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赋】搜索到相关结果 362 条
-
《晏子春秋》的性质思想和艺术
-
作者:
杨天堂
来源:
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晏子春秋
薄赋敛
先秦典籍
诸子百家
春秋时代
政治思想
晏婴
孟子
贵族
齐国
-
描述:
三方面加以简述。一、性质晏子,姓晏名婴,字平仲,是春秋时代后期齐国的贵族,在齐国当政数十年。由于他在衣、食、住、行各方面自奉俭约,又一贯主张省刑罚,薄赋敛,减劳役,先民后君,先国后家,并用开仓济民、以工寓赈等措施,为民众谋福利,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因而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
怀旧季节
-
作者:
边珂
来源:
旅游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
书法家
诗作
江南
中华文明
唐朝
明史
怀旧
游览胜地
赋诗
-
描述:
江南的名山大川,气势浩渺的有太湖,秀丽瓢逸的有西湖,玲珑剔透的有虎丘,奇峰突兀的有雁荡,而惟有嘉兴以其潮、湖、河、海的并存,在一派烟雨迷蒙的“真山水”中留住了她自己的倩影。
-
浅谈我的油画绘画风格
-
作者:
孙国森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六法
平远
绘画风格
经营位置
三远
中国绘画
骨法用笔
传移模写
随类赋彩
-
描述:
中国绘画要继承又要创新,同时继承前辈大师的作画方法。中国画的"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是世代评一幅作品的艺术规律。中国画的山水构图有三远——高远、深远和平远,这三远的构图作品使人看后心旷神怡。中国画的用笔非常讲究,笔
-
心中有意境 画作天然成——李克强油画作品赏析
-
作者:
雷建荣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六法
平远
绘画风格
经营位置
三远
中国绘画
骨法用笔
传移模写
随类赋彩
-
描述:
心中有意境 画作天然成——李克强油画作品赏析
-
张衡赋作与汉代舞台娱乐文化
-
作者:
王渭清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
张衡赋作
歌舞
百戏
-
描述:
作为东汉中叶承上启下的标界性人物,张衡赋体创作不仅有鲜明的雅文学特色,而且展现出五彩斑斓的娱乐文化景观。汉代歌舞、百戏在其创作中得到了精心的描刻和丰富的展示,汉代文化所特有的精神气质也在此得以彰显。
-
扬本求新清风来——探究《迅风辞赋集》的创新特色
-
作者:
潘山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域文化
“雕塑”群像
《迅风辞赋集》
时代精神
-
描述:
刘昌文先生的《迅风辞赋集》在传承赋体时,吸纳赋之精髓,同时又除却繁缛、僻冷之风,力主清新雅丽,蕴藏历史涵韵,彰显时代精神。该辞赋集最大的创新特色在于:体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凸显浓厚的时代精神风貌,刻画浓烈的人物"雕塑"群像,开拓了新辞赋的创新之路。
-
扬本求新清风来
-
作者:
潘山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域文化
“雕塑”群像
《迅风辞赋集》
时代精神
-
描述:
刘昌文先生的《迅风辞赋集》在传承赋体时,吸纳赋之精髓,同时又除却繁缛、僻冷之风,力主清新雅丽,蕴藏历史涵韵,彰显时代精神。该辞赋集最大的创新特色在于:体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凸显浓厚的时代精神风貌,刻画浓烈的人物“雕塑”群像,开拓了新辞赋的创新之路。
-
张衡赋作与汉代舞台娱乐文化
-
作者:
王渭清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
张衡赋作
歌舞
百戏
-
描述:
作为东汉中叶承上启下的标界性人物,张衡赋体创作不仅有鲜明的雅文学特色,而且展现出五彩斑斓的娱乐文化景观。汉代歌舞、百戏在其创作中得到了精心的描刻和丰富的展示,汉代文化所特有的精神气质也在此得以彰显。
-
现实世界:中国画困境中的契机
-
作者:
杨祥民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透视法
中国画家
中国画艺术
达盖尔
外来艺术
洛神赋图
艺术理论
图像时代
波普艺术
中国画发展
-
描述:
【引言】:近百年来中国画遭遇前所未有的变局和挑战,是中国画历经磨砺和波折的时期。从20世纪之初对于中国画矫枉过正的误区,到20世纪中后期中国画终结论的产生,这些都深受外来艺术形式和艺术理论的影响,并逐步得到改正。在当下现实世界里,消费社会和图像时代给中国画带来了生存困境,但也带来了发展契机。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Daguerre)发明了以碘化银为感光材料的照相术,传统油画所不懈追求的透视法与逼真感,
-
浅析工笔人物画的“随类赋彩”
-
作者:
彭娟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色彩论
随类赋彩
-
描述:
与发展,首先需要的是传承,然后在传承的基础之上得以发展。“随类赋彩”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色彩影响着每个画家。创新是一副作品的灵魂,在绘画表现中“随类赋彩”是由传统
<
1
2
3
...
24
25
26
...
35
36
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