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16~18世纪欧洲琥珀工艺特点及其启示
作者: 吴沫   来源: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16~18世纪   琥珀   欧洲   工艺  
描述: 16~18世纪是欧洲琥珀加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该时期,工艺师们利用圆雕、浮雕、凹雕和镶嵌工艺制作琥珀工艺品,尤其是通过镶嵌工艺将大量小面积的琥珀材料拼合,创作出体型颇大、外观华美、工艺精湛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工艺和造型特色可为当今中国的玉雕创作和制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澳门的木棉
作者: 沈胜衣   来源: 社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春节期间   16世纪   中西文化   澳门   木棉   欧洲各国   葡萄牙人  
描述: 原来还有那么丰富的内涵。论历史,澳门是中西文化在海道上的最早交汇地,明代就开放为对外商埠,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进占后,即成为天主教在远东的统领基地,以利玛窦为代表的欧洲各国传教士,在此学习中国文化后北上,传教的同时也传播了天文等科技和油画等艺术。所谓“文物达上国,此邦为萌芽”。
佛罗伦萨:古韵悠悠的意大利艺术名城
作者: 王高岩   来源: 社区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米开朗基罗   佛罗伦萨   意大利   艺术中心   16世纪   文化名城   古韵  
描述: 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一座古老的文化名城,位于亚平宁半岛北部三面环山的一个盆地中,作为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及艺术中心,这里曾云集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但丁、拉菲尔等著名画家、雕塑家
瓦萨里与切利尼disegno概念比较
作者: 李研   来源: 美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大利   16世纪   艺术理论   概念比较   《名人传》   绘画   建筑   瓦萨里  
描述: Disegno是16世纪意大利艺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最著名的阐发者是瓦萨里,他在《名人传》技法导言的论绘画部分对这一概念做了详细论述:因为我们三种艺术(建筑、雕塑、绘画)之父disegno
本期设计师及撰稿人
作者: 暂无 来源: 室内设计与装修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硕士学位   设计学院   留学   芬兰   第16届   亚利桑那州   设计师   中国人   奖学金   景德镇陶瓷  
描述: 龙媛生于1972年12月,1995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1998年赴芬兰留学,2002年留学美国北亚利桑那州立大学。2003年获芬兰艺术设计学院陶瓷硕士学位,同年获芬兰第16届Kesko文化体育奖学金,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人。多件作品被美国和芬兰画廊收藏。[第一段]
机载L16连接器防松问题分析与改进
作者: 王亮   来源: 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L16连接器   防松   机载  
描述: 机载L16连接器常用于无线电通信导航系统中,主要起高频电缆连接作用,本文针对L16连接器在实际使用时的松脱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并制作样件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试论16世纪景德镇的瓷业文化环境
作者: 彭恩仁   来源: 美与时代(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16世纪   瓷业文化环境  
描述: 16世纪的景德镇瓷业受到来自国内外的文化激荡,原本以官营瓷业文化圈为特色的景德镇瓷业环境受到搅动,民营瓷业迅速成长和发展。从而促使景德镇瓷业文化的交流圈、瓷业从业人员的自我意识、陶瓷产品的审美特征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只是,由于受整个封建社会的影响,当时景德镇的瓷业文化发展仍受到重重制约。
论16世纪景德镇瓷业社会变迁
作者: 彭恩仁   来源: 美与时代(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瓷业社会   景德镇   开放   16世纪  
描述: 16世纪,景德镇主动或被动地尝试与世界发生更多的联系。在来自国内外因素的影响下,景德镇处于保守状态的瓷业社会受到冲击并逐步改变,瓷业日渐开放,为景德镇发展成以单一手工业为特色的经济重镇提供了优质
16-18世纪的欧洲艺术大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洛克时期   16   天津   油画作品   18世纪   风格主义   绘画流派   美术馆   欧洲艺术  
描述: 由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天津美术馆、贵州省博物馆主办的“璀璨的欧洲绘画:1618世纪的欧洲艺术”大展于9月30日在天津美术馆开幕。此次展出的作品,展示了将近3个世纪意大利和欧洲艺术家的绘画流派,共
中国钦天监第一个洋监正汤若望和《在上苍的阴影下》
作者: 袁志英   来源: 德国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6~17世纪的耶稣会   中德文化交流   天主教传教士   汤若望  
描述: 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从晚明到清康熙之间在华生活四十多年,曾被任命钦天监的监正,后又险遭凌迟处死。康熙独掌朝纲后亲自为其平反昭雪。汤若望是中德之间、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一座桥梁,从他身上折射出一幅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的五彩画卷,《在上苍的阴影下》则是一部以汤若望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在德国出版后一时好评如潮,掀起汤若望热。
< 1 2 3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