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雕塑 彼岸
作者: 宋小鸿   来源: 散文百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审美观念   文化内涵   政治文化思想   中国   哲学思想   意识觉醒   现代雕塑  
描述: 雕塑 彼岸
不断探索 愈变愈奇:读谭正的雕塑作品
作者: 李明   谭正   来源: 厦门航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社会经济投入   不断探索   手法   艺术家   个性化   艺术创作   雕塑家   作品   公共艺术  
描述: 个性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所以,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必定如石涛主张的"一知其法,即工于化",不断变法国新。但是,作为公共艺术的雕塑由于通常伴随巨大的社会经济投入,作品被赋予了社会政治、文化、宗教等各种功能,使得雕塑家的个性化表达受到很大的制约。谭正却似乎是一个例外,细读他的作品,无一不透露出强烈的个性。
谁让历史闭上了眼睛
作者: 秦晓鹰   来源: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色经典   历史虚无主义   中华民族   眼睛   纪念碑   正史   文化史   地位   历史上   态度  
描述: 在多数中国人的印象中,首都天安门广场上的纪念碑浮雕是刘开渠先生设计并创作的。虽然细想起来,刘先生从来也未说过如此庞大的艺术工程是他一人所为。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印象呢?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见到纪念碑的另一位创作者著名画家、木刻家彦涵。通过他的娓娓道来,我才知道,这些在共和国现代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美术作品,其创作、制作工程不下几十人。而当时负责组织、协调这项艺术工程的领导者也有多人。其中美术创作组的组长为郑振铎、副组长为刘开渠、彦涵,名誉副组长为吴作人。八块浮雕就有八名美术家、八名雕刻家和十几名助手参加,其中多数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已经十分著名的画家、雕塑家,如艾中信、王式廓等,而将画稿、石膏模型“化”为石雕又离不开几十名工匠,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中国河北曲阳人氏。他们祖祖辈辈以石雕为生,金水桥上的汉白玉栏杆就是此辈先人所为。
扫眉才子知多少
作者: 万本修   来源: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李清照   语言   白描手法   女子   中国妇女   东风   易安   文学史   居士  
描述: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民族,中国妇女向来聪颖好学,才气横溢,在文学史上誉为“扫眉才子”者比比皆是。扫眉才子,指有文才的女子。“扫眉才子笔玲珑,蓑笠寻诗白雪中;絮不沾泥心已老,任他风蝶笑东风
李仁清:重现中华民族文化经典
作者: 狮河   来源: 新天地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文化经典   纪录片   采访对象  
描述: "先用小牙刷扫除碑刻上浮土,后用棕刷刷上宣纸,再手持剪刀沿浮雕高处与低处交界部分剪开……"深秋的深山里,李仁清在一处清代浮雕石刻前,时而站立、时而半蹲,手把手为学员传授高浮雕传拓技艺.
李仁清:重现中华民族文化经典李仁清:重现中华民族文化经典
作者: 狮河   来源: 新天地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文化经典   纪录片   采访对象  
描述: 年近花甲的李仁清凭着高浮雕传拓技艺成为纪录片《大国工匠》的采访对象之一。李仁清谦逊地说,只是在"打刷声中传承古老文明"。"先用小牙刷扫除碑刻上浮土,后用棕刷刷上宣纸,再手持剪刀沿浮雕高处与低处交界部分剪开……"深秋的深山里,李仁清在一处清代浮雕石刻前,时而站立、时而半蹲,手把手为学员传授高浮雕传拓技艺。"李仁清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18岁时,李仁清正在河南商城县读高二。一位在郑州从事古建修复工作的亲戚回家探亲,家人请求他把李仁清带到郑州学
中国油画的当代性
作者: 林永康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中华民族   优秀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艺术   艺术作品   当代性   东西方艺术   民族性   中国当代   中国油画  
描述: 艺术历来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中西方的文化传统有着很大的差异。但不论东方还是西方的优秀文化传统都应继承和发扬。文化传统在当代仍然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油画是西方艺术特有的语言,西方油画注重"外美"、重写实,直接描写现实生活与大自然,从中寻找艺术的
演出预告
作者: 暂无 来源: 舞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20世纪   文化形态   泥塑艺术家   民间知识分子   演出   情感纠葛   民族知识分子  
描述: ,展示出中华民族民间知识分子高尚的人文情操和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特有的风骨。舞剧还大胆运用了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时空、人物转换富有创意。
诗文基础与国画:国画问题三人谈
作者: 赵亭人   李鸿照   子仁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文   中华民族文化   文化追求   国画   文化特色   艺术   基础结构   文化基础  
描述: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表率,国画一直是立足于文化基础之上来彰显其基本特征和文化追求的。不消说,诗文是这个厚实的基础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此也构成了一个独具文化特色的视角。然而从这一视角来观察
窗前的葵花:记著名油画家卫天霖
作者: 英帆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母体文化   油画家   传统工艺   故土情结   文化建设   卫天霖   中国美术   个体需要  
描述: 的域外风情,并为之投入深沉细腻的思乡之情。反之,我们又该如何近距离地看待曾经与先祖们朝夕不离、而今已显得有些陌生的传统呢?本期[案边点滴]栏目将从雕漆这一传统工艺切入话题,希望由此引发切合文化之道的思考,更希望有助于文化建设的务实行动。毕竟,中华民族开拓的文化新局包括了每个个体需要承担的历史责任。
< 1 2 3 4 5 ... 52 53 5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