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试论唐代山水画与17世纪荷兰风景画
作者: 刘莉莉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早期山水画   中国传统绘画   山水画创作   艺术家   唐代   荷兰   西方风景画   新局面   自然山水   中国山水画  
描述: 20世纪以来,艺术在国际间的交流和碰撞日益显著。作为中国传统绘画门类的山水画将向什么方向发展,也是诸多艺术家们探索的课题。大多数人主张并实践了中西结合的道路,如张大千,李可染,潘大寿,吴冠中,他们多接受过西方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回国后企图将西方油画的理论、技巧融合于中国古典绘画之中,给中国绘画开创一个新局面。在山水画的创作方面,李可染可谓一位集大成者,他既保留了传统的构图、笔墨
浅谈陶瓷山水与国画山水的结合
作者: 马静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艺术创作   花鸟画   绘画技法   釉上彩   人物画   文化艺术   中国画   作品   发展   中国山水画  
描述: 陶瓷山水画的问世并发展至今,与中国画有着难解之缘。因为就目前的陶瓷艺术创作而言,其形式主流还是国画风格的。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涵来看,都是国画风格在陶瓷材质上的表现,或者说是以陶瓷材质为载体,以陶瓷的釉、颜料为表现手段,以国画
浅谈山水画在陶瓷中的表现
作者: 陈惠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中华民族   陶瓷   历史文化   文化传统   中国山水画  
描述: 1、中国山水画与陶瓷山水画的来源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光辉灿烂。隋唐以来历朝画家层出不穷,作品丰富多彩,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艺术哲理和美学思想,丰富了我们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隋、唐两代的水墨重彩
崔振宽作品
作者: 崔振宽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风景   中国画展   作品展   中国艺术   中国山水画   中国美术   改革开放30年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作品曾参加第六、八、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百年中国画展”,第一、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获艺术奖),“中国当代艺术欧洲巡回展”“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展”“中国美术60年·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大展”“联合国世界公务员日——中国艺术大展”等。
崔振宽:《胡杨》之一
作者: 崔振宽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风景   中国画展   中国艺术   《胡杨》   中国山水画   中国美术   改革开放30年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作品曾参加第六、八、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百年中国画展”,第一、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获艺术奖),“中国当代艺术欧洲巡回展”“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展”“中国美术60年-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大展”“联合国世界公务员日——中国艺术大展”等。
逾中西之界 合古今之境 李伟广的山水油画
作者: 辛欣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和谐共处   现代山水画   艺术家   油画材料   艺术创作   自然景观   中国画   艺术语言   中国山水画   自然万物  
描述: 自先贤孔子的"仁者乐水,智者乐山"思想开始,中国人在心底已经形成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修为意识,也形成了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观念,山水画作为描绘自然景观的中国画种类,从魏晋时成为独立的画科,到五代、宋,山水画逐渐走向成熟,从明清山水之变到近现代山水画的多元与变革,已
2010年中国书画,油画权力榜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和谐共处   现代山水画   艺术家   油画材料   艺术创作   自然景观   中国画   艺术语言   中国山水画   自然万物  
描述: 2010年中国书画,油画权力榜
2011年中国书画\油画权力榜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和谐共处   现代山水画   艺术家   油画材料   艺术创作   自然景观   中国画   艺术语言   中国山水画   自然万物  
描述: 全文内容为图片,请点击下面的按钮查看图片
当代“笔墨”谈
作者: 龚梦旻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98年   美术界   油画风景   当代   中国画   “笔墨”   中国山水画   发表论文  
描述: 1992年,吴冠中在香港《明报周刊》发表了一篇在美术界引起广泛注意的文章《笔墨等于零》。其“笔墨等于零”的观点在媒体的渲染、传播之中,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画“笔墨”的大讨论。万青力在《名家翰墨》发表文蠹《无笔无墨等于零》以示不同的意见。哪怕在6年之后,有关于“笔墨”的探讨依然不绝于耳。张仃在1998年的北京“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大展”研讨会上发表论文《守住中国画的底线》,就“笔墨等于零”的问题予以正面回应,并提出了高于“笔墨”的另一个层面上的重要问题,这就是中国画的底线问题,进而也引发了几乎绵延至今的一系列关于“笔墨”的讨论。
中国山水画的造型观念
作者: 代青全   熊菁菁   来源: 艺术教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师造化   造型   图式   中国山水画  
描述: 造型,其本意是创造物体的形象,是占有一定的空间并构成美感的形象,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相对于人物画和花鸟画都更为系统一些,无论在技法的传承上,还是文化思想的变迁上,都能形成一条明显的文化脉络,拥有了属于自身特有的图式面貌。"心师造化"是中国山水画造型观念的理论向导,即以书写性的线条变化游于山水之中,以游艺的精神状态贯穿于万物之中,书法的笔意与画意相合产生生动的气韵格调,从内心的书写情怀中去挖掘人文的精神气质。
< 1 2 3 ... 10 11 12 ... 22 23 2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