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华民】搜索到相关结果 56 条
-
舞蹈:读张敏杰作品
-
作者:
邹跃进
来源:
今日艺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现实主义
艺术展
艺术作品
艺术家
表达
新生代
历史与现实
双年展
文化观念
-
描述:
张敏杰1959年出生于河北唐山1990年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联合展览:1986年第9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中国·北京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北京大陆青年版画家大展中华台北1993年第二届高知国际版画三年展日本·高知1995年第六届大阪国际雕塑三年展日本·大阪1996年波特兰博物馆国际版画邀请展美国·波特兰1997年第七届大阪国际版画三年展日本·大阪亚洲绘画艺术邀请展日本·大阪1998年第三届神奈川国际版画三年展日本·横滨1999年第3届洞爷村国际雕塑三年展日本·北海道油画CHINA46,中国当代艺术展澳大利亚·墨尔本
-
为时代高歌 为改革添彩
-
作者:
张民翔
来源:
当代戏剧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历史
高歌
改革开放
礼花
受益者
参与者
伟大复兴
-
描述:
蓦然回首,光阴荏苒,今年已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在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十年里,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是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三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溅起的一朵浪花,而改革开放这三十年,却为历史
-
韩美林 文化里有民族尊严
-
作者:
肖莹
来源:
环球人物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尊严
国学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美林
人民大会堂
艺术家
北京奥运会会徽
中国
城市
全球通
-
描述:
韩美林,当代首屈一指的工艺美术大家,其绘画和雕塑作品把东西方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人民大会堂悬挂有他的巨幅国画,他还主持设计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和吉祥物。
-
《民族魂》(油画)
-
作者:
蔡振辉
来源:
晚霞(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全世界
艺术家
抗震救灾
中国人民
油画
-
描述:
5·12汶川大地震,震撼了全中国和全世界,但是,中国人民没有被震倒,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华民族更团结更坚强。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全国艺术家也拿起手中的笔投入到这场战斗中。
-
唐代雕塑的典范——龙门石窟奉天寺
-
作者:
张铁骊
任洪丽
来源:
神州民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经》
中国品牌
中华民族文化
民族魂
湖田窑
审美价值
北宋
主观意识
-
描述:
唐代雕塑的典范——龙门石窟奉天寺
-
梦里新中式 秋风格格装 格格08秋冬款发布
-
作者:
暂无
来源:
时尚北京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中华民族
华夏文明
中式服装
丝绸之路
发布
流行时尚
古老文明
格格
和谐
-
描述:
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又追逐流行时尚的你,一定不会忘记格格在今年春夏推出的寄托着喜庆与祥和,民俗与文化的中国红;具有一种历史美感,象征文明与创造的青花瓷;生机与希望,大自然所赋予的,代表和谐
-
从文艺作品关注民生、倡导和谐谈起 油画《农家乐》赏析
-
作者:
弓振江
来源:
躬耕(天下豫商)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包饺子
文艺作品
劳动人民
洗衣机
农家乐
作品创作
和谐
关注民生
油画
-
描述:
提到韩野教授,也许很多人都不陌生,凡看到过他的油画《农家乐》的人都会有一种过目难忘的亲切感。记得二十多年前,当此画在中国最权威的《美术》杂志上发表后,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迅速传遍了。今天,当许多过来人再度重温经典之时,许多往事仍历历在目。可以
-
“油画民族化”的误区
-
作者:
董险峰
来源:
内蒙古艺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民族文化精神
油画民族化
中国民族
民族精神
误区
优秀作品
民族性
民族风格
中国油画
-
描述: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油画民族化的问题有许多专家学者进行过探索研究,争论的焦点就是中国油画的道路是否应该按照民族化的方向发展。期间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油画作品和一些文章,都与油画民族化相关联,并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的。
-
流失海外文物如何认祖归宗
-
作者:
李力谦
来源:
中国律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科技水平
哲学理念
海外
中国人
世界强国
流失
文物
-
描述:
理念的书画、雕塑、瓷器和玉器等。文物上凝结了先辈的智慧与才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载体.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
从中国书画的笔墨精神说起:谈当代工笔画用线中的“骨法用笔”
-
作者:
尹沧海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艺术实践
中国文化
工笔画
用线
笔墨精神
中国书画
骨法用笔
-
描述:
中国画有工笔和写意之分,长期以来,由于文人画的影响,一直存在以写意为高雅,以工笔为匠气的偏见,这种情况直到近代方有所改观。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工笔画的复兴是不争的事实,现在从事工笔画创作的画家队伍日益庞大,各种大展的参展作品和获奖作品中工笔画所占比重也日益增加。然而,当前工笔画创作固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但也潜存着诸多妨碍其健康发展的负面因素。过分靠近日本画的倾向曾经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困扰着中国工笔画的发展,近年来出现的新工笔,在给我们带来全新审美愉悦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如缺乏传统内蕴、过分追求视觉效应、从内部消解传统文化之类的争论。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促进中国工笔画的健康发展,我刊本期特开设专栏,邀请部分理论家与画家,对当前工笔画的热点问题与现象进行讨论,从理论层面探讨工笔画的发展方向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并引发进一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