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在艺术中生活,为生活而设计——对话著名跨界艺术家王小慧
作者: 余梦醒   来源: 中国广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慧应   永远年轻   这一天   艺术景观   日常化   上榜品牌   无人驾驶汽车   新媒体艺术   红丝带   《中国广告》  
描述: 设计要考量很多东西,实用、审美、环保、性价比等,而面向未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一袭黑裙,一套自己设计的时尚又独特的首饰,出现在我们视线中的王小慧总是如此优雅从容,时间并没有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迹,即使在喧闹的人群中,我们也总能从她身上感受到岁月静好的意味。但在这优雅迷人的身体里还有一颗永远年轻且热烈的心,作为一名跨界艺术家,王小慧的工作没有界限,除了摄影、影像、设计、装置、雕塑、新媒体艺术之外,她还从事写作,2016年的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
“同一个祝愿”关注环保:中、美两国小朋友互赠巨幅绘画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国家地理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保   美国   《中国国家地理》   世界公园   雕塑公园   绘画   基金会  
描述: 由1000多名美国小朋友和中国小朋友分别创作的80平方米巨幅环保绘画和“极地生灵”绘画,4月19日在北京国际雕塑公园进行了互赠. 这个以“同一个祝愿”为主题的“巨幅环保绘画互赠仪式”,是由美国怀兰基金会(WYLAND FOUNDATION)发起并与《中国国家地理》影视中心、美国海洋世界公园(SeaWorld,United State)、北京国际雕塑公园一起主办,
王继平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河北师范大学   《美术观察》   河北农业大学   美术家协会   作品发表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协会会员   《中国书画报》  
描述: 王继平,1961年生.河北获鹿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硕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交流院研究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作品发表于《美术观察》、《收藏》、《艺术界》、《中国书画报》等学术刊物。出版《水墨新象——王继平作品集》、《墨彩风韵——王继平巡回画展作品集》等多部专著。
闲读偶记
作者: 周同宾   来源: 新闻爱好者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小说史略》   散文选本   自然界   运动力   普里什文   散文诗   鸟兽草木之名   大森林   《世说新语》   大自然  
描述: 《林中水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前苏联作家米·普里什文的散文选集(他的作品也常被倡导散文诗的人拉到散文诗范围中去).书名就诱人,那清新的文字,确像大森林中的流泉和露珠一样玲珑剔透,晶莹可爱.
新闻采访权是否记者证持有者的专利
作者: 刘海明   来源: 新闻记者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记者证   事件   新闻采访权   持有者   个人行为   专利   《中国贸易报》  
描述: 2007年1月10日,《中国贸易报》山西大同记者站的兰成长等两人到该市浑源县一家“黑煤窑”采访。因他们只有《中国贸易报》出具的采访介绍
当“兼职记者”的感觉:好爽!
作者: 田伯韬   来源: 新闻前哨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闻报道   兼职记者   通讯员   《中国改革报》  
描述: 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并不是专业新闻工作者,充其量不过一名通讯员而已。但我却真切体味到当“兼职记者”的感觉——真爽!这份特殊的“第二职业”,在我将近20年的工作履历里,无数次地带来许许多多的欣喜与畅快,给我业余生活的调色板,涂抹上五彩斑斓的美丽画卷,留下了艰辛跋涉的奋斗足迹。
关于袁侃的《中国戏剧》系列研究
作者: 庾凯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雕   雕塑作品   见山不是山   明暗   玻璃钢   笔触   油画   《中国戏剧》  
描述: 观看袁侃的雕塑系列作品《中国戏剧》时,总感觉其中蕴含着一些“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味道。这个系列目前已经完成的九件雕塑作品全部采用了玻璃钢材质,但是观感上却带有木雕的形态;同时,这些雕塑虽然属于上色雕塑,色彩并不均匀,而是呈现出油画般的笔触和明暗效果。于是,我忍不住想要追究一下他在雕塑形式的实验中又找到了哪些新的突破点?
传统、当代,我对两边都很迷恋:对话韩峰
作者: ArtChina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制造》   迷恋   韩峰   “中国制造”   当代   传统中国画   工业制品   对话  
描述: 艺术当代(以下简称“艺”):我们之前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你2005年前后开始的《中国制造》系列,那是用绢本工笔小品的形式来为“中国制造”的日常生活中的工业制品所做的“写真”,既有着传统中国画的某种形式因子,也有着对现代商业文明与都市社会的思考。在后来的《美好时光》系列中,这种对当下的都市生活的关注从“物”转移到了“人”,至少是“人偶”,这种转变背后有着怎样的思考?
传统、当代,我对两边都很迷恋
作者: ArtChina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制造》   迷恋   韩峰   “中国制造”   当代   传统中国画   工业制品   对话  
描述: 艺术当代(以下简称“艺”):我们之前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你2005年前后开始的《中国制造》系列,那是用绢本工笔小品的形式来为“中国制造”的日常生活中的工业制品所做的“写真”,既有着传统中国回的某种形式因子,也有着对现代商业文明与都市社会的思考。在后来的《美好时光》系列中,这种对当下的都市生活的关注从“物”转移到了“人”,至少是“人偶”,这种转变背后有着怎样的思考? 韩峰(以下简称“韩”):《中国制造》表面上关注的是我们生活中的产品,但实质上我担心的是整个社会创造力的丧失。
当代绘画意识与毕业创作——《西安视变》展览的启示
作者: 郭涛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毕业生   毕业创作   《中国日报》   绘画意识   艺术中心   中央美术学院   西安   中国油画   当代绘画  
描述: 由维网策划,炎黄艺术中心、西安美术学院主办的《西安视变——来自西部的艺术新锐》展览,9月10日在北京炎黄艺术中心闭幕。此次展览,西安美院油画系19位2002届毕业生参加展出作品57件。这些参展作品具有清新、纯情的探索风格,受到美术界的极大关注。
< 1 2 3 ... 15 16 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