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华民】搜索到相关结果 53 条
-
没有雕塑艺术的国度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国度
米开朗基罗
当代中国
文化艺术
雕塑艺术
-
描述:
尽管这块被叫做中华民族的人连续统治了数千年的土地确有很多方面令我们汗颜,但如果要靠文化艺术的角斗来决定文明的高低,我们会选择雕塑一一中国必败无疑。 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见公元前400余年
-
藏界新事 视野纵横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国度
米开朗基罗
当代中国
文化艺术
雕塑艺术
-
描述:
鸦片战争以来近现代革命历史文物近1 5万件,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的馆藏品就有2224件,如太平天国洪秀全的玉玺、清帝宣统退位诏书、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全译本、李大钊遇害时的绞架、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手稿
-
针夺天工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国度
米开朗基罗
当代中国
文化艺术
雕塑艺术
-
描述:
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新疆大山水研究会副会长。 1 987年,作品《野炊》获全军美术书画展览三等奖。1 989年,其毕业作品《风雨过后云未停》获二等奖。1992年,作品《沂河源头》获全国
-
藏事短信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国度
米开朗基罗
当代中国
文化艺术
雕塑艺术
-
描述:
的可能性极大。法国警方已逮捕坎蒂尼博物馆最有嫌疑的一名守夜人。 ■201 0年世界十佳艺术展出炉 英国《泰晤士报》向大众推荐了2010年世界十佳艺术展,它们包括德国法兰克福施泰德
-
评估与思考
-
作者:
王镛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五六十年代
历史题材
命题创作
当代中国
中国画
美术创作
作品
人物形象
油画
-
描述:
2005年至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简称"创作工程")现已竣工。五年来,我作为"创作工程"艺术委员会的委员之一,参与了工程实施的全过程,竣工后既感到轻松和欣慰,又开始冷静地评估与思考。从"创作工程作品展"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巡回展出的效果来看,广大观众的反响是热烈的,媒体的报道是积极的,但我也听到不少批评和质疑的声音。如何评估"创作工程"的价值?国家斥巨资赞助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是否值得?今天的创作比20世纪
-
雕塑草稿的审美特征和研究价值
-
作者:
滕小松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草稿
审美
中国历史文化
价值
特征和
雕塑
中国美术
-
描述:
冬去春来,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对善于打点农事的中华民族,春天无疑是未来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那么,美术学的春天又该如何运筹,这将检验当下一代学人的所思所为。我们的立足点当然是中国美术学的历史
-
民族意志的独特表达:张敏杰艺术作品解读
-
作者:
邹跃进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传统中国
形象
艺术作品
艺术家
表达
创作
版画
文化观念
作品解读
-
描述: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张敏杰就同时在多条艺术战线上——油画、版画、雕塑作战,并都取得了可喜的艺术成就。本文将集中阐释他的版画和油画艺术及其文化意味,以揭示他的作品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张敏杰艺术作品的重要特征是对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并通过艺术形象、题材和语言的独特性,给予准确而又
-
漫谈中美建交30周年纪念雕塑
-
作者:
胡春良
来源:
铸造工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亚特兰大
中国大陆
专业人士
大专院校
当代中国
北京市
雕塑
-
描述:
美建交30周年,以艺术的形式进行两国和平友好互动,宣扬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价值观与当代中国建设和谐世界的心愿,受到中美两国使领馆、友好城市、艺术组织及侨领的支持,完成了大型公共艺术在相关城市的落地立项与顺利进行.
-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象展现:周卫《本土性油画》艺术阐释
-
作者:
程义伟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神的形象
油画家
民族精神
艺术
阐释
本土性
油画创作
-
描述:
周卫,是位根植于辽宁黑土地,在辽宁乃至全国美术界都颇有影响的著名油画家。在周卫油画创作中,无论是作为民族场景还是作为民族对象,在周卫的油画笔下,他都直接地用色彩去描绘,集中地探询民族精神世界,而他在整个油画创作中最精彩
-
陶器“产成”天下走:记景德镇陶瓷学院院长周健儿
-
作者:
吴本荣
程磊
来源: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陶器
学院
陶瓷艺术
景德镇陶瓷
院长
-
描述:
“景德产佳瓷,产瓷不产手,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一句古诗记录一段历史,千百年来,景德镇代表着陶瓷艺术的最高成就,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写下了光辉的一章。而在今天,时代赋予了陶瓷新的功能含义,它不再只是供人把玩的稀有品,而是走下“高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