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个体工匠】搜索到相关结果 1 条
-
隋唐佛教雕塑艺术的公共客观性与主观性
-
作者:
杜冬梅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文化
主观性
隋唐
麦积山石窟
个体工匠
佛教雕塑
雕塑艺术
客观性
-
描述:
隋唐佛教雕塑伴随着佛教文化在我国的传播达到了鼎盛,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抑或是工艺都是前所未有的.隋唐佛教雕塑的建造不仅仅是统治阶级的主权体现,更是大众思想情感的共振,这方面有别于以往的雕塑建造;孙振华先生曾有这样的描述:唐代佛像不仅有官方的工匠制作,连个体工匠也有大量制作佛像出售①.佛教雕塑这一时期即在空间上得到巨大的膨胀: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河北南北响堂山石窟、山东云门山石窟、龙门石窟和天龙山石窟等众多的佛教石窟雕塑相继开凿丰富,又在审美意识上获得了极大的突破.隋唐佛教雕塑不再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而是一种人民群众对于生命诉求的一种情感表达,雕塑的客观空间共享与劳动者的主观情感参与体现了当时代下佛教雕塑艺术的公共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