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美林的世界——韩美林80大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 魏聪聪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the   沉浸式   历史   鲍威尔   大黄   威廉姆斯   伦敦   白话  
描述: 韩美林是我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实践者和开拓者之一。在其跨门类的艺术探索中,始终植根中华沃土,围绕传统文化内核,深入民间和生活,创作了一批富有传统文化元素和民族艺术精神,兼具现代审美理念的作品,彰显了其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美林的世界·韩美林80大展"作为韩美林世界巡回展的第二个展览,是继威尼斯展览之后,巴黎展览之前的中间一站,适逢中国农历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更是引起了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展览通过其水墨、雕塑、铁艺、陶瓷、紫砂、木雕、影像等
海伦·马尔腾个展开幕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the   苏黎世   复杂性   装置作品   雕塑   美术馆  
描述: 海伦·马尔腾个展“Aimost the Exact Shape of Florida”近日在苏黎世美术馆开幕。海伦·马尔腾(Helen Marten)1985年出生于英国,现生活并工作在伦敦。此次展览中展出了一批新作,作品使用媒介的复杂性(从雕塑到墙面、地板作品)交织于一件综合的装置作品中。
平视观看下的人文关怀解读——谈王伯勋的“写意重彩”创作
作者: 凌杰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the   苏黎世   复杂性   装置作品   雕塑   美术馆  
描述: 青年画家王伯勋出生于1975年,本科、硕士、博士皆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已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多年的学院学习使他成为了实至名归的"学者型画家",他认真钻研绘画,提出了"写意重彩"的新主张,认真探求壁上绘画向现当代架上绘画转变的方向。本文将从王伯勋的两个系列作品入手,从画面的形式构建、创作的心理层面和现实的人文关怀实现的角度,分析艺术家是如何利用身边题材,结合写意重彩创作完成"平视观看"和人文关怀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
作者: 王洁   来源: 山海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学习   股票市场   刘重德   英汉颜色词   things   yellow   学习过程   汉语学习者   许余龙   something  
描述: 本文对英语和汉语中表达主要颜色红、黄、黑、蓝、绿、白的词汇在文化内涵上进行了对比,发现了不同颜色词在文化内涵上或相近或相异的含义,提醒英语和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对语言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和掌握,以提高语言学习水平。一、引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颜色,颜色的存在造就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愉悦了人类的感官,美化了人类的生活。颜色词是指描述世间万物色彩的词汇。在英语和汉语中,颜色词的数量和重要性都不容小觑。据统计,汉语中描述
Li2O-Nb2O5-TiO2体系M-相研究
作者: 艾凡荣   丁银忠   杨俊瑞   王相惠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3yTix+4yO3   Roth/Grey模型   晶胞参数   x   yNb1   Li1+x  
描述: 利用M-相的Roth/Grey模型和XRD数据计算出M-相的晶胞参数、米勒指数l的分裂因子δ,并精修了组成为x=0.1、y=0.1(LiNb0.6Ti0.5O3)样品的XRD特征谱线数据;以此进一步
TOPICS OF TRUTH,KINDNESS AND AESTHETICS IN CHINESE EDUCATION1
作者: 龚丹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the   chinese   truth   education   in   meaning   and   of   aesthetics   kindness  
描述: explore "Truth","Kindness" and "Aesthetics" in Chinese education.This article is meant to explore
小型介质同轴谐振器的设计与制作
作者: 曹良足   吴艳   胡鸿豪   付莉   来源: 电子元件与材料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子技术   Smith圆图   介质材料   阶梯阻抗   同轴谐振器  
描述: 阶梯阻抗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同轴谐振器的高度,阶梯阻抗同轴谐振器的各段长度一般是通过求解谐振条件方程式来确定,计算过程繁琐。首次用Smith圆图辅助设计其结构尺寸,非常简单,选择参数相当直观。设计
刘戎路 中央美术学院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The   the   作品名称   STAR   中央美术学院   创作年代   天文现象   雕塑艺术  
描述: 作品名称:《The evening star is the morning star》荣誉奖项:2016曾竹韶雕塑艺术奖作品材质:铸铜创作年代:2016年雍韬点评:题目《The evening star is the morning star》很有意思,直译为"晚上的星星就是早晨的那个星星",源于一个天文现象,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古人曾把夜幕降临时天边最亮的那颗星叫做长庚星,把黎明前最亮的那颗星叫做启明星。有没有人思考一
模仿与超越
作者: 俞剑坤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The   the   作品名称   STAR   中央美术学院   创作年代   天文现象   雕塑艺术  
描述: 国内教学系统有关抽象思维的引导,首先,重点放在对于知识结构的建立方面,这是有关于艺术史的纵向坐标的学习;其次,是背景结构的建立,这是关于艺术语境的教学部分。抽象雕塑的视觉素养训练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帮助学生介绍和分析抽象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发展现状,并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讲解抽象艺术之内在审美关系,启发学生解读抽象艺术的性质特征,打破文化阻隔和心理屏障。
物·我
作者: 钱亮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The   the   作品名称   STAR   中央美术学院   创作年代   天文现象   雕塑艺术  
描述: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前句讲“自我”存在于观物过程中,万物皆备于我,后者说忘我和物,我随物而化。我之有无影响着对物的认知,同样,通过物也可反观我之变化。我和物,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许多领域皆有所涉猎,若以此物,我关联来品析中国当代雕塑,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物为我用 “雕塑,就是应用具体材料实施空间制作,形成饱含创意的审美物体。
< 1 2 3 ... 13 14 1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