕塑家罗丹讲,"世界上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理,在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从来不缺少画家,而是缺少能创造、有思想、有灵魂的艺术大家。尤其是现当代的艺术创作,在西方各种艺术思潮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愈加艰难,艺术创作出现了私密性并被冠之以灵魂探索的多元化倾向。而与此同时,总有一些智士达
-
丹朱园林的绿色使者:霍胜利
-
作者:
乔德清
来源:
政府法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广场
园林
长子县
彩虹桥
使者
中国山水画
山西省
-
描述:
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声,一支水柱喷薄而出;而四周的水雾洋洋洒洒,如同下凡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再透过朦胧的水帘,一座五彩缤纷的彩虹桥横跨在天际,一走进文化广场就能看到如此绚丽的恢弘景色。再遥望四周欲滴的翠绿,整个人仿佛置身在一副中国山水画中。在山西省长子县这样一座现代气息与古久风韵相融合的都市里,文化广场的建成再次为它添上了一笔浓重的彩墨。
-
郭泰来艳彩艺术展
-
作者:
暂无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碧山水
青绿山水
传统山水画
郭泰
艺术展
中国画
作品
中国山水画
宣纸
油画
-
描述:
在北京三里屯一个不起眼的宾馆,拾级而下到地下室,左转片刻看到一个题为"郭泰来美术馆"的大门。推开大门,遽然一惊。在干坪开外的巨大空间里,席地铺开数十张白色大幅宣纸,旁边无数调色盘渲染着五颜六色,其中三张宣纸已经勾勒出山水、树木、圆石的细节,尚未着色,显然是进行中的作品。大厅另一侧临墙整面搭着一张长台,台上笔墨纸砚齐全。郭泰来戴朴素的黑色镜框眼镜,柠檬黄外套配黄红相间的马甲,整个色调和身后的艳彩画作浑为一体。
-
油画风景与中国精神
-
作者:
杨飞云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油画艺术
艺术家
印象派
西方风景画
中国画
中国风
中国山水画
中国精神
中国油画
-
描述:
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早在隋代,就已出现独立的山水画,此后唐宋元明清伟大的山水画大师们表现自然和赞美自然,抒发内心,颐养性情,营造意境,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一千六百余年前,中国就已出现高度成熟的山水画理论,如南朝宗炳《画山水序》,其"畅神"与"澄怀味象"之重要,至今无可替代。中国山水画可谓人类绘画史上的一大奇观。西方的独立风景画出现比较晚,在我认识的范围里,透纳和康斯泰勃尔应该是比较早的风景油画艺术家。透纳的风景艺术有一种主题性、象征性和精神力量,康斯泰勃尔则在自然田园风光里加进了人文情怀,在此
-
从传统艺术精神的内核出发:咀嚼吴冠中关于风景画的三句话
-
作者:
王贵胜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散点透视
光色
山水画创作
构图
吴冠中
内核
传统艺术精神
中国画
中国山水画
-
描述:
吴冠中的风景画(包括油画、水墨画),直接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流派的影响,也继承了他的老师林风眠在水墨画上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实践成果,在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富于创造性,令人耳目一新。吴冠中关于"笔墨等于零"的论断,让人觉得他似乎对于传统是排斥的,其实仔细分析他的风景画,他的风景画与中国传统绘画有着割不断的血脉联系。画家乔十光在他的《谈漆论画》中谈到他的关于风景画的三句话,即"消灭天空,打到近景,不见阳光"。这不仅是吴冠中的绘画构图的经验之谈,更是他深谙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之后而作出的经典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