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饰】搜索到相关结果 9774 条
-
“千年古陶第一鼎”面世
-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西钦州
设计制作
图案装饰
艺术大师
珍品
铸造工艺
青铜鼎
-
描述:
,高105厘米、直径85厘米,主体刻饰吉祥八卦图案,通体用“商周饰纹”和“瑞兽”图案装饰。宝鼎造型雄伟庄重,浮雕图案精巧细致,铸造工艺精良圆满,既有古青铜鼎神韵,又具现代时尚气息。[第一段]
-
现代室内雕塑的演变
-
作者:
郭又新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在形式
空间形态
室内空间环境
雕塑作品
软雕塑
装饰风格
雕塑装饰
雕塑艺术
传统雕塑
狮身人面像
-
描述:
从古代埃及大金字塔上的雕塑作品“狮身人面像”开始至今,人类用雕塑装饰建筑物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其间,雕塑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但雕塑作品作为建筑物装饰的历史却从未中断,而且范围越来越广泛
-
有容乃大识笔筒
-
作者:
吴少华
来源:
大美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晚期
材质
装饰工艺
故宫博物院
明代
文具
青花
竹刻
南京博物院
制作工艺
-
描述:
笔筒,又称笔桶,系中国传统文具用品中的重要门类,文人案头必备之品。朱彝尊《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
马戏团人偶艺术
-
作者:
Maggic
棉花糖
来源:
大美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戏团
太阳
人体模型
塑料
意大利
艺术作品
艺术家
装饰雕塑
加拿大
美术馆
-
描述:
马戏表演,舞台上的精髓,通过艺术的再创作,成为了"静"的艺术。意大利当代著名艺术家Gigi Rigamonti先生把从世界著名的太阳马戏团得到的灵感制作了精妙绝伦的"马戏团人偶艺术"雕塑作品,并在大上海时代广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展出。
-
“艺术嘉年华”——2006(第十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开幕在即
-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美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方米
上海
博览会
团队
现当代艺术
艺术品
装饰艺术
作品
艺博会
雕塑
-
描述:
作为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压轴大展的2006上海艺博会即将于2006年11月16日—20日在世贸商城举行。届时.2万多平方米的展示空间中.1万多件各种价位的艺术品、多姿多彩、赏心悦目.既可供人们在其
-
清代各时期青花瓷器的鉴定要点
-
作者:
李耀云
来源:
大庆社会科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款识
特征
纹饰
造型
清朝瓷器
-
描述:
。总体上看,清朝各个时期的青花瓷器也都有着自身的鲜明特征。我们主要是依据器物的造型、胎釉、纹饰、款识等来作为鉴定青花瓷器的要点。
-
中西方建筑设计中装饰设计的发展探要
-
作者:
吴越
来源:
大视野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新精神
构思立意
建筑装饰
室内设计
-
描述:
清代名人笠翁李渔对我国传统建筑装饰设计的构思立意,有极为深刻的见解。在专著《一家言居室器玩部》的居室篇中李渔论述:盖居室之前,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窗棂以明透为先,栏杆以玲珑为主,然此皆属第二义,其首重者,止在一字之坚,坚而后论工拙,对建筑设计中装饰设计的构思立意有独到和精辟的见解。
-
鉴赏高古玉器
-
作者:
张渤海
罗先明
来源:
大视野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质
红山文化
装饰用玉
科学研究价值
文化遗址
纹饰
古玉器
出土玉器
赤峰第一期文化
新石器时代
-
描述:
、玉佩、玉箍、玉饰、玉鸟、玉龟、玉蝉等,多为装饰用玉。玉质多为?有蛇纹石和鲍纹石,摩氏硬度较高,为6-6.5度。在纹饰方面,由于原始琢玉技术的限制,玉器多数素面,有纹饰的也很简单,基本上是浅刻和浅浮雕。此时期的玉器反映出古人的习俗信仰、情趣爱好等,有着很高的美学和科学研究价值。
-
浅谈雕塑与设计
-
作者:
彭杰
陈杰
潘志兴
来源:
大视野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质
红山文化
装饰用玉
科学研究价值
文化遗址
纹饰
古玉器
出土玉器
赤峰第一期文化
新石器时代
-
描述:
在创作中,雕塑通常也可称为雕塑设计.然而,就目前的雕塑来说,是光有雕塑而没有设计.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雕塑创作教学几十年未变,一直延续早期法国和前苏联的教学模式.
-
对当今城市雕塑的几点看法
-
作者:
李桢
来源:
大视野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质
红山文化
装饰用玉
科学研究价值
文化遗址
纹饰
古玉器
出土玉器
赤峰第一期文化
新石器时代
-
描述:
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推动了各地城市建设的人规模发展,有的城市也正在为达到城市国际化水准而积极努力.在这种城市大规模发展和城市国际化水准的系列规范下,城市雕塑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的各种场所,这一状况大有跨越中国与世界城雕文化断层的趋势,这无疑给艺术家和文化人带来了难得的大好机遇.然而这种迫切感虽可能会给城市建设的品味和质量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正因这种迫切感,我们看到了不少浮躁和随意所带来的粗制滥造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