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华民】搜索到相关结果 29 条
-
小切口呼应大主题 一滴水折射出阳光
-
作者:
刘沁娟
来源:
网络传播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匠人
争鸣
文明进程
中华民族
制造大国
共鸣
苏州园林
制造强国
-
描述:
扶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杨小军的空心挂面也搭上了电商扶贫的“顺风车”; …… 2017全国两会前夕,中央网信办联合国务院扶贫办主办的脱贫攻坚大型网络主题活动在贵州、云南、广西、湖南、甘肃、宁夏六省区同步展开。
-
中国传统雕塑──瓷雕艺术之美
-
作者:
陈孝堆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瓷雕艺术
文化素养
审美意识
情理相融
艺术形态
中国美术史
传统雕塑
-
描述:
无论中国美术史怎样的变迁,瑰丽的艺术形态怎样的变化,但艺术的本体——对艺术情理相融的人性心理,还是很好的被保留着。传统雕塑作为艺术中的一大门类,它是融汇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哲学思想的完整艺术体系,简约、以线入体、意境造型是其在造型上极其鲜明的特点。
-
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
作者:
彭东昱
来源:
中国人大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端午节
文化认同感
甘肃农村
粽子
癞蛤蟆
保护和传承
包裹
-
描述:
“小时的记忆里,我家乡甘肃农村过端午节,是饶有趣味的。挂艾草,插杨柳,戴五彩缕,戴荷包,捉癞蛤蟆。就是不吃粽子而吃五月糕。和南方琳琅满目的粽子比起来,它是那样的简约,没有粽叶的包裹,但味道和小枣粽子是一样的,同样留下美好的回忆。”这段话摘自陶立璠的一篇微博《别小看了端午粽子》。陶先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在他的文字中,端午节充满了浓浓的家乡味、中国情。中国的端午节已经进入国家非物
-
象生石雕的自然属性和个性特征
-
作者:
刘恩同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梁思成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石器时代
自然属性
秀美山川
石雕艺术
个性特征
雕塑
-
描述:
石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源远流长,大至祖国的秀美山川之地,小至案几陈设及掌中把玩件无不见它的踪迹。梁思成在《中国雕塑史》中说:"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盖在先民穴居野处之时,必先凿石为器
-
澄明秀逸的写意性——谈章文浩的油画
-
作者:
沈行工
来源:
学术评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风尚
中华民族
社会效果
高尚情操
社会主义
人体美术
民族习惯
各民族
美术作品
雕塑
-
描述:
以《桔子红了》《秋雨后的山谷》《静静的山林》等作品为代表的一批风景油画是章文浩近期的创作成果,这些作品构图简洁而饱满,色调沉稳而明丽,用笔则流畅轻快,画面情韵盎然,充分显示出作者的绘画功底和审美追求,也可以说是集中展现了章文浩油画作品的艺术风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些作品大都是以直面自然即景写生的方式进行创作的。事实上,这些年来章文浩有相当多的优秀作品是这样完成的。每
-
丹墨凝心路未央
-
作者:
周中耀
来源:
中华书画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工笔花鸟
传统文脉
精神情感
文化底蕴
大自然
-
描述:
纵览历史长河,历数中华遗产,工笔花鸟为奇葩一枝,立科于唐,成熟于五代,极盛于北宋,历代传承延续。其以特有艺语,映大自然花鸟草虫及人之精神情感,悠然呈现中华民族传统文脉与文化底蕴。历代花鸟画大家精妙绝伦的笔墨,令人目愉心悦,顿生慕意。余虽少小孤贫,业无专攻,
-
指尖“芭蕾舞”千态百味生——平遥泥人雕塑作品赏析
-
作者:
丁琳
来源:
科学之友(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作品赏析
芭蕾舞
艺术形象
雕塑艺术
文化积淀
平遥
视觉艺术
-
描述:
是人、土地和自然的故事,是每个人心灵的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长河之中,它以其简单原始的材料——泥土,塑造出诸多的艺术形象,记载了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为我们呈现出一个
-
“疯狂”的瓶子——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青花奇缘
-
作者:
张远
来源:
科学大观园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绘画作品
创作手段
主要题材
浅释
宝贵财富
民族特色
艺术领域
中国画
独特魅力
-
描述:
300年前的1717年,奉奥古斯都二世之命,600名全副武装的萨克森龙骑兵,在德国城市德累斯顿集合完毕,开拔前往普鲁士。这些后来让拿破仑胆寒的精锐部队,这一次出发,并没有作战任务。他们被奥古斯都二世选中为“交换物”,用以换取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收藏的百余件中国瓷器。这批青花大瓶也因此得名“龙骑士瓶”。
-
《丝路新语》
-
作者:
冯绍华
来源:
景德镇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审美特征
艺术陶瓷
景德镇
文化传统
审美意识
工艺品
瓷质
-
描述:
《丝路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