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日期:2017.01.01 点击数:6

【类型】期刊

【作者】彭东昱 

【刊名】中国人大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端午节 文化认同感 甘肃农村 粽子 癞蛤蟆 保护和传承 包裹

【摘要】“小时的记忆里,我家乡甘肃农村过端午节,是饶有趣味的。挂艾草,插杨柳,戴五彩缕,戴荷包,捉癞蛤蟆。就是不吃粽子而吃五月糕。和南方琳琅满目的粽子比起来,它是那样的简约,没有粽叶的包裹,但味道和小枣粽子是一样的,同样留下美好的回忆。”这段话摘自陶立璠的一篇微博《别小看了端午粽子》。陶先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在他的文字中,端午节充满了浓浓的家乡味、中国情。中国的端午节已经进入国家非物

【年份】2017

【期号】第24期

【页码】28-29

【作者单位】《中国人大》编辑部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