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形式的差异 共同的“文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流形态   命题   油画家   释读   艺术家   “八五新潮”   绘画   社会现实主义  
描述: 原始艺术同源共生,文学与音乐这两种艺术形式不仅同源共生,还相互渗透,他们唯一的差异仅在于所运用的表现载体不同:文学以文字为表现载体,而音乐则以声音为表现载体。本文旨在通过两种不同的文化载体所承载的相同的文化内涵这个角度来分析诗歌《希腊古瓮颂》和歌曲《青花瓷》,虽前者借助文字以文学的形式,后者借助声音以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作品,但二者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却存在相同之处,以此揭示出文学艺术内涵的相通性及动态性。 一 约翰·济慈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诗人之一。作为一名天才诗人,在不到十年诗歌创作生涯中,他写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诗作。1819年,作者曾因1818年发表的神话诗《恩底弥翁》,而遭受着当时评论家的攻讦,在思想上情感上甚至生活上都处于困难时期,但这段时期也正是作者创作最丰富的时期,正是在这个时期,济慈创作出了被评论家认为是他最优秀也最成熟的文学作品——诗颂。从济慈的大部分颂诗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他所提出的著名的美学理论,即“消极能力”,“就是诗人在创作时应忘却自己的存在,完全沉浸在对诗歌主题的感受中,接受一切神秘与不可知的事物而不刨根问底”①。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