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达】搜索到相关结果 3130 条
-
甘园瓷话·青花“混水”简论——兼谈嘉靖青花的装饰特征
-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藻类
青花瓷
表达
纹饰
海马
荷花
中华传统文化
民窑
保山
出土
-
描述:
甘园瓷话·青花“混水”简论——兼谈嘉靖青花的装饰特征
-
茶熟香温且自看——评朱礼欣的工笔人物画
-
作者:
张导曦
来源:
南风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工笔画家
笔墨技法
表达欲望
工笔重彩画
人物画创作
朱礼
硕士研究生
学士学位
大学本科
-
描述:
朱礼欣是一位年轻的工笔画家,从大学本科到硕士研究生期间,她专心致志地对中国传统绘画及材料技法进行深入研究,真正把握到中国绘画的精神实质。她的画没有被传统绘画所束缚,且较好地将中国传统古典之美运用于当下人物画创作之中,并吸收外来文化的元素,尝试新颖的表现手法,以艺术纯化的手段将自身的情感融入作品之中。
-
关于薛长杰的画
-
作者:
王天胜
来源:
南风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工笔画家
笔墨技法
表达欲望
工笔重彩画
人物画创作
朱礼
硕士研究生
学士学位
大学本科
-
描述:
薛长杰薛长杰,1962年生,牡丹江市书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年画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美术家协会会员,北戴河中青书画院副院长,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本科毕业,进修于中国现代工笔画院,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生指导老师,牡丹江大学客座教授,北京中艺财富签约画家,双百领军艺术家,牡丹江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
心灵革命是根本革命:访新加坡艺术大师陈瑞献
-
作者:
曾子越
来源:
南风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艺术研究
革命
艺术馆
艺术家
新加坡
创作
中华文化
心灵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
-
描述:
:1987年入选世界最古老的权威艺术学术机构——法兰西艺术研究院,时年44岁,成为该研究院300年来最年轻的驻外院士;2003年获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水晶奖,同年获新加坡总统卓越功绩服务勋章,这是新加坡文化界最为崇高的荣耀……陈瑞献的各类著作55部,在世界各地举行了22次个展。虽然他获得的奖项和
-
表现性油画造型中的离形得似
-
作者:
金捷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本质
西方艺术
语言
中国传统艺术
表达方式
山水空间
造型
离形得似
绘画
自然
-
描述:
当人们无意于再用自然的方法去面对自然时,艺术就此产生了。在论及艺术本质时,经常会提及这样的话语,也不知是何时自己才有了这样的领悟,或许是因为长期教学需要的缘故,总想找到一些通俗易懂的解释,以为就此能更容易理解一些。
-
写实油画与光的运用
-
作者:
祝斌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阿尔卑斯山
库尔贝
现实主义
伦勃朗
印象派画家
写实油画
空间关系
维米尔
达·芬奇
-
描述:
“没有光便没有色”,这一色彩学中的常识可使我们追溯到古老的绘画源头。光与影不仅塑造了物体的外形,也使我们能分辨出它的质感与量感。据我所知,画家最早运用光来造型,曾经造就了油画史上各领风骚的两大派系。阿尔卑斯山以南的传统,是通过统一的光照与均匀的阴影分布,通过光照的逐渐减弱,使画面具有雕塑式的量感;北部传统则是利用具有光泽或闪光效果的高光和暗部微光反射(即反光)在物体上的分布来塑造物体,使画面具有质感与幻真的魔力。 我国董希文先生的油画创作就体现了南部传统。他早年受乔托画风的影响很深。乔托作画是从亮到暗,很少用高光和反光,不主张过分强调质感,而是注重于画面的整体概括。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就具有佛罗伦萨古代绘画中特有的表现手法。与阿尔卑斯山北部画家不同,南部画家很早就注意到光的折射可使物体隆起突出,这种感受与他们承接希腊古典雕刻这笔遗产有
-
寻找心中的世界:七届美展油画作品《黄昏时寻求平衡的男孩》评
-
作者:
顾维洁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平衡
难解
涩味
艺术家
表达
美展
艺术思潮
内心世界
心理世界
获奖作品
-
描述:
当现代艺术思潮汹涌而入,许许多多的艺术家推出令人涩味而难解的作品时,曾有多少次,我在《克利丝蒂娜的世界》中寻找心中的世界,是那一片灰黄柔和的原野?是那一片澄洁银蓝的天空?还是那一幢黑色古老的房子?那一半是她——克利丝蒂娜的,而另一半则是我的。
-
从写生画展说起
-
作者:
李荣洲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课
热爱大自然
写生画
画家
艺术家
艺术创造
“有意味的形式”
课堂教学
作品
达·芬奇
-
描述:
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至十二月五日,我在南艺美术系展厅举办了一次写生画展,展出素描、油画作品近一百八十件,大多是我近年来到生活中去写生的作品,也有些是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一起画的写生作品。 在画展的筹备阶段,心里还惴惴不安:现在美术界,流派风起,一次次的展览,一个比一个更“新潮”,现在举办这样的写生展览,会不会被认为不合时宜?群众对这样的展览有无兴趣?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展览开幕后,来参观的人非常之多,展期九天,直到最后一天还有很多的观众,甚至画收下来之后,还涌来不少人翻看,估计约有数千人次参观了这个展览。本市各类学校凡有美术班的,都由教师整班地带来,把展厅当成他们的课堂;有好多同行和美术爱好者,甚至来看过多次,有的学生看过后,说他们以后也要多去画写生。可以说,展览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也使我认识到,群众还是喜欢他们能理解的艺术的,他们认为这些写生作品和他们的生活很贴近,能激起他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如果这次展览能够引起大家对写生的兴趣,以后能有更多的人提起画箱,到生活中去,到大自然中去写生,能有更多的这类写生展览举办,给画坛带来一些清新、淳朴的空气,也给油画教学...
-
简讯
-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课
热爱大自然
写生画
画家
艺术家
艺术创造
“有意味的形式”
课堂教学
作品
达·芬奇
-
描述:
十月十五日下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七十四高龄的著名国画家叶浅予教授,应邀在我院讲学,并当场挥毫作画。大型画册《刘海粟油画作品选集》最近已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九月中旬工艺美术系高孟焕、沈斌赴天津参加中国工业美术学会装潢分会1981年年会。九月下旬全国美术学院创作座谈会预备会在北京召开,美术系张华青、工艺美术系金士钦出席了会议。浙江美院、南京艺术学院、苏州丝绸工学院三校工艺美术系共同发起的图案教学座谈会预备会于81年10月9日至10日在苏州召开,我院工艺美术系张道一、曹耀明出席了会议。十一月上旬江苏省包装技术协会在扬州召开成立大会,我院工艺美术系冯健亲、杨琦
-
从行会到学院——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教育及艺术家地位的变化
-
作者:
常宁生
邢莉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瓦萨利
艺术教育
文艺复兴
透视学
绘画作品
艺术家
社会地位
艺术创作
达·芬奇
艺术学院
-
描述:
文艺复兴时代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期.从这时起欧洲的绘画、雕塑和建筑开始逐渐从单纯的技术和工艺中独立出来.中世纪以来的画工、雕塑工匠以及建筑师的社会地位也逐渐由工匠和手艺人上升为艺术家.这不仅为十八世纪中期的现代艺术概念的形成打下了基础,而且对现代艺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世纪形成的手工艺者行会制度一直延续到文艺复兴盛明.行会不仅协调和管理各类技艺行业的生产和交易,还担负着本行业技艺的传承和艺徒培训的职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