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计】搜索到相关结果 15635 条
-
在多哈,蔡国强如何拷问中国当代艺术
-
作者:
沈佳音
来源:
看天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文艺家
彩塑
中国工艺美术
传承
协会会员
责任
艺术设计学院
文物保护单位
-
描述:
卖画、赚钱、办展、得奖都可以,但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活儿” 卡塔尔博物馆Al Riwaq展览馆的外墙上包裹了一整面金色奶油花的立体油画。“这是中国的颜色,我们创造的就是土豪金的感觉。”艺术家蔡国强说,“很多人说,中国当代艺术有什么?就是卖得贵而已。”他在这里策划了一次大型群展,名为《艺术怎么样?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抛开中国的特殊背景,那些天价中国当代艺术品有何价值?有没有创造性?” 这次展览从三年前开始筹备,蔡国强最终从200多位中国当代艺术家中遴选出15位/组参加。
-
奶牛尿和印度黄
-
作者:
张佳玮
来源:
看天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文艺家
彩塑
中国工艺美术
传承
协会会员
责任
艺术设计学院
文物保护单位
-
描述:
张佳玮 生于无锡,后居上海,现住巴黎。自由撰稿人。豆瓣、知乎、虎扑、天涯知名作者,写作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文艺、体育、美食、童话、时事 捉云捞月 世事或如时光或如钱,逐手便尽,过了也只好算了。云月在天水,其实亦无迹,假装弄来看一看,图个好玩,您就假装看看吧 一般历史都咬定,是15世纪的杨·范艾克先生和他兄弟,一起发明了油画。
-
天安门毛泽东画像:从哪个地方看,他都在注视你
-
作者:
王薇
来源:
看天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文艺家
彩塑
中国工艺美术
传承
协会会员
责任
艺术设计学院
文物保护单位
-
描述:
9月27日零时,北京,悬挂在天安门城楼正中央的巨幅毛主席画像完成了“新旧交接”(新浪图)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CFP图) 油画色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很容易褪色,最多坚持一年,这也
-
名画大盗:盗画容易销赃难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看天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文艺家
彩塑
中国工艺美术
传承
协会会员
责任
艺术设计学院
文物保护单位
-
描述:
午夜的钟声敲响,美国波士顿街头一片寂静。两名警察打扮的男子大摇大摆地进入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博物馆。几分钟后,他们把保安铐了起来,扔进地下室。“抢劫!”其中一人嚷嚷着。随后,这两名窃贼在这座博物馆中游荡,手脚麻利地把一幅幅画作从画框中切割下来,运到外面的车上。这一幕发生在1990年3月17日,13幅画作被盗,其中包括约翰内斯·维米尔的油画《音乐会》。
-
中国“沧桑男子”渐行渐近
-
作者:
陈劲松
Claire Luke
来源:
看天下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文艺家
彩塑
中国工艺美术
传承
协会会员
责任
艺术设计学院
文物保护单位
-
描述:
”,全称是“尼加拉瓜大运河”,它计划贯穿尼日利亚,连通太平洋与大西洋,预算为400亿美元。如果成行,这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运河投资。
-
卿本客家
-
作者:
刘原
来源:
看天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文艺家
彩塑
中国工艺美术
传承
协会会员
责任
艺术设计学院
文物保护单位
-
描述:
关于知识产权有一个非著名故事是这样的:二战正酣时,BBC在广播里节选了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当然是为了大鸣大放大批判,我估计也就拎几句书里的原话念念,然后大段播发“本台评论员文章”。把希特勒这杂碎
-
两岸买家热捧中国当代油画
-
作者:
暂无
来源:
看天下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文艺家
彩塑
中国工艺美术
传承
协会会员
责任
艺术设计学院
文物保护单位
-
描述:
两岸买家热捧中国当代油画
-
这一次,毕加索真的来了
-
作者:
赵妍
来源:
看天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文艺家
彩塑
中国工艺美术
传承
协会会员
责任
艺术设计学院
文物保护单位
-
描述:
,但是年纪太大了,怕到了中国后,(艺术)又有一个大变化,会受不了。”就这样没有成行。 然而在 10月18日的“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揭幕时,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圆圆的脑袋、蓬乱的头发、有些发胖的毕加索
-
窥看绝世美人的内心世界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看天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文艺家
彩塑
中国工艺美术
传承
协会会员
责任
艺术设计学院
文物保护单位
-
描述:
林青霞写林青霞 林青霞回来了。不是复出拍电影,而是变身当红新晋作家,推出了生平第一部文字作品《窗里窗外》。从17岁踏进电影圈,这位不世出的美女已被媒体写了39年,惟有这一次是“真正我手写我心”。她谦逊地期许着有人能翻看她的文字,“然后心里想着,嗯,她是我的朋友。” 《窗里窗外》 林青霞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9月 ¥88.0 “青霞快疯了” 十四年之后再重看《东邪西毒》,不只我看懂了,其他人也看懂了。不知道是不是王家卫的思想领先了我们整整十四年? 十四年前在威尼斯影展,我第一次看《东邪西毒》没看懂。心想:“为什么每个人说话都没有眼神接触?好像个个都对着空气讲话。到底谁爱谁?到底谁跟谁好?这么多人物,谁是谁都搞不清楚,怎么会好看?”看完电影我失望地吐出三个字:“不好看!” 十四年后,经过重新配乐(马友友演奏)和调色,音乐美,颜色浓。每个画面就像是一张完美鲜艳的油画。加上人生阅历多了,对人、对事、对感情的看法也不像从前那么简单,我终于看出了苗头。整部戏讲的就是一个“爱”字,每一个人都有对爱的渴求,每一个人都很孤独。
-
元青花的前世今生
-
作者:
翁佳姸
来源:
看天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文艺家
彩塑
中国工艺美术
传承
协会会员
责任
艺术设计学院
文物保护单位
-
描述:
与其他瓷器不同,元青花没有一个从萌芽逐渐发展到成熟的成长阶段,它甫一亮相就以一种画技圆满娴熟、瓶身圆润饱满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人们对此的解释也各不相同:有的认为元青花的雏形在唐宋就已出现,只是那时尚且不能被称作“青花瓷”,直到元代至正年间才臻于成熟。有的则认为元青花不是在元早期,而是在中晚期出现的,那时波斯文化已进入中原,而青花瓷的制作显然受到了波斯原材料和成熟工艺的影响。