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潘霞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评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专业   艺术系   工笔画   美术家协会   贵州省   工笔重彩画   协会会员   贵州师范大学  
描述: 1973年生,壮族。1995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教育专业。现为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女美术家协会理事,贵州美术家协会工笔画研究会理事,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
古法入笔创新意 技道融合展气象——杨梦龙的书画艺术
作者: 李晶   来源: 艺术评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象   书画艺术   新意   协会会员   中国人才   古法   专业委员会   副主席  
描述: 、中国美术家交流协会副主席、中国人事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才书画研修中心评委、中国文物学会书画雕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贵
邓立海油画作品
作者: 邓立海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南大学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油画技法   硕士研究生   协会会员   油画作品   访问学者   美术家  
描述: 邓立海,男,1983年生于湖南,现任教于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南大学油画技法硕士研究生、访问学者,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山西大同大学美术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雕塑专业为例
作者: 申永红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特色专业   雕塑   景观  
描述: 大同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雕塑遗产文明,为大同地方院校雕塑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实践提供了优质条件,从而为美术专业的发展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
从徐悲鸿油画的修复看“养在深闺”的馆藏
作者: 徐冀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预防性保护   布面油画   科学性质   《愚公移山》   主场优势   调色油   扣关   田横五百士   修复专家  
描述: 作为北京徐悲鸿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笔者常常要面对一些暂时无法向公众开放的藏品。我馆藏有徐悲鸿油画作品近120幅,这些气势磅礴的力作与他数以千计的国画和素描相比数量虽少,却弥足珍贵。但由于年代久远,又有很长一段时间被放置在故宫南朝房,缺乏维护,故损失严重。因此,这些作品成为名符其实的"养在深闺"的藏品。
“养在深闺无人知”的馆藏品——从徐悲鸿油画的修复看“养在深闺”的馆藏
作者: 徐囊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书馆建设   专业人士   学术研究   修复   馆藏品   文化景观   徐悲鸿   油画  
描述: 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档案馆等,既是历史、艺术品的保存和收藏平台,又承担着为专业人士提供学术研究支持和咨询的重任。目前,遍地开花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建设,更成为现代都市中一道新的文化景观
工谨与意写——安佳彩墨工笔人物画的艺术探求
作者: 尚辉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艺术系   中国画专业   美术家协会   北京服装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   探求   审查委员会  
描述: 委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副院长、秘书长,中国女画家协会副秘书长。
清和雅赏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专业指导委员会   和雅   研究生导师   1968年   工笔花鸟画   中国当代   安徽大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  
描述: 陈林 1968年出生,安徽合肥人。200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现任安徽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出版
故宫专家解析“明代青花之冠”
作者: 陆静   卢展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大罐   三十周年   港元   明代   专家   香港佳士得   故宫   解析  
描述: 日前,在香港佳士得2016春拍“三十周年志庆拍卖:世纪珍藏”中,一件明宣德青花五爪云龙纹大罐由2200万港元起拍,以1.2亿港元落槌。该件宣德青花大罐所绘龙纹苍劲老辣、气势撼人。尤其是此大罐上所绘龙
吴为山:写意雕塑的核心是文化自信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实践   重新认识   专家学者   写意雕塑   文化自信   文化影响力   吴为山   中国精神  
描述: 18年前,笔者提出“写意雕塑”这一概念时曾引起过众多的争议,但经过这些年人们对于传统的重新认识与反思,以及创作实践的佐证,该概念已为更多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所认同,更多的是对其内涵和意义所对应的中国精神、中华美学精神的理解,对如何建立中国雕塑艺术在国际的文化影响力的认识。近年来
< 1 2 3 ... 14 15 16 ... 39 40 4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